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诗词古韵 >> 【青 娥】聊斋故事廿九

编辑推荐 【青 娥】聊斋故事廿九


作者:森林翁 布衣,471.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74发表时间:2017-04-15 20:24:11

【青娥】
   聊斋故事廿九
   今天讲个小故事,故事是在山西省。
   有个霍生字匡九,霍桓就是他的名。
   霍桓父亲是县尉,可惜寿短归了阴。
   儿子霍桓年纪小,然而聪明超常人。
   小小霍桓十一岁,别人说他是神童。
   经过县里一考试,竟中秀才远扬名。
   而他母亲溺爱他,从来不让他出门。
   看看已到十三岁,身材已经像大人。
   可是家里来了客,竟然一个不识认。
   叔伯舅舅或外甥,他是全都分不清。
   同乡有个武评事,喜欢学道使法人。
   那年进山去修行,再也没有他音信。
   他的女儿叫青娥,芳龄已到十四春。
   身材苗条貌相美,好似仙女下凡尘。
   自幼偷看父亲书,也想学道做仙人。
   尤其羨慕何仙姑,位列八仙有名声。
   父亲进山修行后,她也立志不嫁人。
   母亲想她成个家,可她就是不听从。
   有天霍桓门前过,偶然见了青娥形。
   霍桓虽然年幼小,然而一见就钟情。
   简直爱慕到极点,可是嘴里说不清。
   辗转反侧难入眠,只得告诉老母亲。
   恳求母亲请媒人,前到武家去提亲。
   母亲心里明如镜,明知对方不答应。
   所以感到很为难,支支吾吾没请人。
   霍桓郁郁心纳闷,一天到晚没精神。
   茶不思来饭不想,神情痴呆发睖睁。
   哪有母亲不疼儿,母亲只得把媒请。
   委托媒人去提亲,对方果然不答应。
   霍桓急得团团转,快把脑汁都绞尽。
   行走坐卧都在想,始终没有妙计生。
   这天见一老道人,他在门前来讲经。
   道士手拿一小铲,铲长只有一尺零。
   霍桓借来看一下,爱不释手喜在心。
   他问小铲有啥用,又问小铲何功能。
   道士回答小霍桓:这个铲子挖药用。
   你莫看这东西小,小小工具有神通。
   无论石头再坚硬,想挖哪里它都能。
   霍桓听了摇摇头,表示此话不可信。
   道士就挥小铲子,来砍路边大石凳。
   石头应声像朽灰,成了豆渣细砂粉。
   霍桓惊得瞪大眼,瞪得双眼似灯笼。
   拿在手里反复看,交还老道又不忍。
   道士笑着说霍桓:你要喜欢我就送。
   霍桓一听心欢喜,又是掏钱又打躬。
   道士摇头又摆手,忙拉霍桓站起身。
   辞别霍桓扬场去,眨眼之间没了影。
   霍桓携铲回到家,忙试小铲出后门。
   先找一些硬石块,又找砖头好几升。
   掏出小铲来实验,效果全与道士同。
   硬石个个成齑粉,砖石全都变灰尘。
   看到小铲这神气,霍桓内心暗思忖:
   我这铲子神通大,还怕武家墙坚硬?
   只要能把墙挖通,见到青娥就可能!
