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花语】同桌(散文)

精品 【丁香花语】同桌(散文)


作者:李自立 秀才,2815.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31发表时间:2017-04-19 13:24:07
摘要:同桌,这个熟悉的字眼,只要是莘莘学子,几乎每一位同学都曾经拥有过,我也不例外。从幼儿园到学生生涯结束,每一位同学都有好多的同桌。我也男男女女,曾经拥有十几个同桌,有的确实人生得意,名利双收。也有的身落残疾,几乎难以度日。人生世事难以预料,谁曾想三十年以后的今天,我的同桌们,一个个让我仍然很是挂念。

【丁香花语】同桌(散文) 同桌,这个熟悉的字眼,只要是莘莘学子,几乎每一位同学都曾经拥有过,我也不例外。从幼儿园到学生生涯结束,每一位同学都有好多的同桌。我也男男女女,曾经拥有十几个同桌,有的确实人生得意,名利双收。也有的身落残疾,几乎难以度日。人生世事难以预料,谁曾想三十年以后的今天,我的同桌们,一个个让我仍然很是挂念。
   今天要说的,是我高中的同桌沈君。沈和我上高中时,都来自于渭北塬上农村。上学那会儿,城市和农村界限很明显,即是县城周边的农村,也比塬上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所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时我俩当同桌,可以说谁不笑话谁。我在班上最穷酸,同桌比我稍微好点。共同点是我们不但都来自于农村,而且我们都是单亲家庭,我的母亲去世早,由父亲承担子女抚养和教育,他父亲去世早,由母亲承担家庭负担和责任。要说起来,父亲可能比母亲带领一群孩子度日,或许更容易点。我们家有四个孩子,而同桌共有兄妹七人,放在那个年代,一个男人要养育四个孩子长大成人,确实有点难度,更别说一个母亲抚养七个孩子长大成人,这其中的心酸与艰辛,只有沈家阿姨心里更为清楚。为了儿女们,当时那个时代,我的父亲也罢,沈家阿姨也好,确实吃尽苦头,尝尽了人间酸甜苦辣,看尽了人间眉高眼低。
   我们家里,为了我能一直坚持读书,父亲当时在侍郎湖边,承包了几十亩土地,以种田为生计。同桌家里,在农忙时耕种承包地,农闲以卖油饼和豳州大麻花为生,算是做点小生意吧。
   同桌和我个高低差不多,一米七左右,皮肤给我感觉黑红结实。他遇人随和,微笑经常挂在脸上,是比较乐观型的那种,他人勤快能干,也很能吃苦,他人很实在,见面笑容的表情,总给人一种踏实的感受,正好符合我的性情。他不像我,心事重,遇事悲观多情,多愁善感。
   自从和他做了同桌,了解到他们家原来是县城南大街的沈家大户。同桌父亲是军人,他父亲什么原因去世、还有他们为什么和他母亲一起居住到当时的水口镇小王村,我没有细问过此事,所以就不得而知了。
   其实,在和沈君做同桌前,我就认识了同桌的母亲,沈家阿姨。记忆中最早的沈家阿姨,一米六五的个头,身材由于长期劳动辛苦,加上那时候吃用差,印象中比较消瘦。她老人家留着齐脖子短发,一年四季穿一身黑色中式衣衫,由于最早时候,阿姨是以卖麻花油饼为主,油炸麻花,油熏火燎的,所以皮肤熬黑,满脸上是流年岁月的痕迹,两鬓有零散的白发,记忆中我们镇上每一次逢集,阿姨用扁担挑着两个荆条编的圆框,里边盛装着酥脆澄黄的油饼和麻花。步行十几里路来镇上叫卖麻花,后来条件好了,就拉着一辆架子车,在底店水口两个乡镇之间,为了同桌和其他儿女的生计奔波。当时没曾想到,她是我同桌的母亲,后来和沈君做了同桌,才知道她就是同桌的母亲沈家阿姨。
   同桌家的生意,最早是阿姨的油饼和麻花,几乎七八十年代,在南塬上小有名气,沈家阿姨的麻花,个大分量足,更重要的是麻花吃着酥脆可口,在上初中时,经常路过阿姨的麻花摊点,家里来客人,或者走亲戚,我也经常买阿姨的麻花,但当时确实不知道,我和卖麻花的沈家阿姨还有后来的缘分。后来做了同桌,我跟同桌一起,经常去阿姨家玩耍,那时候同桌住在水口小王村五组,家里也是靠沟边挖了一院子,一排的窑洞,每一次去,同桌和沈阿姨都会给我拿出自家的油饼和麻花吃,她老人家特别地热情。后来,阿姨把生意搬进了县城,好在城里的南大街老屋,还有两间瓦房,我跟同桌经常去他们家玩。
   再后来,我们很快就毕业了,我俩都没有考上大学,我回家务农,同桌也就接过了阿姨的生意,改卖甑糕了。同桌和沈家阿姨一样的勤快肯干,他从来没有在我面目提起过生活的不易,也没有说过苦累。
   甑糕,在老家也叫铲糕,也是豳州城里一种名小吃。过去是用一种叫甑的煮饭瓦器制作的,样子大致就像过去家里煮饭的大黑锅,底部有许多透蒸汽的小孔,给甑里添足蒸糕用水,在甑里的篦子上铺上笼布,然后将淘洗干净的糯米和大枣,一层糯米一层大枣铺在甑里,将甑放在鬲上,进行甑蒸,甑蒸时间到了,蒸熟的甑糕最厚的有二十公分高,然后等糕凉透,反过来倒出甑糕在一块木板或者篦子上,再用菜刀撒上凉开水,切成三角棱柱体块,用竹签子插上,上边撒上白糖,或者盛在碗里,撒上白糖或者蜂蜜,味道香甜爽口,是极美的豳州风味小吃。
   甑糕虽然好吃,做起来确实费工、熬眼、劳神,因为要拿到大街上叫卖,大枣和糯米必须淘洗十分干净,这样才能保证糕的色泽亮丽嫩鲜。因为黑老锅一样的甑比较深,蒸的时间很长,容易引起甑底缺水,或者由于火不给力,糯米容易夹生。蒸煮甑糕比较费时费力,为了上街叫卖,通常都是夜里蒸糕。蒸甑糕很辛苦,做卖甑糕生意更为艰辛,很不容易,虽然我没做过这些生意,听邻村卖甑糕的大爷谈起过此事。现在,当然没有了甑这种瓦器,都是用大黑锅蒸甑糕,不过味道也不错。所以,同桌的这些年,我们虽然彼此为了生活,常年不得相逢,虽然他从来也没对我提起过生活的不易,但是我还是比较了解的。
   我的同桌做甑糕,随着日积月累,在我们县城算是出名了。社会时代变了,为了做生意,他把塬上的土地承包给别人,进城做起了卖甑糕的生意。就因为甑糕,在县城里,他也给自己建起了新家,也养了两个大胖小子,而且两个儿子已经娶媳生子。去年看见他带着小孙女,心里甚为欣喜。生活就是这样,只要努力付出了辛勤,流尽汗水,用心血去浇灌,自然不会比别人差到哪去。我时常用同桌的故事,教育我的两个儿子。自古常言讲的好:“熟能生巧,行行出状元。”
   同桌,他不但生意做得好,而且他很吃苦耐劳。记得那年我毕业了,家里由于牲口多,没处饲养,借了邻家一个窑洞,想打土坯子给窑洞筑起门窗,自己一个手打不了土坯子,还是同桌抽出时间给我帮忙,打了整整两天的土坯子,虽然时间过去快三十年了,却如在眼前……
   他在城里卖甑糕麻花,他不但经商,而且还要务庄稼。同桌是务庄稼的一把好手,这几年塬上的土地他自己经营,种了玉米和西瓜,去年回家,给二孙子过满月,我见到了同桌,他的头发白了大半,看看他,想想自己,心里不免一阵酸楚。看到他给我拿来的西瓜,着实让我高兴不已,谁知道下午临近回家,不知道孩子玩耍,怎么弄得,把小孙女手指在门缝里加破,孩子哭得让我心疼,然而客人多,为了照应好每一位客人,我又忙的没得顾及,让我实在惭愧,在此给同桌和小孙女致歉了。顺祝同桌家庭幸福,一切安好,沈家阿姨晚年幸福,寿比南山。
   如今我们已经年过半百,沈家阿姨已经耄耋之年。父亲也已经年过古稀。人啊,活在世上,真好像光阴一现即逝,让人很无奈,无不为之哀叹……
  

