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水】山水之间(随笔)
所有的相遇相逢,皆可称为缘分。这缘分日复一日生发,又点点滴滴的累积起来,终在这方秀丽的山水间汇成了一条涓涓的河,款款地向着无限的远方行去。
如今,我们已无法记清,到底有多少人曾在山水驻足过;也不曾去细数,究竟多少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离开;甚至连进入山水的时间,都只能看着注册的时间推算出一个大概。可终究是来过、停留过、坚守过、奋斗过,这幽美壮阔的山水之间,定然会有一串串仄仄长长的足迹存在。
四年之中,我们发稿8190篇,精品2359篇,绝品36篇,有百多篇文章(2013年10月到2016年12月,计入论坛统计的文章共102篇)登上副省级文刊《唐山文学》,还在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唐山与中国电影》一书中独占一辑,……若是按名目一一展开,这份清单恐怕会开得很长很长,既有连篇累牍的嫌疑,似乎又显得不那么诚恳和消极堕怠。
暂且撇开这些过去的成绩不谈,我们仍然还是有着文学梦的草根写手而已,的确没什么好炫耀的。在我们的写作历程中,根本没有过多资源供以汲取,甚至连写作的时间,也大多是挤掉那本就捉襟见肘的闲暇拼凑而来的。能够在紧张忙碌的生活之余提起笔来,写一写我们的内心世界,其实已是殊为不易了。真要有什么小计较,估摸着就是那微末不可察的进步能够使人心情愉悦,滋长精神罢了。
犹记得刚刚上路的我们,是多么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褒奖。但我们既然敢将文章排版于众人眼前,就没有再将它当做躲在笼中的金丝雀,有所争论评议也是我们所想要得到的。故在潜意识中又希望,某个走在前面的人能在我们迷茫不定的时候传授一些经验,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每当有人在文章的末尾留下了观点和看法,我们都会不自觉的谨慎些对待,怀揣着期待和不安,一字一句地读着别人的留言。若是肯定之语也还罢了,心情欣悦之余,不会作他想。假使是痛陈利害的批评,我们则会细细地思忖文友指出的问题是否存在,然后仔细揣摩文友提出的修改意见,并力求在接下来的创作之中尽量规避。也因此,在那些痛陈利害的留言下面,我们的回复都会显出不一样的尊重和热情。
我们大抵也十分钟爱那些能直言的老实人。尽管并不会出现太多(毕竟是一不注意就会得罪人),社团里仅寥寥几个,但我们大多都会对之心存感激。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况下,一切的创作、摸索都不过是“以管窥天,以锥刺地——所窥者大,所见者小,所刺者巨,所中者少”。能有几个敢直言裨益的人,确是件令人感到幸福的事。尤其是在创作之初,这些能直言裨益的人发挥的效用,往往超乎了我们自己的想象。
随着创作时间的增加,阅历、经验、技法的提升,我们渐渐都发现了,明确的创作方向,是多么的紧要。从2015年10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创作是要扎根人民,要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紧接着,江山文学网创始人赵兴华先生提出了“正文学”的理念,要求作品要符合五个正标准。在此基础上,山水仍秉行着“大气的文风,真实的情感,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准则。
再有就是,2016年初《唐山文学》改版为月刊,并明确要求了刊稿标准。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完全是巨大的挑战。毕竟网络文学与纸媒终究存在着肉眼可见的差距,我们不得不花时间琢磨和进步。一是语言的简洁与鲜活,虽然仅仅是短短的五个字,却足以让人抓耳牢骚。删改冗字冗句,对于刚刚上路的我们,向来不是件容易的事。还曾记得,有一次组稿,就在群里一字一句地检查,十几篇稿子就花了整整一天才初步修订,后来进行了二次、三次修订。也正是《唐山文学》的严格要求把控,让我们真实地体会到网络文学和传统纸媒的差距,也更让我们更加明白了前进的目标。
所幸的是,我们一直按照纸媒的标准一直前进,并没有满足于自己的小世界。还记得2016年下半年的时候,江山精品审核组试行改革,很多没有深度和现实性的文章被刷了下来,文字不过关的,也没有了幸免的可能。而我们社团的精品文章,尽管从量上并没有多大的改变,但从大范围锐减的情况来看,我们是进步了的,我们也以坚持不懈的努力,赢得大多数人的认同。同时,我们也要对山水的编辑和管理们道一声辛苦,在每天的报送过程中,是他们一字一句将文章的错别字和错误使用的标点符号修改了过来,他们或是趁着上班的空闲,或是在回家的途中,用手机检查着我们的文章。
当然,即便是到了今日,我们做出了一些微薄成绩,可这也不是我们停步不前的理由。我们仍只是有着文学梦的草根而已,我们仍然还只是刚刚行在道上,离梦想的目标还有着巨大的差距。我们的努力能够坚持多久,也将注定我们的将来能够走多远。
最后,我们还是该对咱们的编辑道一声辛苦,他们大多工作繁忙,是家中的顶料柱,不仅要抽出时间来写作,还要偷偷摸摸地编辑咱们的文章,而且由于时间和环境的不允许,大多都只能用手机慢慢划拉屏幕,尤其对于万字以上的文章,更是一种挑战。特别是长时间对着电脑和手机,眼睛可能会出现肿胀疼痛,而且,山水的编辑,大多也上了中年,脊椎和腰椎留下的暗伤,总会不会少,在长时间的编辑过程中,这些暗伤也可能会光顾其身。咱们固然期待看到文章能够早些发表出来,但也要体谅编辑们。他么日复一日地坚守,确实太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