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轻舞飞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轻舞征文】姗姗来迟的“薅”(锦瑟·散文)

编辑推荐 【轻舞征文】姗姗来迟的“薅”(锦瑟·散文)


作者:老谢不老 童生,526.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35发表时间:2017-03-29 10:16:19

年过半百,人生一路走来,感悟常有!但自姗姗来迟的“薅”出现在我面前,“薅”,就不单是薅入我的脑海、薅入我的胸肺,而且时常烦着我!折磨着我!
   外界无事,内心静谧,正想好好看点他人的作品,或者正在构思创作材料的时候。“薅”,却突然蹦到眼前来,严重地扰乱着我的思绪。
   有时明明是在美滋滋地畅想着未来,或者正臆想着性感、成熟而又乖巧的美女,“薅”却把我的心强扭回过去。让我思过去,想过去,甚而忧伤已逝的过去。
   过去已过去,何要常去思,常去想,常去忧伤和留恋呢?对“薅”,开始时,本是一腔惊喜的感情——因为年过半百不识“薅”。现在,“薅”强奸着我的感情,破坏我畅想未来!破坏我臆想美女!非要把我的感情强奸回过去!很是痛恨起“薅”来!
   恨情一旦产生,又让我一发不可收拾。恨自己为什么只能喝一俩酒,为什么不能多喝?年青时侯为了应酬常喝洒,也怀着提高自己酒量及陪好领导的心情,常陪领导和客户喝酒,但每次都是喝得烂醉。逐恨起自己的父亲来,为什么父亲不能喝酒?甚至连甜酒都不能喝?
   要是父亲能喝酒,接受父亲的遗传,我不也能喝酒吗?不就能像白居易一样手握酒觯吟一首《送“薅”歌》吗?不就能从心中揪住“薅”,永远彻底地把“薅”送去历史的远古吗?
   不知是在看谁的作品时,看到了作者写的“薅草”这个词组。当时,很触动,很惊讶。
   啊!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常两手紧攥锄刀薅草,且年过半百了,却不知道“薅”是这么写的。赶紧用笔把“薅”写在纸上,并划两个圈圈把“薅”紧紧地圈起来。
   酸怕“薅”不经意地溜跑了,再也找不回来,那多可惜啊!五十多年了,好不容易碰上“薅”,知道了原来“薅”是这么写的。
   兴奋地发现“薅”,高兴地紧握笔写下“薅”,激情地把“薅”圈起来,这一系列思维和动作是连惯而敏捷地,也是激情满满地。
   恰似年青身体发育时期——炎热的夏天,看到身着庄子裤(短裤)的性感美少女,亲爱的弟弟突然抬头仰望天空般地往上蹦,既让我窘迫,也让我神往般兴奋。
   兴奋之情是想抑制住的,却抑之无法抑。如果兴奋之情是个物体,肯定会牢牢地用手摁着,让它听话点,别让主人我这么窘。主人很想做个谦谦君子,你这让主人情何以堪啊!
   再是性情中人,对“薅”为何如此性情呢?益阳话里的“薅”相当丰富——丰富的表情体现,丰富的使用范围。但随着改革开放,随着经济高速发展,随着人的高速流动。益阳人民对“薅”的口头使用率,已严重地消退,已近呼绝迹。“薅”,已退出了益阳人民的口语范畴,已滚入淘汰语言的尘埃。
   你不说“薅”,他不说“薅”,社会往往就是这么怪,彼此传递着,彼此影响着,彼此都不说“薅”了。但过去“薅”内含的丰富性和使用频率性,真让人怀念,让人激情地重回过去的岁月。
   “薅”,动词,本义是拔除或揪,去掉之意。如:薅草,即为拔草;薅胡子,即为拔胡子。
   锄刀,是薅草的一个工具,有的地方叫锄头。“薅”跟“锄”组成“薅锄”,益阳人指薅草的锄刀这个工具,是名词,但大部分地方的人把“薅锄”作动词用,这就是益阳人“薅”的一特。
   六七十年代,尊敬军人,军帽很流行。如果你戴一顶军帽,那是很遭人眼红的,一不小心,有人就薅走了你的军帽,这个“薅”,就不单是拔除和掀的意思了。
   首先,薅军帽者很强势,要用劲,要动作敏捷,要伸开五指对着你头上的军帽迅速而牢牢地抓在手里。劲小了、无胆量、动作不敏捷者,是不能做薅军帽者的。薅住军帽,就肯定会薅住头发,薅帽者不管三七二十一,薅住军帽,用劲地把手一抽拽,你前后左顾右盼,帽和薅帽者都不见了。
   薅军帽是个技术活,当然跟抢军帽是一个意思,但又有区别。失帽者当然气愤,但失了就失了,也不特意抬高地用“抢”去形容,顶多气愤痛恨地说:军帽被别人薅走了。也许用“抢”字,也失掉了自己的尊严。
   举着锄刀拔草为之“薅”,叫薅草;蹲在秧田里,用手把秧扯出来也为之“薅”,叫薅秧。这里的“薅”是拔除的意思,但更有形容词的作用,形容一次拔除的草多,形容一次拔出来的秧苗多。一根根地去拔草和秧苗,绝对不配用“薅”字。益阳人会尖酸刻薄地用另外的词去形容,比喻用“你在那里捏诱花针啊!”去形容。
   薅胡子,百度上解释为拔胡子。这个解释在益阳是行不通的,益阳人的薅胡子,是一把抓住你的胡子使劲不要命的扯,让你痛得喊爹喊妈。
   作为益阳人,知道“薅胡子”这个词,但我没眼见过薅胡子,因为没见到人长着长长的胡子能让人薅。但常见着“薅头发”,只听说“你不要眉毛胡子一把薅啊!”
