
精力的高投入
向着既定目标逼进,离不开精力的高投入。否则,就难以到达光辉的顶点。
目标既定,追求高投入,促进高产出,赢得高效益,这很符合事业发展和成功的理念。
精力的高投入,是目标专一的深度体现。而只有目标专一,才不会浪费智力、体力。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三心二意,定将一事无成。
董仲舒说:“目不能二视,耳不能二听,手不能二事。”
陈宏谋说:“性情宜平,心思宜专。平则不偏,专则不杂。不偏则事理得,不杂则可免‘始勤终怠’之弊。”
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其实,古今中外的著名科学家,大都是精力集中且高度投入的光辉典范。读到有关轶事,每次都深为感动。
“算帐吧,多少钱?”有一天,贝多芬带着一身雨水走进一家饭馆,想找点东西充饥。他坐下来,便把吃饭的事忘记了。他以为回到了自己的家,把饭桌当成了钢琴,十个指头在饭桌边缘上抚弄,就像按着每一个发出动听音响的琴键。他歪着头斜着耳,好像听到了美妙的乐章。饭桌前的伙计见他如痴如醉地沉浸在创作情感之中,不敢上前问他要吃点什么。贝多芬等把自己构思的乐章推敲完了以后,竟然抬起头,把跑堂的喊来,说:“算帐吧,多少钱?”伙计笑着说:“先生,人还没有吃东西怎么就要付钱呢?”贝多芬这才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还在饿肚子,于是点了一个菜,要了主食,美美地吃了起来。
牛顿忘记吃饭。美国大物理学家牛顿有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有一次,牛顿请朋友到家里做客,饭菜做好后,他就进实验室专心致志地做实验去了。朋友来后,找不到牛顿。他等呀等呀,还是不见牛顿。因为急于赶去上班,朋友就独自把饭菜吃了,并把吃剩的鸡骨放在盒子里,然后走了。傍晚时,牛顿已做完实验,走出实验室,准备吃饭,但当他看见盒子里的鸡骨头时,显出突然醒悟的样子,哈哈大笑说:“我以为自己还没吃饭哩,原来却早已吃过了。”
爱因斯坦找不到家。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相传多次迷路。一天,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的办公室响起了电话。电话里问道:“你能否告诉我,爱因斯坦博士家在哪儿?”秘书回答:“我不能奉告,因为要尊重爱因斯坦博士的意愿,他不愿自己的住处受到打扰。”这时电话里的声音低到几乎耳语般地说:“请你不要告诉任何人,我就是爱因斯坦,我正要回家,可是找不到家啦!”原来,爱因斯坦参加科学讨论会回来,走路时一直思考着讨论的问题,不知不觉竟迷了路。
会走路的“黑板”。物理学家安培一天傍晚在街上散步,忽然脑子里考虑到一个题目,就向前面的一块“黑板”走去,并随手从口袋里掏出粉笔头,在“黑板”上演算起来。可是,“黑板”一下子挪动了地方,而安培的演算题还没有作完。他不知不觉地追随在“黑板”的后面计算,可“黑板”越走越快,安培觉得追不上了,这时候他看见街上的人都朝他哈哈大笑,他才发现那块会走动的“黑板”原来是一辆黑色的马车车厢的背面。
连声说“对不起!”有一次,陈景润一边走路一边专注地思索。迎面碰到了对面的树干上,他还以为是撞上了什么人,连声说:“对不起!”
精力的高度投入,使人能专注到放弃其他一切事情,而专心执著于某一崇高追求,废寝忘食,却又乐在其中。至精,至善,至美是精力高度投入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