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忙“啥”
日常工作中,不少人往往用“忙”与“不忙”,去评价一个人现阶段的存在价值。
“挺忙吧?”人们常用这句话客气一下,对方回答时,有人会含有几分自豪感地形容说:“焦头乱额,不可开交哩!”
可见,人而能忙,象征有用且能干;而忙,在如今官场中,不仅成为能干、也似不可或缺的同义语、代名词。
机关之“忙”,概括而言,似乎有三。
——忙“写”。必要的应用文写作少不得,但脱离实际,无关痛痒,沽名钓誉,只显文字之能的东西,还是越少越好。而有些人不但乐此不疲,并视为什么“成果”之类,大有“不达数量”誓不罢休的味道。结果是,辛辛苦苦地却将“好纸变废纸”。
——忙“说”。一会儿这里讲,过会儿那说;哪都不可少,交叉搞穿梭;工作难落实,急得直转磨;知道没必要,不整还不妥。
——忙“陪”。一是不失于邀——陪会,以显规格够用;二是不失于礼——陪酒,以图强化沟通;三是不失于乐——陪舞,以求感情融融。
看来,对“忙”真得辩证分析,不能一味都以为是金贵的。
报载:某考察组去日本某企业学习,当考察组组长在答谢词中讲到“感谢董事长在百忙之中接待我们”时,只见被感谢者脸上顿时“晴转阴"。事后经知情人介绍才明白,人家对“百忙"一词很反感。认为,无论何事,应该胸有成竹,运筹自如,举重若轻;忙乱则是无能的表现。
细想起来,这样的见识,确实有道理。时间老人给予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平等的,如果做着同样的事情,你忙而人家不忙,这说明了什么?只能说明你方法不对头,或智能不够用。而对于同样忙着的人们来说,衡量他们业绩的标准,也只能是效率而非繁忙的程度。也就是说,不看热热闹闹的过程,要看实实在在的结果。
这样说来,就有“有效忙"与“无效忙”之分。我们不反对忙,但要忙得有价值,有意义才是。特别是,不要因为你的“无效忙”,反而给下属或基层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影响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