   小时侯,常见“薅头发”,薅头发一般发生在女人和女人中间。是我薅着你的头发,你薅着我的头发,彼此缠绕地薅在一起。这个时侯是拼劲道,比狠劲,比忍耐力,谁忍耐不住了,只好放弃薅对方的头发。对方这时就会像凯胜的叫鸡公,咯咯咯地嚷着什么,还摆出胜利的姿势。
   这里的薅头发,既有揪住你的头发,也有要拔除你头发的意思。但“揪”和“拔除”永远形容不了“薅”,无法把薅着头发的狠劲、狠势充分地表现出来!那个劲是十足的劲,那个势是要把你头发连根拨起,要一根不剩干干净净地拔光的势!“揪”和“拔除”怎么能充分体现出来呢?又怎么能代替得了“薅”这个词呢?此时的“薅”无词可替!
   打别人的耳巴,大部分地方叫撑国,意思就是用手板打在别人的脸上。益阳人就喜欢用“薅”字来形容——薅你二杂(个)耳巴。
   这里的“薅”,根本上就没有了“拔除”或“揪”的意思。薅秧,是把秧苗从秧田里扯出来,这里的“薅”,却是用劲把手板打在别人的脸上。此时如果用“打”来形容,那离“薅”的境界,相差十万八千里!根本体现不出“薅”的境界!
   出集体工,男女之间讲诨话时,狠女人常对男人说:“你再说,你再说诺,薅掉你的屌!”狠而温柔点的女人,用词就不一样,为了突显出温柔的一面,往往会思量后带着笑容说:“薅掉你的小屌。”会特意把“小”加进去,以示不一样的温柔,但仍然是用“薅”,而不用“揪”,或者“拔除”。
   农村出生,农村长大,既薅过草,也薅过秧,也说过薅你几耳巴,但从没薅过他人的头,也没真薅过人的耳巴。
   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薅”是可怕的,听多了,看多了“薅”后。以致自小就想:“长大后,一定要找一个高大点的老婆,那怕是丑一点蠢一点,就是“薅”,也能薅过别人!”
   “薅”,严重地影响了我,感觉人与人之间的薅太可怕。长大后,真的是找的一个高大的老婆。
   尽管她没薅过别人,也没被别人薅过,自然也没有薅过我。但感觉高大的老婆,还是没有小鸟依人般可爱,她不是小鸟,怎么依人呢?故我对“薅”,更加有看法,甚至恳恳于怀!
   有次湖南电视台放“湖南省公安厅厅长李江帮蓝球运动员郑海霞在湖南招夫婿的故事”,看到高高大大的郑海霞,老婆问我:“郑海霞做你老婆,你要不要?”
   我突回忆起了“薅”,激起了我的薅情,深怀薅感地说:“要啊!”起码别人想薅她都薅不到,只有她薅别人的份。”老婆听了哈哈大笑!我说:“不失我的尊严,只添我的荣耀,怎么不要呢?”
   农村出生,农村长大,“薅”听多了,见多了,“薅”真的严重地影响了我,对“薅”没有一点感情。不是薅草,就是薅秧,要不就是薅军帽,要不就是薅人耳光,感觉“薅”甚是可怕。
   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展,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随着进一步城镇化的实施。“薅”,在人们的口头语里渐渐消失,渐渐滚入淘汰语的尘埃里。
   我要薅情薅感地说,亲爱的“薅”,有多远薅多远吧!
   不知是人们的口头语迎合了我呢?还是我的口头语迎合了人们?“薅”渐行渐远,现实中“薅”难见到了,“薅”难听到了。
   也许人们和我一样的“薅”情“薅”感,都不喜欢“薅”,那么,“薅”,你就安祥地出吧!永不回头地出吧。我也不说你去死,你就出到你该出的地方吧!我不留恋你。
   未来的社会只会发展,人们现在已经不用薅草薅秧。人们不喜欢你,人们对你毫无感情,你该出那出那吧!
