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虚幻的现实(赏析) ——小说《北京折叠》赏析
郝景芳的小说《北京折叠》自从获得科幻界诺贝尔“雨果奖”以来,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不过不同于当年刘慈欣凭借《三体》第一部获得该奖项时的风靡一时,《北京折叠》始终存在着褒贬两端的争议,本文仅就该小说谈谈个人的观点。
这篇小说可以说是科幻界的一股“清流”,作者一改科幻小说脑洞大开,对于高科技大场面的设定,而是用细腻冷峻的文笔,通过三个折叠空间来表现三个阶级人民的不同生活,着眼于社会问题,从科幻的角度,虚构出我们未来将要面对的问题,以及现在正在面临的问题。这样,就使得小说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平实之中多了一种质感。科幻小说不仅仅是科技的想象,也应该包括对社会的想象,优秀的科幻小说必定具有人文思考,这一点郝景芳做到了。
回溯近些年的许多科幻作品,越来越多地着眼于阶级问题和社会资源分配问题,《北京折叠》的一个创新就是摆脱了以往天空与大地两极对立的设定,而是用三个互相折叠的空间分别代表上流、中产、底层三个阶级,这也更加接近我们目前的社会现实,更加具有层次感。小说中写到:大地的一面是第一空间,生活在第一空间的五百万人拥有完整的一天,二十四个小时。大地的另一面是第二和第三空间的人,第二空间的两千五百万人只拥有次日清晨六点到夜晚十点的时间,生活在第三空间的五千万人只拥有剩余的八个小时。关于资源,同样是第一空间丰厚,第三空间最贫瘠,第一空间的人处于领导地位,决定着折叠城市的发展,第二空间是学生和中产阶级,第三空间的人则只能从事垃圾清理工作。不得不说,郝景芳这样的空间和时间设定,影射的便是我们现在的社会,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社会状况。
在作者的笔下,老刀是生活在第三空间的垃圾工,虽然其父亲参与了折叠城市的建造,却只是获得居住在第三空间的名额,老刀亦只是一个在第三空间苦苦挣扎的小人物,为了温饱,为了孩子的教育孜孜以求。就像现在许许多多的北漂或者农民工,他们参与着城市的建设,却不能够获得一隅之地立足,他们的后代还要遭受着来自上层人的歧视。这里的老刀,大概便是北漂们的一个影子,在最底层苦苦挣扎,艰难求存。这也是阶级化的具象。
整篇小说,作者以老刀为了二十万块钱,不惜冒险穿越到第一世界送信为线索,显得有条不紊。老刀这次冒险,完全是为了自己捡来的女儿糖糖,作者在这里,虽着墨不多,却展现出社会中存在的教育问题。好的教育资源属于有钱有关系的人,只有寥寥几个名额,抛出来给老刀这样的家长去争抢。好的教育资源属于上层阶级,像老刀,只能铤而走险地争取,必然会导致一种文明的垄断。这也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再现,贫者越贫,富者越富,公平问题始终不会解决。在小说中,作者通过老刀这样一个人物,生动再现了第三世界人的生活状态。他们兢兢业业,努力生活,却不断被剥削生存的时间和空间,被第二空间的人看做愚昧无知的被管理者。第二空间的张显便想要通过做第三空间的管理者得到晋升。在第一空间的人看来,则连被剥削的价值都没有。如果一个人连被剥削的价值都没有,生命存在又有什么意义?
作者通过秦天的室友们以及老刀在街上见到的景象,描绘出第二空间的生活和精神面貌,比如张显的对未来的憧憬,秦天对爱情的向往等,对比之下更能体现出第三空间精神和生活的贫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生存尚且是问题的时候,他们根本不可能去考虑生活的品质。至于老刀最后到达的第一空间,无论是饮食生活还是休闲文化,人们的追求更加精致高级,对老刀来说,所有的一切,都是陌生而新奇的,更是给人一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这里,又是不同阶级意识形态和生活水平的一种对立。
在小说中,葛大平是除老刀外着墨最多的一个人物了。相比较老刀用“偷渡”的方式从第三空间穿越到第一空间,葛大平则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打拼,一步步从第三空间,晋升到第一空间。这里大概是作者指出的另一条明路了,也是我们现在很多人在做的,通过学习,不断向高处爬。从农村到城市,从城市底层到城市上层,从小城市到大城市,一步一步向上流世界靠拢,抛弃固有的精神面貌,血缘关系,冷血拼杀,对自己进行彻头彻尾的改造,想要回到故乡看看父母都成为一种奢望。这样的葛大平,是那些北漂中,成功达到自己理想的典型。
小说中还提到了失业问题。在未来,随着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极大发展,第一和第二空间的居民不再需要第三空间的劳动力,连垃圾处理这样的工作也被机器人和高科技替代,第三空间的人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就像文章中说到的,老刀远亲的工作,机器自动作业,少量工人在晚上聚集,像荒野部落。倘若以后,真的不需要这些人工作了,第三空间人是不是就像第一第二空间居民豢养的“宠物”一样?大概他们的时间和空间会被继续折叠,直到彻底被抹灭。届时,激烈的阶级矛盾必然会导致社会的崩溃。郝景芳这样的预想,或许一两百年以后,就会成为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不过,显然她并不能给出完善的解决方案。
在小说最后,老刀回到第三空间。经过这样一次“穿越”,老刀越发对自己现在的生活不满意。就像我们,没有见识过外面的世界,感觉自己生活的一切都是好的,见识过外面的世界,就会生发出各种欲望和不满。倘若我们没有见到光明,就不会感到黑暗了。所以,老刀希望糖糖能够学会唱歌跳舞,做一个淑女。这大概便是所有底层父母对子女未来最大的期盼了。
其实这篇小说,与其说是科幻,不如说是郝景芳虚构的现实。仅仅从科幻小说的角度,这篇小说情节设定确实过于简单,除了空间和时间的折叠,再没有多少可以体现未来高科技的元素,小说的语言一般,虽不失细腻冷峻,却又不够简洁流利,人物也太过平面了,只有老刀一个人颇为丰满。但是这篇小说对于现实问题的解构和剖析,却是比较新颖别致的,作者用超前的眼光,夸张出现代以及未来社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如教育问题,农民工问题,拜金问题,就业问题,精神文明问题等等,至少能带给人们多一份的关注和思考。当然,作者主要想表达的还是阶级差异问题,其他只是补充和点缀。至于获得雨果奖是否实至名归,大概要溯究刘宇坤的翻译水平,以及雨果奖评选的标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