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海蓝云天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海蓝】墙内母亲墙外儿(小说)

编辑推荐 【海蓝】墙内母亲墙外儿(小说)


作者:清泉之韵 进士,8876.6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091发表时间:2017-04-16 07:06:45
摘要:母亲激情杀了丈夫被判了重刑,儿子理解母亲的不幸给予最大的宽容。宛如淙淙溪流,将爱的暖流传输给高墙内的母亲。

“杀人啦!不得了啊。”“据说还是老婆杀了老公呢,吓死人咯!”路过城中村的人们啧啧不已,一传十,十传百,这里的几条街巷似乎都沸腾了。
   邻里们也感到纳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据说是她的老公出轨了,忍无可忍才下的手。”,“听说只是些家庭琐事而累积成怨,在争吵对打中失手的。”。总之,人们怎么都不会想到,这个老实巴交,靠拉“三轮”谋生的农民会出轨?人们更是难以相信在邻里看来一直柔情似水,勤劳贤惠的女人会向自己的老公举起手中的铁锤……
   法律无情,无论什么人,只要你触犯了法律就要受到追究,这就是所谓的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吧。事情发生以后,凶手被当地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之最。从事发到宣判,历经了将近一年,当时还在大学的儿子尚未毕业,母亲杀人的消息传到学校,校方给予这个母亲的儿子准假一个月,回到案发地协助料理相关事宜。
   母亲投入监狱改造以后,儿子张晓终于有了机会在会见室隔着玻璃墙见到已经是罪犯的母亲。此时的张晓已经毕业,并在虔城一家国有公司找到了理想工作。尽管母亲成了杀人犯,但儿子张晓却在同事领导面前闭口不谈,只是默默地工作,在工作中寻找一份安慰。周末的时光对于张晓来说显得很漫长,也很揪心。因为心里总是放不下监狱服刑的母亲。
   经过相关咨询,张晓得知每一个月的月底他可以去监狱看望母亲。行内人士告诉他,每次探望只有15分钟的隔墙对话。但对于张晓来说,即便是一分钟也是很珍贵,这样的机会不能错过。在张晓的心理,母亲是她今后生活的唯一希望,也是唯一可以依靠,可以倾述心中苦乐亲人。母亲杀了继父情有可原,再说按照乡下人的规矩,是叫“子不干娘”。母亲的事情再错,儿子也无权过问和干涉。当儿子的只有尽孝的份。
   监狱有监规。所有犯人都有权申请与家属会面,家属也可以提前预约与自己亲人见面的时间。按照监规,监狱对于犯人的家属的开放每月只有一次。凡是会见在监狱的犯人都必须隔着监狱的隔音玻璃,用电话通话,而且还有录音、录像记录全程。同样,张晓要见到母亲,母子俩只能在电话中通话15分钟,且同样有全程录像录音,无论你说什么,是惊诧还是悲痛,是真话还是假话,都能被记录在案,进入微机储存。
   第一次探监之后,儿子暗暗发誓:作为儿子,无论母亲罪行有多重,作为儿子都不能被表象所左右,既然是儿子就应该尽做儿子的义务和孝道。其实,张晓与母亲在监狱第一次相见以后就已经做好了准备,他要将这条每月一次的探监路,走上十年二十年,乃至更久,更久……
   监狱正门左手边的围墙上,密密匝匝缠着带电的钢丝网。从左边的小门进入,到服务大厅拿号,然后经过安检、走下26级台阶,他就能在这里等候母亲的到来,尽管隔着玻璃,母子相见照样泪流满面,悲痛不已。
   15分钟,这是母子俩一月一次的对话时间。张晓总是小心翼翼,避免提起命案的事情,但与母亲的每次会面,在儿子面前只重复那声“对不起”。那是因为是她杀人连累了儿子,让儿子蒙羞,甚至可能耽误儿子的前程。