   因他孤陋又寡闻,不知法律不许允。
   到了夜深人安静,霍桓翻墙出了门。
   跑到武家大门外,掏出小铲使猛劲。
   一会凿开两道墙,进到院内小客厅。
   捅开窗纸往里看,瞅见厢房有明灯。
   弯下身子再细瞧,青娥卸妆要就寝。
   不大一会灭了灯,武家全屋都安静。
   霍桓拿起小铲子,又打一洞往里进。
   进去看到小青娥,呼吸均匀已睡沉。
   霍桓慢慢脱了鞋,悄悄爬近青娥身。
   又怕青娥被惊醒,呵斥驱逐是一定。
   不敢大声来呼吸,躺在身边不敢动。
   闻着青娥满身香,感觉真正是舒心。
   由于忙碌时间长,一股疲倦袭全身。
   刚刚稍微一合眼,不知不觉入梦境。
   青娥一觉醒过来,听到枕边呼吸声。
   睁开眼睛再一看,床前竟然月光明。
   墙上出现一个洞,月光穿洞进屋中。
   急忙穿衣爬起床,拔出门闩出房门。
   悄悄走到门外边,轻轻叫醒女仆人。
   主仆俩人点着灯,操起木棒把房进。
   看到青娥绣床上,躺着一个小书生。
   上前仔细来辨认,原是邻家霍桓童。
   仆人上去用力推,推了半天他才醒。
   霍桓醒来跳下床,二目炯炯且有神。
   好像一点也不怕,可是一声也不吭。
   众人齐声责骂他,骂他小偷祸害人。
   他才流下委屈泪,极力申辩来求情。
   他说自己非小偷,只是想念小姐人。
   是因太爱小姐故,希望靠近小姐身。
   只图挨着小姐人,闻点香气才舒心。
   大家心里又起疑,疑惑小孩咋进门。
   一连挖透三重墙,仅一小孩咋能行。
   霍桓拿出小铲子,叙说铲子大功能。
   大家当场来试验,铲子果然有神通。
   看得众人瞪大眼,看得大家极吃惊。
   怀疑这铲是神物,不然哪有这么神。
   女仆想把这些事,前去禀告老夫人。
   青娥默默在沉思,心思脸上来表明。
   似乎不想这样做,不愿告诉老夫人。
   众仆私下来揣测,大家都懂青娥心。
   七嘴八舌来议论,各把己见吐出唇:
   这个孩子名声好,这个孩子是神童。
   这人家庭出身好,不致玷辱我门庭。
   现在不如放了他,放他回到他家门。
   回去再把媒人请,托媒早点来提亲。
   明早禀报老夫人,只说夜里来贼人。
   我们众仆这些话,不知可行不可行。
   青娥不置可与否,似乎依从众仆人。
   仆人纷纷催霍桓,还不快快滚出门?
   霍桓这时还不走,他还诚恳求众人。
   非得要回小铲子,要回铲子才出门。
   众人齐声笑霍桓,笑他是个傻楞楞。
   现在放你回家去,已经客气到了顶。
   竟然还想讨铲子,作案工具不离身?
   霍桓不理也不睬,还在望着青娥人。
   又见枕旁一金钗,顺手捏在手把心。
   偷偷放进衣袖里,还对青娥瞟眼睛。
   一个丫头看到了,忙对小姐目传情。
   青娥见了此情景,仍然微笑不吭声。
   这时一个老女仆,手拍霍桓话出唇:
   不要说他是傻气,他是聪明透了顶。
   又把铲子还给他,让他墙洞转回程。
   霍桓夜晚回家后,悄悄溜进寝室门。
   不敢大胆来声张,不敢如实禀母亲。
   不说内心又不甘,只好求娘请媒人。
   求娘请媒到武家,再到武家去提亲。
   母亲心里明如镜,再去提亲没效应。
   如果当面拒绝他,老娘内心又不忍。
   只好托媒到别家,别人家里去提亲。
   哪知青娥知道了,心里焦急是十分。
   暗派心腹小丫鬟,去给霍桓妈送信。
   霍桓妈妈得了信,当然内心很高兴。
   马上遣媒到武家,忙到武家去提亲。
   正巧有个小丫鬟,多嘴多舌多事情。
   她把霍桓那夜事,透露给了老夫人。
   夫人得到此消息,满肚子的不高兴。
   觉得受了大侮辱,觉得有气无处喷。
   霍家媒人一进门,更加触发恼怒情。
   手里拿根木拐杖,指天画地来骂人。
   先骂霍桓不算人,简直是个小畜牲。
   骂了儿子还不算,又骂霍桓他母亲。
   媒人见了这阵势,吓得立马退出门。
   回去见了霍桓娘,一五一十都禀明。
   霍母听了媒人讲,当然内心也气愤:
   我那孩子不成器,竟然将我也瞒紧。
   我儿不对你骂他,咋能将我垫牙根?
