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军警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军警】《细讲弟子规》第四集心得体会

编辑推荐 【军警】《细讲弟子规》第四集心得体会


作者:karen杨 秀才,1750.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591发表时间:2017-04-16 08:13:52
摘要: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

本周末学聆听了蔡老师的《细讲弟子规》第四集,再一次对五伦关系中的夫妇之道的重要性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中庸》里面提到,「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所以夫妇关系影响很深远。为什么夫妇关系最重要?因为夫妇假如和睦相处,自然而然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成长,父子关系会很亲。「父子有亲」,孩子知道要感恩父母的辛劳付出,他这分对人的感恩心就会油然而生。他出社会遇到对他很提携、很栽培的长官,他自然而然会生起「君臣有义」,会效忠他的领导者,自然而然就形成这个态度。古代有一句名言,叫「忠臣出于孝子之门」,这句话是相当有道理的。现在跳槽的特别多,跳槽的时候只想到自己的财富,都没有去想到这些长官对他长期的栽培,有的甚至于直接就跳到他的对手的公司去,又跟自己本来的公司竞争起来。夫妇关系处得好,兄弟也会和睦。兄弟姐妹能相处得好,他在家里就懂得互相照顾,互相帮忙,一跟同学相处,一跟同事相处,他那种态度自然而然就表现出来,所以也会跟人家交到很好的朋友。所以夫妇一正,五伦就正,教导如何把夫妇处好,这是个相当重要的学问。
   那么如何把夫妇关系处好?那就是要找到夫妇相处之道,五伦关系中有一伦叫“夫妇有别”,夫妇是“道”,有别是“德”。别在哪里?别在责任不同。古时候是男主外,女主内,因为家庭有两大主轴,第一个是物质生活,第二个是精神生活。男主外,把经济问题、生活问题解决;女主内,把精神生活、把孩子教育好。又说男人是天,女人是地,这里并没有歧视女性的意思。天者,布施阳光雨露,恩泽万物,和男性在家中的作用相同;地者,厚载世间万物,使万物在自己身上生长繁衍,跟女性在家中作用相同。
   当然现代社会已经和传统社会不相同了,现在社会女人可以顶半边天,现代家庭分工和传统的那种家庭分工已然有了不同。但是女人还是应该明白自己的本分,不管你多有能耐,也不能和男人抢争那一片天。为什么啊?都去抢着当天去了,地不就荒了吗?孩子谁来管?就交给保姆、隔代长辈。现代有个词叫“代理父母”,还有一个代理父母也是很多家长都会聘请他的:电视,现在还有电脑。而这些代理父母教出来的孩子会是怎么样呢?
   先看佣人。很多的佣人连普通话讲不清楚,所以下一代的言语、语文能力一直在下降。语文科的能力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语文学不好,学其它学科都会很吃力。不只在语文当中有问题,佣人在照顾孩子的时候用什么态度?是把孩子当老板、当皇帝伺候。很多佣人带出来的孩子,要出门,往小椅子一坐,双脚一摊,帮他穿袜、穿鞋子,所以生活能力很低。这样的孩子,假如你生意一失败,他可能会饿死。所以佣人没有办法用父母的态度教养你的孩子。
   再来隔代教养。很多长者当父母的时候还满有理智的,当了爷爷奶奶,这个孙子怎么这么可爱,他宠得不得了。而教育孩子一定要有很正确的原则,不能让孩子予取予求,会把他宠坏。尤其是父母不在身边,隔代长辈会宠得更厉害,因为他们会觉得孩子比较可怜,就会比较没有原则,到最后,孩子都爬到他的头上来了,他就没办法了,就开始对孩子吼叫,可是一点作用也没有了。所以隔代教养效果都不好。
   再来,电视跟电脑,那就更不用说了,学的都是贪、瞋、痴、慢的这些景象。我们看到很多的孩子言语都非常的桀骜不驯,言语都非常的粗鲁,这个有时候不见得是跟父母学,都是跟电视跟电脑。而看电视、电脑它有一种催眠的效果,有没有发觉看电视的人,好像就与世隔绝,旁边的人怎么叫都没有用。为什么?因为电视它的整个辐射线、磁波会让你的脑子就像已经隔离在一个屋子里面,隔离九十六个小时的大脑状态一样。所以电视看愈多愈不会思考,科学已经研究出来,电视对孩子有很不好的影响。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明白夫妇之道,明白了“夫妇有别”,夫妇之间就会少了很多矛盾,就不会都去争那一片天了。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不会把孩子给别人去教了,否则你赚再多的钱都是没用的,因为孩子没教好,他会给你败光。可是,目前的社会上仍然有太多的家长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把孩子扔在一边,自己拼命的打工挣钱,为的就是让孩子有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将来有钱可以读一个好学校,然而他的孩子能不能考上好的学校,他完全不知道。他的孩子一日三餐吃的是零食,他不知道。他的孩子和同学、老师都相处不好,每天都有很多的不开心,他不知道。他的孩子学习上自暴自弃,电游瘾很大,他不知道。做父母的一概不知道,或者知道也只能望洋兴叹,管不了。这样的孩子成长起来,到底是福还是祸呢?