   五十多年了,才发现“薅”是这么写的,好,很好,发现了你,也记住了你。既让我高兴了,也让我伤感了。如果是冥冥之中注定了,知道我不识“薅”,带着任务要展示到我面前来。那我现在告诉你,你的任务完成了,完成得很好,你出吧!放心勇敢地出吧!
   怎么?怎么还不出呢?亲爱的乖乖,你出吧!你是伟大的“薅”,你完成了伟大的使命!亲爱的乖乖,你出吧!
   怎么?就是不走!
   那我们可以好好商量么?我爱钱!也喜欢文学!你能帮我薅钱来么?薅文学知识来么?
   怎么?嫌我老了?不能帮我薅钱!那因为我老了不能帮我薅钱,怎不能因我老了不能帮我薅文学知识来了吧?
   怎么?要讲激情!激情!我有啊!我激情满满啊!
   怎么?还要讲承载力?承载力,我有啊!我的脑子像大海一样,是脑海!
   怎么?怎么给我说海子呢?我又不写诗,海子是写诗人的悲哀啊!
   怎么?怎么给我说那么多呢?社会是很现实的,你不让我给你注入新鲜血液,你不背负新的使命,你就只能退出历史的舞台!
   怎么?说我残酷?社会就是这样的啊!要说残酷,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只有越来越残酷!你不产生价值,只有退出的必然!
   怎么?怎么给我谈历史的功勋呢?过去的功勋是过去,现在不能产生价值,只有退出。不想退出,你要抹杀你过去的功勋么?你要螳臂挡车么?
   要么就帮我薅钱来!要么就帮我薅文学知识来,要么就滚出我的脑海!
   情?怎么给我讲情呢?你够资格么?你问问我有资格配给马云讲情吗?有资格要马云带着我薅钱吗?
   社会当然就是这样!你自己不够资格、不优秀,凭什么人家要帮你呢?
   说那么多干什么呢?要么帮我薅钱来!要么帮我薅文学知识来!要么滚!滚进你该出的历史尘埃!
  

共 401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今天这是编辑的作者第二篇文章了。别的不说,首当其冲的感觉是作者怎么说都是一个真正的作者,不是我们意义上心情文字的堆砌者,这是因为作者能对一个平常的汉字做如此博大精深的剖析吗?会对一个简单的动词有如此多却深入的感慨与感知吗?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没有对文化的孜孜以求,没有博览众书,是不会产生这样的联想的。作者仅仅就这个“薅”就做出自己久而有之的如此宽泛深刻的感悟,这在作者恐怕只是沧海一粟罢,其实如果沉下心来,好好看看研究一下中国的汉字,确乎能给人许多意想不到的启发,如果再追溯到文字的起源,或者说解析了文字最初形式甲骨文的最初始的意义,那感慨与领悟会更加匪夷所思,曾经想做过这方面的尝试,终究还是懒还是浅薄,所以看见作者如此认真严肃地对待中国的瑰宝汉字,就心生羡慕,作者能否写出类似的系列文章呢?期待加仰慕。【轻舞编辑:健唔】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老谢不老        2017-03-29 10:54:25
  向健唔老师问好!谢谢老师辛苦地编辑!
2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3-29 11:14:44
  欣赏拜读老师佳作,认真学习品读:但我没眼见过薅胡子,因为没见到人长着长长的胡子能让人薅。但常见着“薅头发”,只听说“你不要眉毛胡子一把薅啊!”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回复2 楼        文友:老谢不老        2017-03-29 15:00:51
  谢谢老师赏读留评!
3 楼        文友:谢卫        2017-03-29 12:11:49
  请恕我冒昧和浅陋。愚意以为,这是我读我本家作品当中我最喜欢的一篇。尤其作者强调的那个“媷情”,基本贯穿了全篇一一所谓“媷情”,以我浅显浅薄的理解:当是执着和坚守。
4 楼        文友:老谢不老        2017-03-29 14:49:24
  谢谢卫老师高抬!老师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
5 楼        文友:华西子        2017-03-29 22:08:24
  欣赏了老师的作品,老师对写作的热情很让我感动,祝多出佳作。
6 楼        文友:鸽子        2017-03-30 17:20:45
  好文,学习欣赏了。向老师致敬!!!
流逝的是时光,弥坚的是友情
7 楼        文友:老谢不老        2017-03-30 18:36:52
  谢谢华西子老师,谢谢鸽子老师赏阅留评
8 楼        文友:玉美人        2017-04-01 16:30:12
  问候老谢大哥创作辛苦。因为工作关系,来访晚了,抱歉抱歉!哥的文字霸气,呵呵
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如此安好!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