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会昌能否成立王明夫学术研究会(随笔)
“这些年,大家喜欢说狄更斯的那句话: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个最坏的时代。当今社会究竟有多坏?大家都感同身受,整个社会乌烟瘴气,红尘滚滚、浊浪排天,物欲横流、唯利是图,躁动不安、急功近利,坑蒙拐骗、粗制滥造。贪官污吏充斥于官场、土豪恶霸得势于江湖、阴暗恐惧弥漫于人心。腐败横行、道德沦丧、良心泯灭变得司空见惯,投机钻营、浑水摸鱼、不讲诚信成为生活常态。这个社会似乎已经全线失守,13亿人正在上演一场停不下来的追名逐利大狂奔……”————王明夫
王明夫是商人中的作家,作家中的学者,学者中的智者,智者中的哲人。王明夫具有巨大的人格魅力,幽默风趣,博学多才,思想深邃,见多识广,爽朗坦率。王明夫有犀利的目光,独到的见解,卓越的智慧,过人的胆气。王明夫的业绩炫目骄人,王明夫的事迹动人心魄,王明夫的学术博大精深。王明夫在上层高层拥有广泛的人脉,在国内外商界、政界、学术界、金融界、咨询策划界及民间皆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缘于商业事务的保密性,王明夫的讲座视频及讲话内容在网络及媒体大幅度被保留,这无形中还降低消弭了王明夫的部分人气和名气。王明夫的影响力主要在外部世界,相对而言,家乡会昌稍稍有所弱化,没有被完全释放出来,但依然拥有强劲的感召力和辐射力,拥有一大批铁杆粉丝,发射出灼人滚烫的光和热。
王明夫堪称传奇人物,会昌精英。王明夫是会昌人的骄傲。王明夫的学术已成体系。如何将王明夫这位杰出乡贤发挥发掘发扬光大?如何让王明夫的成就、精神、思想精髓风范理念物有所值,物有所用,充分、彻底、真真切切,原原本本,原汁原味,酣畅淋漓地,春风化雨般挥洒到家乡这片干涸的红土地上?
会昌,作为一代英才王明夫的家乡,能否成立一个中国(或世界)王明夫学术研究会?东方欲晓,王明夫作为一位名人,而不仅仅是一个人名,能否发挥出其本身最大的品牌效用,成为会昌城外一张闪亮的名片?这很值得大家去深思。
【不能拍照】(外一篇)
会昌老县委那儿,究竟是怎么回事?!
昨晚,九点半左右,我闲逛到那儿,随手拍了一些夜景照片。县委等单位已经搬走,那是座空房子,停些车,很孤寂。
刚拍完,忽然大门口暗地里窜出来几人,两男一女,男的很彪悍,很高大,女的很瘦,很神气。他们极不客气地质问我:“拍照片做什么?!”我无言以对。
那女的一把抢过我的手机,反反复复,一丝不苟地查看起来,一边不停地删除里面的照片,口中喋喋不休,再三严厉地告诫我:“重要机关不要乱拍照片!”尤其“不要侵犯别人的肖像权!”。
我哭笑不得,恼怒至极,很难堪,心想,鬼才侵犯了他们所谓的“肖像权”,好在那只是两张烂照片,我也懒得去“惹”他们,便低眉垂首地“等待”。那女的科学家做实验一般,查得特别的精细。夜景照片终于一张张删完了,那女的还在连续不断地拨弄我的手机,翻看里面的照片库。他们中一个男子都不耐烦了,催促道:“没有人像就算了,不要删了。”女人很执着,依然捏着手机说:“不行,有些照片删了还能复原。”
我痴痴而立,“耐心”地等待他们。终于完事了,我接过手机,泱泱地走了。临走前,发现一辆红色小车滑过来,停在大门口,现场的一个人(男的)走过去,对着开车的男子郑重报告:“有一个人在这里拍照,被我们删了。”
我也凑过去听,问他们:“你们是哪个部门的?”
站在车外汇报那男子回答说:“不要管我们是哪个部门的,你不要拍照就行了。”
回去后,一直纳闷不乐,心底在问个不休:“那些究竟是些什么人?正经得颇有些吓人,高傲的神态,是县委的“御林军”,还是县政府的“警卫排”?还是公安局的便衣队?那里只是一座空房子呀?!”
那一副高高在上的神色,俨然我是朝廷你是民。给人高处不胜寒,威风凛然使不尽的真情实感。
末了,有个白发苍苍的保安(应该叫门卫)也走过来了。我解释说:“我经常都来这儿。”老保安像堵墙,横在我面前,他立马白眼一翻,没好气地驳斥我:“那我都没见过你?!”
我感到好笑:“你是没见过我,可是你们单位的老大老二都见过我。”
整个“事件”过程,我漠然处之,只冷冷哼了声:“我还会拍你的照片(你还不够格)?!你知道我是干嘛的吗?!”
唉!我不知道,四十年以前,那段如火如荼,疑神疑鬼的,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的祖先,那一辈辈人哟,他们又是怎么度过来的?
权力,如果滥用,就像挥舞一把快刀在乱砍!
赞赞赞
赞赞赞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