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我的父亲母亲(散文)
我的父母善良淳朴,是普普通通的农村人,没有上过一天学,那时候日子过得艰辛,能把我们姊妹几个养大不容易。那时候,家里非常穷,穿衣吃饭都成问题,父母却省吃俭用,供我们几个读书识字。
在我们六个姊妹中,大姐是没读过一天书的孩子。我常常想,那时大姐心里一定很不好受的,因为她是老大,有困难当然得老大上,这是很多农家的选择。一则,老大可以为父母减轻一些负担;二则,老大不但可以照顾下面的弟妹,还负责洗衣烧饭,以及清洁工作。有了大姐的分忧,父母亲的心理压力自然会减轻一些。等大姐独挡一面后,父母亲就把家里大权交给了大姐。
小时候家里必须要写手续的时候,父母亲总是让我来写。刚开始时心里有点小紧张,对方为我准备好了纸笔。然后他说一个字,我写一个字。这样久了,我在无意间学会了写欠条和收据。父、母亲看到我也能写手续了,脸上写满了惊喜。也是!我家从此告别请人写字据的历史,父母焉能不欣喜万千。有时候,附近的邻居有这方面的需要,也会找到我家、请我代写欠条或者收据。父母亲私下嘀咕:“谁说读书没用?儿子要不是读了几年书,哪年不得请人写手续呀。求人家,有时还会遭拒,要多尴尬就有多尴尬,好像欠人家很多钱、低人一等似的。现在好了,还可以为邻居们帮帮小忙,多好呀!”
父亲放下担子后,开始学着做些小生意。虽然赚钱不多,但不再为吃饭为难。大姐人精明、能干,比很多同龄男孩子都能吃苦受累。大姐地吃苦精神和为人处世的风格感动了大队的领导,大姐被破格提拔成为大队妇联主任。大姐的心深、嘴紧,各方面的工作都开展的如火如荼,每年都被评选为全乡的模范妇联主任。大姐忙于大队的工作后,母亲担忧大姐的健康和体力,就放下一切,做好大姐的后勤工作。不久,母亲受父亲的启发,也想做些小生意,赚点油盐钱。恰好,我们的家面临公路,来来往往的人很多。某天,母亲找了两个泥水匠,把窗户更改了一下,在下面放了一个抽桌,又用土坯码了几个货架。
忘了母亲的小店是什么时候开张的了。我只记得那时我上小学五年级,回家时看到窗户改变了方向大吃一惊,以为谁欺负我家了。这时正好走来一个本家兄弟,我问:“哥,我家怎么了?被谁欺负了吗?” “老弟,几天不回家,回家吃惊吧。没事!那是大妈在干大事呀!”“什么大事呀?”“大妈开店了,稀罕事呀!”“我母亲?开店?天荒夜谈吧?她连算账都不会,怎么能开店呢,还不赔个精光吗!”“怎么会呀!大妈上夜校,学了不少本领呢,她那样做其实是大爹出的主意。有句话你不也听过吗:要想富,先铺路。机会是要自己寻找的,不会自动去找任何人的。没有大爹率先吃螃蟹,引领了不少人走上发家致富这条路,我们庄怎能成为全乡的模范村庄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呀!全庄的男女老少,没有一个不感激大爹的。没有大爹的破冰之举,就不会有星火燎原之势,全庄大人都在学着做生意赚钱,这是大爹为我们开辟的发家致富的好路子。”
回到家,我看到堂屋里坐着几个衣衫褴褛的老人正在吃着母亲做的饭菜。母亲对我说:“儿子!这几位老人都是地震之后幸存下来的孤寡老人。是你爸前几天把他、她们接到我家来避难的,主要是因为他、她们无亲无故,我们如果不怜惜谁怜惜呀!总不能不管不问吧?” “妈妈,你和爸做得好呀!让这些无处可去的老人又有了个温暖的家。虽然我们无法给予他、她们更好的关怀和家,但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照顾他、她们,再难,再苦,我们也会倾尽一切让他、她们穿好、吃好,幸福。不是有首歌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儿子,妈为你感到自豪!你不自私,富有爱心,知道体恤穷苦人,能和我们想到一块,可谓是子承父业,不愧是我们的好儿子呀!”
安排好地震之后幸存的几位老人,父亲又有新的打算了:建一个微收费的养老院,供那些生活艰辛的老人入住养老。所谓微收费,就是为了平衡,我们不图赚钱,但也要生存,孤寡老人一分不取;有子孙后代的,也只收低廉的开支,绝不会多收一分一文,这些收入和开支都有备案,以供有关部门监管。哪里能想到,周围几乡陷入生活困境的老人有那么多,都涌入了我们的养老院。面对这样严峻的局面,父亲不慌不乱,只拿出入住规则。但凡适合入住规则的人,必须准许入住;不适合入住的,请等待通知才可以顺利入住。 尽管父亲一再设障碍,阻止那些想浑水摸鱼的人进入,还是会有纰漏。人家进来了,都是风烛残年之辈,怎忍心赶老人家走呢?父亲什么也不顾,仍是一心一意想着那些无家可归的老人家。那一年,父亲不但把几十年积累的资本挥霍一空,而且还欠外债几十万,父亲看了财富报表也懵了。几十万元外债呀!父亲和母亲历经狂风暴雨,哪能被几十万外债打趴下呀!
父亲出去了半个月,似乎已经摆平了一切。父亲决定把所有的资产都抛售,从零开始创业。恰在那时,父亲培养的一个弟子从海外学成回来了,一下子借给了父亲一笔巨款,而且不要一分一文的利息。母亲的小卖部,虽说收入不多,但对家庭来说,开支还是不成问题的。这样父亲的心理压力,又减轻了不少,父亲不再为那些欠款忧心了,可以想自己想了。不久,父亲又引入外资,与日本某公司合作经营微收费养老院,双方投资一样,收益也一样。正因为,微收费,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老人在儿女的陪同下入住我们的养老院。我们家的微收费养老院博得了全国人民的一片赞誉,很快驰名全国。微收费养老院也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最廉价的养老院,值得推广的贫民养老院。
记得那年我十三岁,父亲对我说:“你妈经常说,我们不图吃、不图喝,不图钱,只为不再出现抛弃老人的缺德现象,我们这一生就值了,等你长大了,一切都交给你经营管理,你要发扬光大呀!”我点头答应了父亲的重托。父亲笑了,那是我看到的父亲最灿烂地笑容。我哪能想到,没多久,父亲就因操劳过度,导致心肌严重缺血,撒手人寰。母亲被突然地打击重创,一口气没上来,也咽气了。父母出殡那天,天空突然飘起绵绵细雨,好像天在哭泣,直到一切仪式结束细雨才停止。
父母是家的支撑,父母在,家就在。很朴实的文章,能看出作者文化底蕴很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