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福刘巧珍 ——读路遥《人生》有感
孩提时,经常凝望着报纸糊的土墙上所贴年画,那画上是电影《人生》的女主角刘巧珍,头上系着一方大红纱巾,幸福的憧憬着。哥哥姐姐们热烈地讨论着主人公大起大落的人生命运,有的吐着唾沫大骂高加林的忘恩负义,有的咯咯笑着刘巧珍坐在宣传部的办公室,说家里的母猪下了十一个猪娃。我只是痴痴地望着吴玉芳扮演的巧珍,真美啊!
三十岁时,才第一次读到了《人生》原著。一页一页翻看,头脑里一直闪现着《人生》的剧照,心里为美丽善良而又大胆的巧珍叹息,难过她被高加林甩了。想起她守在桥上等卖不掉蒸馍的高加林;想起她听了爱人的话,蹲在硷畔上刷牙,被村人围观嘲笑,被她父亲刘立本叱责;想起这瓜女子偷了家里的鸡蛋糕给恋人吃,结果却在“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一对对毛眼眼照哥哥……”那忧伤的信天游中嫁给了马栓。我的心里,猫爪爪抓挠一样难受。“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是古往今来几乎所有女子最美好的梦想。而巧珍,带着一颗破碎的心,嫁给了那个一张口就是“西葫瓜芦配倭瓜”的黑铁塔马栓。
但是年过不惑,再读《人生》,心里反而暗暗庆幸:“多亏巧珍嫁给了马栓,她定能享受俗世的幸福。”
一个女人,追求爱情,千不该万不该,在一个肚子里装了二两墨水的自负男人失魂落魄之时。你看,西汉卓文君既有家道,又貌美如花,为了司马相如而背弃家庭,当垆卖酒,可是“秀才人情纸半张”,时间早已证明了司马相如的薄情寡义。即使社会发展到了21世纪,可是情况依旧。在回族女作家马金莲的最新力作《白衣秀士》中,作乡长的父亲,带回了私生子马军,男人背叛了家,村人无处不在的嘲笑,这些让母亲抬不起头。母亲畜养了6只鹅作为精神寄托,她处处惯着马军,为的是挽回男人的心。可是,随着鹅一只只死去,马军也失踪,苦苦挣扎中的母亲,在春光明媚的三月里最终口唤(死)了。而巧珍,恰恰是在高加林失去了民办教师这个“工作”之时,向对方倾吐了自己的真情。她侥幸得到的短暂爱情,实际是高加林转移苦闷生活的一种方式。爱情,是建立在双方的理解与信任之上。巧珍理解高加林的熬煎,高加林却似乎从没有走进这个女子热情如火、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几千年来,人类在科技领域内突飞猛进,但是请记住,知识与德行是分离的,人类在情感和道德追求上一直亘古未变,那就是求真求实,而不是求高求快。所以,即使黄亚萍没有出现,宣传部工作也没有丢,他们也未必能厮守一生。
对比高刘二人,他们的爱情观是根本不同,分道扬镳也在情理之中。巧珍爱高加林,是忘我利他。她预感到高加林离开村子成为公家人后,她自己的下场会很难堪,但是,她依然支持他,为了加林的前途,为了加林能过上想要的生活;她进城,把自己所攒的钱给高加林,怕人家钱不够花丢面子;当姐姐要在人多处羞辱负心的高加林为她雪耻时,她死活拦着,为的是让他以后有脸做人。太用情的爱不圆满,巧珍的命运就印证了这句话。可是,高加林却是相反,他的爱是自私的,很多时候,他只考虑自己的感受。特别是当他和黄亚萍浪漫的时候,亚萍故意捉弄人,他生气了,这时才想起在巧珍面前,都是他说了算。但是,在微微的不满意让他失落时,他从没有想过失恋后的巧珍内心的痛苦,她在十里八乡的人面前如何抬起头做人。当他没了工作,也没了洋气的恋人时,他才想到,如果这时候有巧珍,那一定会给他最真诚的的安慰。几乎每时每刻,他都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二人关系。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怎么可能配得上一个设身处地为所爱的人着想的女神呢?真正的爱情,应该是舒婷在《致橡树》里所表达的:“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巧珍啊,你先前追求的是爱情,可是,你和马栓结成的夫妻,那是婚姻。爱情是浪漫的,婚姻是现实的。马栓爱你,在你没有机会追求高加林之前,他来你家提亲,在你被人家踹了之后,他又来了。他对你的爱,不比你给高加林的爱情少一分。他过日子是把好手,俗话说:“家宽出少年”,你的日子是不愁的,你的婚姻是牢固的。有了他的爱,有了好的经济条件,你又是个明事理的人,你能过不好吗?而你看看高加林,所谓的“才华”,提笔杆子写文章、打篮球、游泳等等,这叫才华吗?这仅仅是个业余爱好而已,靠着这个养家糊口,岂不是太难了?即使他拥有那份工作,你们如愿以偿成家,但是,一头沉的日子,其艰辛程度你想过吗?一年四季你在地里忙活,男人只是周末回来干一两天,你还得盘上盘下好吃好喝伺候着。所有的农活的苦和累你承受,外面的事情人家认为你不懂,不和你沟通,家里的事情他们又不屑去晓得。其实,俩人的隔阂深着呢。我们周围许多一头沉的家庭,男的退休在家,经常和老婆吵架。两个人大半辈子不在一起生活,生活习惯不一样,消费习惯不一样,待人处事的方式观念更不一样。所谓的白头偕老,到头来竟然是没完没了的矛盾。双方面对子女,似乎都有道不完苦水。可是,这就是现实的人生。
很奇怪,越是从最底层的农村走出去的“文化人”,他内心深处更渴望得到的,是大城市现代女性的爱情。《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心仪的人儿是田晓霞;陕西走出去的大国学家吴宓,抛下了“辛勤安恬”“谦卑恭顺”的结发妻子陈心一和三个未成年的女儿,而去追求在清华读书时就神交已久的毛彦文了;自称“乡下人”的沈从文,从湘西来到京城,不也是爱上了出身名门的张兆和吗?估计把《边城》里的翠翠放到沈从文跟前,估计他还是认为,只有乡下人傩送配得上,他自个儿会看上翠翠吗?难说。许多从小地方出来的乡下男人,似乎更倾心于“洋女子”。质朴美丽的乡间女子,他们见的多了,大概审美疲劳了吧。高加林更不例外,他渴望得到的是像黄亚萍一样浪漫的、时髦的、能和他一起讨论国家大事的爱人,而不是只有安慰体贴的乡间女子。当然,这是他们的爱情观,我们无权横加指责。但是,男人啊,你万万不能伤害那些和巧珍一样,如璞玉般美丽的女人。
《人生》是一部百看不厌的好书,现实的人生,更是一部内容精彩的大书。《人生》我们可以翻来覆去地看,不同年龄阶段,咂摸出不一样的酸甜苦辣;可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只能走一次。正因如此,我们须好好读《人生》,走好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