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慎“染”
人们常提“慎独”,但也应该注意“慎染”。
慎独,属儒家用语。谓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再通俗一些解释,就是独处时,也一定要慎重起见,不能胡来。
事实上,人生在世,就大多数人而言,“独处”的时候可能不少,但更多的时候,还是“群处”。
于是,问题便出来了,面对芸芸众生,“群处”怎么办?我以为,正确的回答是——慎“染”。
其实,人类社会就是一口赤橙黄绿青蓝紫黑各色俱全的大染缸,无论是谁,只要走近不同的“染域”,就很容易染上不同的“颜色”;同什么样的人靠近,就容易受其“所染”。尤其在官场,可染性更大。“染”的力量有时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国之兴亡。历史上有不少人因“所染当”而“功名蔽天下”,也有不少人因“所染不当”而身死国亡。
正面之“染”,如春苗沐露,万物浴阳,催发生机与活力。负面之“染”,似瘟疫病菌,传送无声,却迅猛如潮。
春秋战国时代的哲学家墨子,看到染丝后曾感叹地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为五色矣;胡染不可不慎也!”他从丝被放入五种不同的染水中,会染出五种不同的颜色这一事实,比喻国君和诸侯必须正确选择自己的亲信;士也要选择好自己的朋友,以获得良好的熏陶和积极的影响。并提出了“所染当”与“所染不当”的原则问题,告诫人们要“必谨所堪”。
现实社会中,党所领导的国家,治政清明,环境静朗,风气向上,人心思进。然而,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大大小小的“染色体”有的还在,若不小心,仍会受染。
比如,在用人上,若起用一个品德优良,作风过硬,一心为民,开拓进取型的干部,就等于树立了一面旗帜,定能影响一批人,带动一批人,心情舒畅、兢兢业业地从事自己的岗位工作。起用者本身,也会受之“正色”之染。相反,倘若起用的是一个营私舞弊,专事私利,只有自己,目空一切者,那结果肯定会带出一批亲亲我我,营营苟且之徒,起用者本身也会受到“染色”之污。
比如,在交友上,交上思想品质好的朋友,能帮助你耳聪目明,登上人生的快艇,不断进步,成为好党员,好干部,好职工,好公民。交上“酒肉”之徒,低级趣味,必将使你见利忘义,损人利己,走上歪路。许多人的堕落,早已是明显的实例。
人生在世,无时不染。因为人毕竟不是活于真空,有时是别人染你,有时是你染别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告诫的是人们要近“朱”而远“墨”。然而,社会是万花筒,有“朱”也有“墨”,每个人不可能始终不同“墨”接触。关键是得“慎染”,不受其染。再者,“染”是一对作用与反作用,具有互染性,同某些染有杂色者接触,使其受你之“染”,由“墨”变“朱”,岂不利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