   荡儿淫妇睡一起,难道只我有责任?
   于是此后见了人,总要提起这事情。
   我儿虽然是不对,难道她就恁干净?
   青娥听得这些话,真是羞愧不能行。
   要找绳索去上吊,又要投河来自尽。
   武氏夫人真后悔,后悔当日不镇定。
   可也没啥好办法,能让霍母闭嘴唇。
   青娥暗中又派人,来向霍母表真情。
   表示除了霍桓外,今生不会嫁别人。
   她的言辞很恳切,使得霍母动了心。
   自此不再对人讲,荡儿淫妇那事情。
   但是霍母不再想,再到武家去提亲。
   正巧陕西一欧公,来到此地当县令。
   看到霍桓好文章,觉得霍桓文采深。
   常招霍桓进衙署,同他探讨古诗文。
   对他非常的器重,对他偏爱且优宠。
   有天突然问霍桓,现在是否已结婚。
   霍桓回答说没有,欧公接着问原因。
   霍桓接着来解释,早先曾经定过亲。
   后因一点小嫌隙,所以耽搁到如今。
   欧公接着问霍桓,是否还愿这门亲?
   霍桓含羞脸绯红,闷了半天没吭声。
   欧公笑着说霍桓,我来成全这桩婚。
   吩咐县尉和教谕,备办彩礼忙不停。
   然后又让他们俩,前到武家去下聘。
   武氏夫人正作难,生怕女儿出险情。
   刚好就坡来下驴,心里当然也高兴。
   热情招待众宾客,这样就把婚事定。
   时间过了一年后,霍家张罗来迎亲。
   满门张灯又结彩,前去武家接新人。
   锣鼓喧天鞭炮鸣,新娘青娥娶进门。
   青娥见了小铲子,忙叫霍桓我郎君。
   作贼用的臭工具,还不早点扔出门?
   霍桓笑着喊娇妻,我咋舍得扔媒人?
   铲子是我大功臣,我和铲子感情深。
   霍桓将那小铲子,形影不离带在身。
   青娥性格很温柔,青娥对人用善心。
   青娥不爱多说话,一天到晚不做声。
   每天只有早中晚,来给婆婆把安请。
   其余时间大都是,坐在屋里来养神。
   不太留心家务活,不管支出和收进。
   但是婆婆若外出,就见青娥在操心。
   井井有条管家务,不比婆婆差毫分。
   青娥进门一年多,儿子孟仙就出生。
   照料孩子很随意,保姆乳娘去照应。
   似乎不大太疼爱,似乎不大很关心。
   一晃又是五六年,日子过得很平静。
   可是这天青娥她,突然之间叫霍生:
   我俩欢爱好缘分,现在已有八年整。
   欢乐时光总是短,离别时间已来临。
   霍生惊问妻青娥:你说这话啥原因?
   青娥竟然没吭声,坐那发了半天愣。
   然后精心又妆扮,去给婆婆把安请。
   返身回到卧室内,随手关了卧室门。
   霍生见了更不解,推门进屋去追问。
   见她僵硬躺在床,没了呼吸腿已伸。
   霍家母子好悲痛,哭天喊地也不应。
   只得买副好棺材,将她装殓且葬殡。
   此时霍母已年迈,年老体衰多灾病。
   每当抱起小孙子,思念媳妇是一定。
   一旦想起儿媳妇,就像撕肝裂肺疼。
   身体逐渐往下垮,竟然卧床难起身。
   美味佳肴都不想,吃到嘴里难咽吞。
   如果勉强咽下去,马上反胃吐出唇。
   一心只盼喝鱼汤,似乎鱼汤能救命。
   可是附近没有鱼,买鱼必须到邻省。
   至少要走百余里,那里才有卖鱼人。
   恰恰机会又不好,男仆马匹出了门。
   霍生向来很孝顺,来不及再等仆人。
   一心想着去买鱼,携钱独自就出门。
   日夜兼程不停步,急急忙忙朝前行。
   待到买鱼返回时,太阳已落西山顶。
   两脚一瘸又一拐,一步难迈三两寸。
   这时遇到一老头,他与霍生同路行。
   老头见状问霍生:脚底是否有毛病?
