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人
在阴山以南,秦岭以北,祁连以东,太行以西的广大区域里分布着广阔无边的黄土高原,在黄河“几”字下面演绎着千年的史篇,一个强大的帝国征服了海内,实现了统一,开创了历史新纪元,从此大秦这个国名将被历史所编撰,千年之后黄土中所出现的秦俑,将历史连成一条线,秦的历史将继续流传。
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一群炎黄子孙,他们吼的是秦腔,喝的是大碗酒,他们吃生,硬整,他们个个都是好汉,他们宁肯直中取,也不向曲中求,正因为如此,他们所组成的军队才让六国的士兵畏战,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心愿,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用鲜血换来了周秦汉唐的壮丽史篇,从此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才更加壮观。
在这片土地上的人说话从不打弯,也从不讲求委婉,山的厚重,土的广阔,河的大气,习俗的粗犷,让这里的人充满了刚强,但同时钢中有柔,这里的人表达情感总是热烈奔放的,“妹妹好比一树椒,青枝绿叶红到梢,哥哥骑马树下过,从头到脚麻倒了。”这里的人说话实在亲切,“乡党见乡党,两眼泪汪汪。”这里的人说话质朴且道理通俗易懂,“不怕娃不安,就怕娃不翻。”这里的人说的地地道道的方言让人感到诙谐生趣,“生麻咕咚”“悠着点”,这里独特的语言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创造了本土的秦腔,信天游,创造了本土的地方方言,创造了独特的生活习惯,创造了不屈的意志,创造了辉煌的历史,这里的人总结起来就是生,冷,硬,倔。一个司马迁,让人看到一条铮铮好汉,一个杨虎城,让人看到了什么是大义凛然,一个李仪址,让人明白了什么是国之栋梁,秦皇汉武的壮美诗篇,让人感受到这里的人充满了活力感,生机感,神秘感。
有人认为这里的人懒,有人认为这里的人“不动弹。”也有人认为这里的人无法面对困难,那试问,这里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何人所创建?延安艰苦的局面是谁令其改变?一个路遥,用生命去铸造自己的文学圣殿,一个杨玉坤穷尽一生去写出百万字的巨篇,一个李仪址让关中再变良田,试问当下有谁敢站出来说自己比那些前辈还勤勉。
有人说四塞之中的人们思想保守,不愿改变。“老陕爱参观,参观回来不动弹。”有人说这里的人思想原地打转,君不见武昌起义之后,陕西首先相应转变,反对清廷,这里的人走在历史的最前沿,党中央在延安一待就是十三年,在这段时间,这里是中国思想活跃的前沿,何人能说这里的人思想止步不前,改革开放之后,这里的人思想转变确实有那么一点慢,但君不见这里的教育资源全国排名靠前,君不见大唐芙蓉园的开馆,大雁塔道德修缮,世园会的举办,所有这一切都在快速巨变,地铁连接各个要点,高速公路通往全国各个地面,试问这里的人思想是不是在原地打转?
这里人与人之间的爱恋,就想黄土高原一样,热烈而缠绵,厚重而又浪漫,“野合”的魅力仍然在这片土地上上演,秦俑和后世生活在这里的人是同一生命体的两个方面,在陕西这块天地间,我们能找到人性的回归,我们能被豪放的秦腔所震撼,我们会被粗犷的民歌所侵染,在我们的血液里有着历史的沉淀,在我们的基因里,沉淀着先人的气质和表现,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埋藏着一颗不安份的心,我们还想完成秦人未完成的心愿,实现永久的长治久安。
没有想到脚下踩的是秦砖汉瓦,饮的还是秦时的水,赏的还是汉时的月,吟的还是大唐的诗歌,在这篇土地上养育了一个个陕西愣娃,背的是铡刀,按的是掀把,喝的是西凤酒,吼的是秦腔,唱的是信天游,干的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继承的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梦想,这就是陕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