   张晓不时地看看母亲瘦黄的脸,她脸上的皱纹,就像那刀子刻的字,清清楚楚地记载着母亲劳苦的大半生。此时此刻,张晓的心就跟刀剜似的一阵凄凉,一阵灼热,两只眼睛立刻被一层怪雾似的东西蒙住了。几度哽咽说不出话来。
   对于陈慧琳来说,自己仿佛掉进了万丈深渊,黑暗像高山压着她,像大海淹没了她,话也透不出来,气也透不出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痛苦能够和她此刻的痛苦相比,这种痛可是那样的深刻,又是那样的复杂。
   但是张晓总是劝慰母亲,咱们不说他好吗?儿子是来看您的,不是来接受母亲道歉的。妈妈您看,我今天给您带来您喜欢吃的油炸豆腐渣。经过监狱的管教同意了的,您赶紧放心的尝尝吧。母亲从侧边的小窗口接过了儿子的递过来的食品,“真好吃。很久没有闻到家乡的味道了”,母亲和着泪水苦笑着地品尝了一块说。
   为了就近照顾母亲,张晓辞了市内一份不错的工作,专门在女子监狱附近找了一份事来做,尽管行业不理想待遇低,但张晓都觉得无所谓,只要能拿到一份工资维持正常的生活就够了。在张晓心里其它所有的一切都是次要的,只要能够让母亲安心改造,争取早日出来才是最重要的。他决心已定,容不得自己去挑肥拣瘦,因为这每月一次的探监路,定要走下去,直到母亲刑满释放重新团聚的那一天。
   张晓还清晰的记得,那是一个风轻云淡的早晨,晨曦还未出现的峰山的山顶,自己枕边的电话突然响起。当张晓滑键接听时,手机里传来是舅舅的声音。
   “晓晓你可能不会相信吧?你妈杀人了……”舅舅说。
   “我相信舅舅不会骗我。这件事非同小可,请能不能说得清楚一些。”张晓着急的说。
   “电话里说不清楚的。你还是抓紧时间请假赶回来吧。”舅舅说。
   时光过去了整整一年,但张晓仍清晰的记得,那是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仲春时节,而他的人生在这一刻似乎出现急转弯,面临着走出校园的后事业前程的考验;面临着与母亲生离死别的考验;也面临着成家立业,回报社会的重大考验。
   在舅舅的讲述中,张晓得知母亲陈林坤凌晨回家时,发现老公与一女人在家里厮混,交缠在一起。怒气冲天的母亲陈林坤在和第三者的搏斗中,失手误杀了丈夫。
   挂了电话,张晓在床上躺了许久没有说话,直到过了上上课时间到了才如梦初醒,他立马起床请假,到长途汽车站赶往事发地——东莞市的凤岗镇。在一个叫官井头的地方下了车。
   张晓坐了一整天的汽车终于赶到了深圳站。他忘记了旅途的饥饿和疲惫,打上一辆快滴朝着某小区而去,约莫十几分钟就到了母亲和继父临时的家。
   当张晓走进家门,除了一间空空荡荡的出租屋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值得一看的地方。母亲在事发的当天就被刑事拘留,死者继父的尸体早被抬到了殡仪馆。屋内只有他的两个舅舅和几个邻居。此时此刻,张晓的心乱到了顶。他强打起精神对事情的原委进行询问,以便安排日后处理后事有个底。
   张晓和舅舅等人见面之后,决定尽快聘请一位资深律师来应对相关法律事宜,并尽可能地同警方商量,可否允许与关押与看守所的母亲见面,以便聘请律师等相关事宜,从而更好地展开法律咨询,尽快地介入相关法律程序。
   次日一早,在同学叔叔的带领推荐下,张晓匆匆忙忙来到华生法律事务所,迅即依照程序预交了律师费用,办理了聘请律师的相关事宜。并且博得了律师的同情,在律师费的收费规定内给予了张晓最大的优惠。
   第二天,聘请的律师在看守所会见归来后,却带给张晓带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母亲并非因丈夫出轨动怒而一气之下误杀了丈夫,而是因为长期孤僻得不到纾解,在争吵中情绪激动而造成的激情冲动杀人。