   你脚像是打了泡,这样走路咋能行?
   霍生连连来点头,承认打泡是实情。
   老头拉他坐路边,敲石取火忙不停。
   又用皮纸包药末,点着放到脚底熏。
   熏完之后站起身,试试竟然不再疼。
   再往前面走几步,要比原来更有劲。
   霍桓这时心欢喜,十分感激老头恩。
   再三向他来致谢,称赞老头好心人。
   老头这时问霍生,为啥急急赶路程?
   霍桓就把母病因,根里根弯说分明。
   老头又把霍生问:为啥不再娶门亲?
   霍生这时回老头:没有遇到可心人。
   老头就把手一伸,指着远处小山村:
   那村有个好姑娘,我愿为你做媒人。
   现在跟我一起去,我保姑娘称你心。
   霍生推说母亲病,急需鱼汤来救命。
   谢绝老伯你好意,谢绝老伯你好心。
   老人这时告霍生:我俩现要把手分。
   邀约霍生再次来,打听老王就可行。
   相互拱手分开走,分道扬镳奔前程。
   霍生买鱼回到家,急忙就将鱼汤炖。
   老娘喝了鱼汤后,毛病渐渐就轻松。
   时间没过好几天,老娘病已无影踪。
   霍桓见母病痊愈,想访老头去谢恩。
   于是骑上高头马,随身带着老仆人。
   出门向西往前赶,分手地点已看清。
   站在路上四下望,哪有老王那个村。
   只得周围乱徘徊,一晃一个多时辰。
   夕阳渐渐落下山,山路众多乱纷纷。
   光线渐暗看不远,只得上山去询问。
   山路崎岖难行走,不能骑在马背顶。
   主仆徒步爬上山,四周苍茫日落尽。
   步履彳亍往前摸,不停四周来找寻。
   一片寂静哪有人,哪有什么小山村?
   正想下山朝回走,竟然无法辨路径。
   霍生此时真焦躁,心内好似烈火喷。
   正在胡乱寻归路,一脚不慎往下滚。
   一滚滚到绝壁下,幸亏石台挡住身。
   石台实在狭又窄,勉强容下一霍生。
   往下一看不见底,吓得霍桓胆颤惊。
   不敢随便来弹动,不敢轻易来翻身。
   幸亏崖旁长满树,方才挡住霍桓人。
   霍桓躺了好一会,发现脚边有洞门。
   霍生心里暗自喜,就像虫子把洞进。
   一点一点往里爬,内心稍微才平静。
   暂且这里来安身,单等天明呼救命。
   猛见洞内有光亮,点点亮光像星星。

共 809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青娥》是个独特的存在。因为在以写花妖狐媚的爱情故事而著称的《聊斋志异》中,《青娥》一篇写的却是两个俗世男女一见钟情,历尽曲折而终成眷属的故事。青娥和霍生最终消逝在白云仙乡,杳无音信了,但是他们的形象却跃然眼前,挥之不去。她们神秘浪漫的爱情故事,仍萦绕在我们心头,余韵如缕,袅袅不绝。这样的艺术效果,自然是得益于蒲松龄伸缩抑扬、曲折变幻的情节结构艺术。感谢赐稿,遥祝愉快,推荐共赏,期待更多的精彩。【编辑 依山观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依山观水        2017-04-15 22:10:27
  感谢赐稿,遥祝愉快,江山古韵将以最真诚的态度服务于您的文字,希望继续投稿。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