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天地事】动力(随笔)
改革这么多年,砸了铁饭碗,让人人有了危机意识。
危机,也是动力。
稳坐在不漏的小船上,人往往没有压力;而坐上漏水的小船,就会产生压力。
对待压力有两种可能:一是补船;二是造船。
对船有感情会选择补船,对船没感情会选择造船。
也就是说有感情的人选择坚守,没感情的人会选择放弃。
小文说,有些人对媳妇没有了感情,为什么不选择放弃呢?
小李说,家是世界上最美丽温馨的字眼,老人儿女亲情在,牵一发会动全身。一些夫妻间看似没了感情,可有亲情相维系,只要感情不破裂,不反目成仇人,尽管夫妻双方都有压力,甚至过着同床异梦痛苦不堪的日子,很多人也会选择维系而不是放弃。
小王说,对工作领导很讲感情,但也不切实际地一味加压好吗?
小李说,工作光靠讲感情不行,但没有感情更是万万不行!感情是一种特殊的意识,没有感情的交流就少了人情味,一旦感情被否定那是非常令人苦恼的事,这个团队也会因缺少感情很快走下坡路,甚至会危机四伏失去竞争力;不切实际的一味过度加压就会造成工作上的一种被动应付,很难会有新突破,只有科学加压,压力才能转变为动力,创造出奇迹来。
小王说,加压的大小会议真不少!建议单位也应该开个“减压”会。
小李说,就比如人有上下两个口,上口就是用来增加能量加压的,下口释放減压,没这两个口会出问题。工作上也是这样,要适当放松“减压”,如果我是领导的话一定会接受你这个不错的建议,定期开个“减压”会,何乐不为呢?
小王说,看到老人、一些领导玩小孩的游戏,外国人很不理解,如何解释呢?
小李说,“哈哈”这种理解上的差异,我们只能把这种“减压”方式美名其曰叫“童真”。
一位教授给某企业讲课的时候,看到单位课堂有一幅大标语:“凝心聚力、再创辉煌、坚决把企业建成全国一流企业!
教授问:“一流啥标准?现在是几流?”
单位领导说:“嘿嘿,不好说,不好说,流到哪算哪吧!”
哈哈,这看似是个笑话,其实这种事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
事实上很多问题都是理念不对造成的,不能想那说哪,更不能拍拍脑门就决策。
清朝兴起的的洋务运动并没有改变清朝的命运。因为那只是技术上的改变,没有制度理念的改变。
当前,创新驱动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方针、主旋律。
必须全面创新,让创新在全国蔚然成风,什么是创新?为什么要创新?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其起源于拉丁语,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创新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各种创新。创新在经济、技术、社会学以及建筑学等领域的研究中举足轻重。从本质上说,创新是创新思维蓝图的外化、物化。
习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创新,将其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总书记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排在首位,并定位为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对经济形势的日趋严峻、老龄社会的日趋明显、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科技竞争的日趋激烈、国际形势的日趋复杂,习总书记开出了坚持创新的“药方”。可以说,创新思想已全面融入治国理政方略之中。
面向未来,全面创新、全链创新、全球创新将引领中国的创新创业,引领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并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中国梦。
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反对守成的创新文化和闻新则喜、闻新则动、以新制胜的全员创新理念,能激发干部职工创新热情和活力。其实,一个单位有一个支持创业创新的好氛围,支持鼓励帮助创业的人也是全员创新。
创新就会有压力,压力也会转变成动力。压力是外因,是成功的间接条件;动力是内因,是主观因素成功的直接条件。动力是关键,压力是动力的催化剂。
凡事只有加倍努力来强化自己,把压力转变为动力,不忘初心,勇于担当,撸起袖子,带着乐观永不放弃的精神,用力用心用情干事,能干事,会干事,才能干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