   “我同你的母亲见了面,同时还查看了相关案卷,初步得出的结论,是你父亲在熟睡中被你的母亲杀害。”律师说。
   提及这段往事时,张晓始终觉得应该是“伤害”用“伤害”这个词不当。当无论是杀害还是伤害都应该由法院说了算,但从律师的陈述来看,杀害似乎确信无疑。张晓当时脑子一下就懵了。为了这两个概念,张晓又是一个晚上没有倒一下眼毛。
   到凤岗的第三天,张晓看了看了死者最后一眼,然后由死者家乡的人带着骨灰坐火车;离开。这两天张晓心里五味陈杂,尚未走上社会,还未尝试人生就遇到如此巨大的变故,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他不敢再往下想,只觉得隐隐的有点心疼。
   在张晓的印象中,母亲在他懂事以来一直很压抑,在村里的中年农妇当中,母亲属于自闭消沉型的女人。就在出事的前两天,母亲陈林坤刚刚满45周岁。正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然,她的鲁莽与冲动不但失去了自由,也害了儿子,毁了这个家庭。
   2013年3月16日深夜,继父蹬完三轮回家,因为琐事夫妻两人发生激烈争吵,城中村的人们也许是习惯了,他俩的争吵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经过警方的认定,死者在当天晚上喝了不少酒,死者是借着酒醒羞辱了陈林坤。
   陈林坤和前夫生了张晓,一直被丈夫阻止和前夫之子相认,并说,“你既然与我结了婚就不该再提及以前的家庭和亲人,否则就是对我的不尊重。”,也正是为这样事情一直闹矛盾,使得这个新的家庭从此不得安宁。争吵过后,陈林坤一直怒气未消,久久不能平静。她联想到与面前的这个男人婚后的羞辱与欺凌,心中的哀怨无处申述,情急之下竟然走向极端,竟然下楼拿了一把铁锤,向正在熟睡中的老公猛力砸去,使得继父当场毙命。
   幼年时,身为家中老大的陈林坤因为是个女儿,被封建残余笼罩着的家庭,她的出生一直就不被父亲所喜欢,所以她在娘家从小到大直到出嫁,那日子就一直过得很压抑。
   她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婚姻照样没有选择,而是在父母的包办下,还不满18岁就将她嫁给了第一任丈夫,婚后却时常被家暴。离婚并再次结婚后,过得也并不顺心。种种人生经历,让她变成一个性情压抑,情绪不稳,心事沉沉的女人。
   在张晓随母亲来到继父家里以后,虽然隔三岔五的常争吵却从未动手。悲剧的发生来得如此猝不及防,而且席卷了两个家族,成为不结痂的伤口。而漩涡中心,除了张晓自己,还有抱着强烈负罪感的母亲陈林坤本人。
   犯了重罪的母亲被法院判了20年的有期徒刑。从进看守所的那一天起,母亲的后半生将要在监狱读过,即便表现突出收到减刑也难以在十年八年之内获得新生。富有孝心的张晓,非常看重母亲,在它看来,母子之情是舍不去也割不断骨肉之情,无论母亲在监狱生活多久,作为儿子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自己的妈妈,他要为此尽孝道,最大限度的安慰母亲。这样可以让母亲安心改造,也许有更多的机会获得减刑。
   所以张晓毅然决然地下决心在监狱附近找一份工作,这样可以离母亲近一点,看望母亲安慰母亲的机会自然就多了很多。
   法院宣判以后,经过律师的周旋,母亲从深圳监狱转到了赣南第二监狱。虽然服刑有了两三年,然而母亲依然精神不稳定,白天吃不下,晚上睡不好,还有间歇性癫痫的发生。起初,母亲由于负疚感太重,一直不愿意见儿子张晓,虽然渐渐开始愿意见儿子,却每次都会在儿子面前哭着说“对不起”。这让张晓更加放心不下。
   张晓在女子监狱附近一家公司工作努力,业绩斐然,颇受公司老总的赏识,已经成了这家公司重要骨干。尽管报酬没有以前单位的高,张晓说,我很满意,总算如愿以偿了。
