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青年的导师——鲁迅

  青年的导师——鲁迅


作者:灵雨其濛 白丁,44.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30发表时间:2017-04-09 07:57:50

鲁迅,一个印刻在语文教材里,陪伴我们一批批莘莘学子走过人生每一个重要的成长发展阶段的人,他用他那透过历史的凝视的目光,用他特立独行的写作风格,在含蓄,自然,朴实的笔调后充溢着温馨的柔情,用他的笔尖触动一代代青年读者的灵魂,为我们打造了一片坚实的精神高地,锻造着属于这个民族的青年的精神底色。他一直在路上,他是青年的导师!
   从小时候起,就开始接触鲁迅的作品,家里有很多鲁迅的作品集,最开始阅读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故乡》《社戏》等散文作品。这些回忆性的散文,行文轻松自如,随意挥洒,铺陈成文,在对童趣童真的描写中也透露出封建教育滞后的一面以及成长过程中,教育、家庭以及整个外部环境对儿童好奇心的扼杀。阅读鲁迅先生对老师的描写,总能让我产生共鸣。每个人一辈子都有那么几个令自己终生感激、爱戴的恩师,鲁迅也一样,他笔下的藤野严九郎,教学严谨,忘却国界,师恩无限的一位日本学者。字里行间都有鲁迅对藤野先生真挚热忱,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的致敬与深切怀念,每每读到这里,我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每一次我失败后,被孤立后,总有一双眼睛,总有一双手,在背后默默地关注着我,支持着我的画面,正是因为成长、学习的路上有了他们春风化雨般的谆谆教诲和耐心启发,才让我沿着正确的方向风雨兼程。《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一个在中国传统封建文化里再普通不过的劳动妇女,像极了艾青笔下的大堰河,她们都没有留下自己的真实姓名,也没有人知道他们的来历和身世,只知道她们都穷苦一生,任劳任怨,滴干了生命的最后一滴血,最后也只落得默默地离开了人世。她们都是封建民间文化的载体和缩影,在对她们深深的同情和怀念的背后,更多的是对那种社会体制的无奈和心酸。很喜欢《故乡》和《社戏》的语言特色,鲁迅从他自己的视角和感受出发,描写对故乡的童年印象,现在看来是那般复杂、模糊而朦胧,时过境迁后,思绪万千更添悲凉,鲁迅传达出了自己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新生活的向往与憧憬,寄希望于后辈。正如鲁迅自己说的那样:“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的,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读《孔乙己》《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看过拍摄的《阿Q正传》电影,总之,这部作品给我非常深刻的印象。鲁迅先生以诙谐幽默的手法刻画了阿Q这一形象,通过对他的生平和各种遭遇的详略描写,揭露与批判了封建时代国人的民族劣根性,指出了民族衰败的病根,积极为中国社会转型寻找出路,正确引导青年思想解放,指明青年和社会前进的方向。鲁迅的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不仅从现代思想史的意义上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点,也在叙述学层面开创了现代小说的表现形式:现代小说应该在过去之事、现在之事、将来之事中穿越,这种表现形式既意味着《狂人日记》的多重意义的空间,也隐含了鲁迅复杂的思想文化性格组合。反映出当时社会时代“吃人”的本质:一种统一的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象征符码,指的是封建传统文化对反叛者自由意识的扼杀。鲁迅在此借“狂人”道出了“吃人”,实际上也就是完成了对封建礼教的“弊害”的批判。他发出“救救孩子们”的呐喊,他想要改变他们的命运,改变民族的命运,改变劳苦大众被愚昧和黑暗吞噬的命运。鲁迅的一生,为了他最真挚的追求,曾求学海外学医,为了拯救民族,后来他发现民族得的不是一般的身体疾病,而是精神的枯涸,缺少民族的脊梁,为此他弃医从文,坚定的走上救治民族危亡的道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以笔为武器,用毕生的心血和精力,总结自己的人生经历和革命感慨,呕心沥血著作,潜心引导青年们向上,向前。鲁迅的很多杂文里都表现出对青年最热忱的关怀,致力于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鲁迅在《热风》中有对“合群的自大”的批判,批判那些打着爱国的旗号,盲目自大,闭关自守的人,赞扬“个人的自大”独异,对庸众宣战,批判蹲在影子里张目摇舌的人。
   青年们都存在着可塑性,但同时鲁迅也担心青年们血气方刚,容易冲动,就把革命和改造社会的重担都一个人勇敢坚毅地抗了下来,并用自己的文字和行动,随时随地触动青年,指导青年,指引他们用正确的方式去战斗!
   鲁迅先生是我们的“民族魂”,“他的材料可供给青年人的知识,他的见解体味可帮助青年人的主义,他的趣味可促进青年人的前进的生活”。他是当之无愧的青年的导师!

共 179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紧扣“导师”解读鲁迅,紧扣鲁迅作品解读其“导师”本色。作者的解读线索角度是清晰分明的,以鲁迅作品的文体为分类标准,依次解读了作者阅读鲁迅的散文、小说、杂文得到的感悟。揭示出了鲁迅作品表现出的民族和国家命运情怀,指出了这些作品对青年人的人生和思想产生的巨大影响。观点明确,解读具体。好文章!【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善若水的心灵花园        2017-04-09 12:05:35
  永远的鲁迅先生,永远的民族魂,永远的导师!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光风霁月,万古流芳!
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中学时代开始发表作品并获得中外文学大奖多次,语文老师,共和国先锋人物,全国多家图书馆特聘文化讲师,长期致力于古典诗词底蕴的探讨赏析和中华人文精神的传播。
2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4-09 22:43:35
  鲁迅确实是青年的导师,他关心青年的成长,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悲悯情感,更是值得青年们学习的。该文紧扣鲁迅的各种文体进行解读,把鲁迅及其作品中表现出的精神内涵,很好地揭示了出来。
语文教师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