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红楼梦】贾府衰败之我见(随笔)
读过古典名著《红楼梦》的朋友,一提到关于贾府的衰败,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世袭的皇帝和他们给予贾府的世袭官僚体制是问题的关键。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夏代到清代的官僚体制都是帝王世袭的,但是每一任帝王的性格是不一样的,有的善于治国,有的善于治人。遇到善于治人的帝王,为臣子的也会效法。不过会治人的帝王和臣子,他们的生活往往是穷奢极欲的。但是一旦这种善于治人的帝王死了,而新上台的帝王性格和他的父亲有天壤之别的话,那会治人的臣子就会倒霉了。而做为皇亲国戚的贾家是看着帝王的眼色享受荣华富贵的,这一代帝王可能对你很好,下一代帝王就可能对你不好,甚至会找借口杀了你。贾府的命运也没有摆脱帝王们掌控。所以贾元春被皇帝宠着的时候,贾家的人不管多么奢靡,日子都会过的“红红火火”,而当贾元春失宠和死亡之后,贾家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因此你看《红楼梦》的上半部,贾家在贾元春这棵大树的树荫之下,乱伦的乱伦,私通的私通,受贿的受贿,弄权的弄权,活得很任性。但是到了《红楼梦》的下半部的,特别是当贾元春死后,贾家在朝廷里没有了依靠,贾府的厄运也就开始了。同时,他们也为自己在贾元春活着的时候的败家子式生活方式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那么这种代价是可以避免的吗?我觉得是避免不了的。为什么吗呢?因为贾家的最高领导人贾母,则对于这些问题采取了睁一眼闭一眼的态度,虽然她与贾赦争夺鸳鸯过程中站在了鸳鸯一边,因为鸳鸯是她的人,她必须保护。在贾家,贾母的权利是至高无上的,既然贾母对家人的穷奢极欲的行为睁一眼闭一眼,那么她领导的家族出问题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我们说贾母领导的家族出问题,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贾家出问题的这一代人,他们的童年是没有经历过什么磨砺的,他们也不需要什么磨砺,官是世袭的,在农村也有农产品基地,他们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因此他们也没有什么忧患意识,只要自己过得顺心就行。但是,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家族,是不能够规避风险的。于是贾家在贾元春死后就势必走向了衰败。那么,在贾家就没有人对此有预见吗?我认为是有的,一个就是秦可卿,她曾经在临死之前托梦给王熙凤,让她对此有所准备,王熙凤才在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将自己的女儿乔姐托付给刘姥姥。还有一个就是焦大,作为贾家第一代创业者的部下,他看不下去贾家第三代和第四代儿孙的奢靡的生活方式,又没有向自己的主子提意见的权利和机会,所以就只能采取醉骂的这种比较激进的方式,来唤醒他的主子居安思危,这就有点像帝王身边的进谏之臣,不过贾家第三代和第四代都是昏君,他们是不会听取焦大这位老革命的进谏的。另外,林黛玉也曾经和贾宝玉谈起过贾家的奢靡问题,但这并没有引起贾宝玉的重视。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贾家一家子都不重视这个问题,光贾宝玉重视,又能如何呢?
所以说贾家的衰败是必然的,因为贾家的最高领导人贾母都不过问贾府存在的奢靡问题,其他人再过问也就没有意义了。同样,如果世袭的帝王是明君,有能力治理国家,那还好办,要是经过世袭罔替之后的帝王的生活奢靡,而又不让臣子进谏,那也会让他治下的国家也会出问题的。
至于贾母,她只会养尊处优。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国古代从夏代到清代的官僚统治体制,都是以帝王世袭为基础的,且帝王意志的执行者的命运都是掌握在某一个封建帝王一个人的手里,帝王的部下都是他们的臣子,而臣子其实就是给帝王们打工,且代替其治理天下的。所以他们既是上下级的关系,又是主与仆的关系。按说,帝王作为天下之主,对臣民的治理原则,必须符合最善于治国的儒家道德标准,但是每一任帝王的性格是不一样的,有的善于治国,有的善于治人。遇到善于治人的帝王,为臣子的也会效法。不过会治人的帝王和臣子,他们的生活往往是穷奢极欲的。但是一旦这种善于治人的帝王死了,而新上台的帝王性格和他的父亲有天壤之别的话,那会治人的臣子就会倒霉了。而做为皇亲国戚的贾家是看着帝王的眼色享受荣华富贵的,这一代帝王可能对你很好,下一代帝王就可能对你不好,甚至会找借口杀了你。贾府的命运也没有摆脱帝王们掌控。所以贾元春被皇帝宠着的时候,贾家的人不管多么奢靡,日子都会过的“红红火火”,而当贾元春失宠和死亡之后,贾家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