   从去年以来,张晓每个月有一天的机会去同母亲见面。他可以从公司骑自行车到监狱探望母亲。隔着隔音玻璃,母子俩能在电话中通话15分钟。这是一月一次母子团聚的日子,张晓甚感欣慰。
   女子监狱某监区的陈监区长说,陈林坤刚来时,一个月有好几次违反监规而大吵大闹,半夜醒来拿着厕所的扫帚到处挥舞,并大喊大叫,又哭又闹,每次找她谈话,她都是低着头,不愿意多说多余的一句话。
   春节前监狱举行了一次亲情帮教活动。监狱特别留了名额给陈林坤,并特邀请陈林坤的母亲——肖月娥来参加活动。那一次会见,也是自出事后,陈林坤的母亲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成为罪犯的女儿。
   监狱的聚会是短暂的,而对于陈林坤来说,这次和自己的妈妈在监狱团聚也是她此生最难忘的。不但给犯人本人以最具融融亲情感染,也给张晓的外婆带来了心灵上的冲击。张晓感谢外婆迢迢路途前来看望妈妈!从此让张晓更加坚定感化母亲的决心,他要让自己那个破碎了的家东山再起,让饱受风霜,凄苦堪怜的母亲还有一段幸福的光阴。
   由于儿子锲而不舍的看望,母子亲情的感染,这一月一次固定的探望,使得陈林坤在监狱的表现有了很大改观。狱友们都说陈林坤好似换了一个人,话语渐渐多了,脸上也开始露出笑容了。
   为了母亲,张晓经过反复思考,将来在靠近女子监狱的地方买一套房,将这个家落户于女子监狱的附近,既能节省买房的开支,更划算的就是随时都能打听到母亲在监狱的改造情况,不但可以缓解心里的牵挂,更要让母亲能经常看到,了解到儿子的情况,让母亲总是充满着重获自由的希望。
   清明节过后,终于雨过天晴,暖暖的阳光照进了监狱的铁窗,陈林坤在午餐后整理过自己的生活用品,换上了一身洁净而合身的囚衣,等待儿子探监的消息。
   张晓趁着午休间隙,再次骑单车来到了位于虔城市郊的女子监狱。这是他跟母亲第N次会面,也是在诸多回见中的第一次“无屏障相见”。按照监狱所允许的范围,张晓为母亲买了一套崭新的内衣,选择一家上好的水果店买了上好的水果,好似就要跟妈妈去外婆家做客似的,心里的高兴无法用恰当的语言来形容。
   会见的地方,被民警安排在一个小房间里,透过窗户,阳光散射在沙发上,茶几上摆放着多盆植物和小物件,看上去非常雅致和温馨。

共 663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母亲的鲁莽与冲动不但失去了自由,也害了儿子,毁了这个家庭。母亲一夜之间成了杀人犯,让当时还未立足于社会的儿子天塌了……也许是患难让人成熟,他没有在抱怨和自暴自弃中生活,而是选择了积极阳光的心态,帮助狱中的母亲放下沉重的包袱积极投身改造。而作为儿子他宁愿放弃优厚的待遇和发展前程与母亲一起等待生活的曙光。文章鲜明地告诫我们,不要为一时的冲动而毁了美好的生活。当生活出现困境时,不要埋怨而是积极的应对。文章承载的东西有些厚重,而通过这些表象深入其中,就会体悟到更深更丰富的东西。问好作者,推荐阅读。编辑:锦妤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锦妤        2017-04-16 07:08:43
  做了一点点的修改,作者见谅。
我的江山,我的梦想。
回复1 楼        文友:清泉之韵        2017-04-16 08:23:53
  社长早上好!谢谢你一早就付出劳动,给予我作品认真地修改和编辑!我们为你的付出而感动!问好老师并祝周日快乐!
2 楼        文友:锦妤        2017-04-16 07:09:31
  天塌的时候有家人在身边陪伴是最温暖的,也是最利于人复苏的,谢谢作者的好文。
我的江山,我的梦想。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