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早春神游蚕姑垞

编辑推荐 早春神游蚕姑垞


作者:江天一色 布衣,118.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13发表时间:2017-04-14 12:59:17
摘要:蚕姑坨为狼牙山三十六峰之首,风光旖旎,寒岚藏奇,让人神思悠远,美不胜收。

到易县蚕姑坨游玩,已不下十次了。记得第一次是2000年国庆节,和友人骑单车从我们这座小城出发,穿村越野,一路寻寻觅觅,行程100多里,终于登临蚕姑坨。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其间一年春夏秋冬都曾经神游,每个季节景致不同,给人的感受自然就有差别。春天草木萌发,生机盎然;夏季树柯交映,遮天蔽日;秋日漫山红遍,层林尽染;冬时银装素裹,别有天地。蚕姑坨,真让人屡登不厌,流连忘返,神与物游。
   此番早春时节,时值正月登山,是以往所未曾有过的先例。也许有人不禁要问:这个季节山上能有什么风景?还真能神游?是的,每年的正月十五是蚕姑坨庙会,善男信女不畏山高路远,不惧征程劳顿,不管年老年少,为着心中的信仰与理念,就这样三五结伴成行,就这样一路攀爬,坚定而执著。你能说这不是一道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美丽风景吗?
   蚕姑坨为狼牙山三十六峰之首,山脚下的小山村叫沙岭,我们驱车于傍晚到达村子里的一个农家院。晚饭时,我们品酒、吟诗、诵文、唱歌,尽情享受偏远山村的静谧,纵情抒发胸中之块垒,真是个难得的休闲好时光。
   次日早起,天刚蒙蒙亮,上山的队伍已有些浩浩荡荡的样子,登临蚕姑坨,是每个人心中的目标。
   刚刚转过一个小山包,天色便明快了许多,镜头下的远山朦朦胧胧。身临此境,不禁想起“寒岚藏奇”这个词。都市农村的雾霾让人无可奈何苦不堪言,狼牙山中的寒岚却让人神思悠远美不胜收。
   沿着崎岖的山路,我们不紧不慢地向前移动,不久便到了双龙洞。听当地村民讲,从沙岭村到蚕姑坨山顶有约摸10华里的进程,而到双龙洞至少走了一半。我们停下来歇脚时,看到双龙洞前的院落已被燃着的香火笼罩。什么叫虔诚与敬畏,到此可以深深体味。
   所谓“双龙洞”即两个石洞,洞中常年有水,水滴从洞顶内壁滴下来,叮叮咚咚作响。由于早春乍暖还寒的天气,洞中水汽弥漫,洞外悬着冰瀑。遥想当年,寺庙兴盛之时,双龙洞的水该是人们获得水源的好去处。
   由双龙洞往上走,坡度渐陡,应该是真正意义的“登山”了。透过丛林回望庙宇,香火烟气缭绕,增添一种神秘的气息。
   上山途中,不时见到修路的山民。他们手持镐、钎、锤等工具,拓宽、整平人们上山的道路,人们不时留下一点钱,是对他们劳动的酬谢与敬意。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见到南天门,说明已接近山顶了。平视南天门,已走进了山顶寺院,这里是香火最盛的去处。寺院里还保留着清朝的碑楼和观音殿,古色生香,熠熠生辉。时近庙会的日子,自然人气很旺,香火烟气熏烤得不得了。
   蚕姑坨上的建筑物经历了多次扩建、重修,现存最早的建筑始建于元末明初,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物。据史书记载,蚕姑坨曾有大小庙宇七十余间,在抗日战争中大多毁于日本侵略者的战火之中。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些民间人士对其中的一部分建筑物进行了恢复。
   蚕姑坨以“蚕姑”命名,蚕姑到底是谁?据最新考证,蚕姑乃“三皇五帝”之黄帝的元妃。相传,黄帝成就霸业的地方是易县后山。有一次,黄帝率军从此地路过,发现这里的人们都穿着蚕丝做成的衣服,而黄帝他们只是穿兽皮、树叶遮体。细问之下,村民告知蚕姑“教人养蚕缫丝”之事,于是黄帝娶蚕姑为妻,并将养蚕缫丝推广开来,蚕姑坨因此得名。
   记得2008年晚秋,在釜山文化研究会会长孙大午先生的带领下,我们研究会的成员们兴致勃勃地考察蚕姑坨。在山顶寺院一石砌的水井旁,人们坐下来休息,唯有孙会长慧眼独具,发现一块残碑上赫然刻有“黄帝正妃嫘祖”的字样,其欣喜之情俨然发现了新大陆,这是此番考察的最大收获。如今,残碑依存。
   去老君堂的窄路被冰雪覆盖,加之路旁均是深沟,为安全计,故没有成行。

共 149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游记散文,主要叙述了在新年初和一班朋友登上蚕姑坨的经过。文章首先介绍蚕姑坨对我的吸引力很大,曾经已经去过却依然想去,接着叙述在早春时节的一次游览经过,文章采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为叙事顺序的方法,即移步换景的方法,叙述游览经过,突出了在山脚下的停留,登山途中在双龙洞的见闻;经过南天门到达山顶所见,以及山顶的寺院里的历史遗迹,穿插了远古洪荒时期黄帝以及嫘祖的传说,增强了文章的厚重感。问好作者,祝您佳作不断!【编辑:平淡如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4-14 13:01:06
  看似普通的蚕姑坨,蕴藏着华夏民族远古洪荒时期的传说和历史,让人向往。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2 楼        文友:江天一色        2017-04-14 15:23:35
  据当地老人讲,历史上蚕姑坨曾有上千通石碑,后毀损严重,如今所剩无几。
   感谢“平谈如水”老师精彩点评!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