   幸运的是,我们班原来留守儿童很多,在我的耐心劝说下,有好几个妈妈都回来陪孩子了。而这些刚刚回来孩子身边的妈妈,其实和孩子并不亲密,孩子对长期不在身边的妈妈感到陌生,而自己的坏习性,当妈妈的又忍不住唠叨,甚至是发脾气,这就使得母子关系更加紧张。孩子不自觉地就在奶奶那寻求保护,老人做得不好,可能也要遭到自己儿女的攻击,这样家庭关系就越是陷入危机。
   面对这种情况,我在家长课堂上反复强调王凤仪老善人的那句话:做父母的不管儿女孝不孝,只管自己慈不慈。做儿女的不管父母慈不慈,只管自己孝不孝 !我们的家长在家既是儿女,同时又是父母,这两个角色你都扮演好了没有?对自己的父母要“孝”,对自己的孩子要“慈”,否则,你就是说再多,也没有用。
   有的家长又不懂怎么样才算“孝”,又怎么样才算“慈”。我便告诉他们孝敬父母的四个层次:孝养父母之身,孝养父母之心,孝养父母之志,孝养父母之慧。很多人听了以后,才知道原来自己仅仅孝养了父母之身,甚至是孝养父母之身都没做到,更不用说其它几个方面了,以前听都没听说过。如此这般的父母,怎么能让自己的孩子孝敬自己呢?关于“慈”,有的家长说,慈不就是爱吗?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呢?我很爱孩子呀。我问她你怎么爱的呀?她说我什么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我都满足他呀,我还不够“慈”么?我说,你那是“溺爱”,不是“慈爱”。“慈”是分两个方面的,一是“养育”,二是“教育”,你养育了孩子没有错,可是你教育了孩子么?又有家长不解了,我又没读过多少书,你叫我怎么教育啊?我说,没有关系啊,你把如何孝敬父母表演给孩子看就够了,孩子很快就能学到。你就能给他扎下“孝道”的根,有了这个根,他就不会做伤害父母的事情了。他就会友爱兄弟姐妹了,就会尊重跟父母一样的长辈及上级领导了,就会对朋友、同事、同学真诚相待了,也不会夫妇不和,让父母操心了,五伦关系的问题,全用这一把钥匙给打开了。你说,你不会教,那就自己先去做,《弟子规》113件事,你一条一条地去落实,“身教大于言传”,奇迹就会发生在你们家里。
   家长分享的时候,我听到了某些家长谈到自己的改变,着实让人欣慰。可是从目前的状况来说,我们的影响力还远远不够,能够坚持学习的家长并不是很多,可是我并不急于求成,无论我们的这个公益讲座有多少人听,我都打算长久地做下去,我相信,真理的火焰是不会熄灭的,这些能够利益到每一家庭的圣教,一定会因为它长久的生命力,以及这么多的爱心人士的共同推动,而最终将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共 283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家庭是孩子们的第一课堂,作为家长不仅给予孩子的生命,还要教育子女成才。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总是走向极端,爱屋及乌。对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存在很多误区。多数父母对孩子的爱停留在孩子的物质欲,觉得有钱就有一切,有钱孩子就幸福了。殊不知这样的教育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karen杨老师这篇杂文,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结合《弟子规》的理论,透彻地分析了家长教育子女的弊端,可圈可点,值得欣赏。爱孩子,首先要爱孩子们的身心是否健康,爱孩子,要培养他们的孝心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好文共赏!感谢赐稿!问好karen杨!【编辑:林雨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林雨荷        2017-04-16 08:14:19
  爱孩子,首先要爱孩子们的身心是否健康,爱孩子,要培养他们的孝心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好文共赏!感谢赐稿!问好karen杨!创作愉快!
林雨荷
回复1 楼        文友:karen杨        2017-04-16 22:40:36
  雨荷老师,感恩您如此细致的点评,我也是学一点,体会一点,运用一点。身为教师,一辈子并没有做过什么真正的教育,希望今后的努力会真正利益到一些孩子及家长。
2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4-16 10:09:28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认真学习品读:他那种态度自然而然就表现出来,所以也会跟人家交到很好的朋友。所以夫妇一正,五伦就正,教导如何把夫妇处好,这是个相当重要的学问。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回复2 楼        文友:karen杨        2017-04-16 22:44:39
  感谢您的关注,末学正在修学路上,若要真正自利利他,还需要几十年不懈地努力,刚刚觉得努力的方向是对的,还是一个小小学生而己,向大家学习。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