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场上空风筝舞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柳条泛绿,玉兰含苞,天空湛蓝如洗。
恰逢双休日,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聚集世纪广场。雕塑周围、草坪内外、甬路两边到处都是放风筝、看风筝的人们。大家欢笑着、跑跳着,整个广场热闹非凡。不是集会,胜似集会,不是比赛,胜似比赛,真像是举办某项大型活动。
抬头仰望,广场上空,满眼风筝,数不胜数。各式各样的风筝飞舞着、摇摆着,它们形态各异,或高或低,或大或小,五颜六色,千姿百态,让人目不暇接。
雕塑东侧,一条巨蛇腾空而起,摇头摆尾掠过树梢,它蜿蜒起伏,奋力前行,那气势,大有天马行空、独往独来之势。
雕塑北面,几只黑灰色的雄鹰正展翅翱翔,它们上下翻飞,左右盘旋,搏击长空,傲视苍穹。那高度,令人赞不绝口。
雕塑西侧,数十只彩蝶翩翩起舞,它们相互追逐,相互媲美,那绚丽的色彩,曼妙的舞姿,令人赏心悦目。
雕塑南面,几只橙红色的章鱼上蹿下跳,它们呆头呆脑,憨态可掬的模样,令人捧腹大笑。
来广场放风筝的有技术娴熟、经验丰富的行家高手,他们大都是“独行侠”;有成双成对的俊男靓女,他们是热恋中的“情侣”;更多的是以家庭为单位,以孩子为中心的“三人行”,或者除了父母外,还有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的“全家乐”。
孩子牵着风筝前边跑,父母左右相随,保驾护航。爷奶抱着衣服,拿着饮料和小吃,紧追其后,全家人笑逐颜开,其乐融融。
偶尔也有风筝挂在树上,会有热心之人前来帮忙。他们找来竹竿,爬上树冠,捅下风筝。主人连声道谢,热心人微笑离开。这种和谐友好的场景,令围观者内心感到温暖。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是清代诗人高鼎吟咏风筝的佳作。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春光明媚、柳絮纷飞时节,快乐的孩子们舒臂引线、喜放风筝的情景,而且还把孩子们那种顽皮、喧闹、可爱的神态,刻画地栩栩如生。
望着蓝天上一只只飞舞的风筝,看着广场上一张张欢快的笑脸,笔者心里怦然一动:人们放飞的不只是普通的风筝,而是一份美好的心情;放飞的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憧憬。这一根根长线牵动的不只是漂亮的风筝,而是长辈对孩子的关爱与呵护;牵动的是全家人浓浓的亲情和温馨。
朋友,请迈开双腿,走出居室,加入到放风筝的行列,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尽情地享受这春天里的和风暖阳,尽情地放飞快乐的心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