共 263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首先向作者问好!学生时代在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段纯真的回忆,那时候虽说是苦,可苦中却透着乐,那时的生活真如“苦丁茶”一般的苦中有乐。作者文笔娴熟生动详细描写了作者与其同桌沈君之间的一段青涩往事,并告诫我们生活只要努力付出就有收获,只要用心浇灌肯定日子不会差。上天总会眷顾勤奋的人,就像文中的两位好朋友,如今生活富裕了依然不忘过去艰苦奋斗的那些年。文章开篇交待沈君的家庭背景,在曾经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里,一个单亲母亲又是如何的含辛茹苦养育七个儿女,那其中的苦难唯有沈姨自知。沈君为人乐观随和笑容常挂脸上,同桌的乐观勤快能干正是作者的心中期许。沈姨的麻花个大量足酥脆可口,在当地小有名气。当作者童年时代在街市赶集的沈姨手里买麻花的时候,竟不知道与沈姨日后的渊源还有那么的久远。好像生活就是这般的奇妙,有时候看似茫茫无际的世界却是这般的小,沈君成了作者的同桌,于是知道了当年那位卖麻花的阿姨原来是同桌的母亲。毕业后,沈君承祖上基业,开始卖甑糕,在他的辛勤经营下,日子越来越好。只是沈君没有和自己说过曾经的苦和累,作为好朋友,永远只会给朋友分享喜和乐。文中通过两段生动的描述,详细描写甑糕的制作工艺,令读者们深深叹服,这每一种世间的绝味看似简单,然而制作过程却是极度繁冗复杂。同桌卖甑糕渐渐出了名,随着日积月累和时代的进步,进城继续耕耘这一份伟大的事业。有时候,我们总觉得自己不幸自己不如旁人,却不知旁人今日取得的成果在昨日又是怎么一番困苦的挣扎。过日子就是这样,即使再苦再累也要过,而不是一副怨天尤人唉声叹气。当我们跨过曾经的那些坎,过上幸福的生活。往事随风过,过去的那些真的令人无限的哀叹!人活在世上,就得活得有意义,末尾的哀叹值得现时代的我们深思!拜读佳作,推荐共赏!【丁香编辑:樱雪】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0427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樱雪        2017-04-19 13:28:49
  读兄台文章总是如此的亲切,当年的同桌,吵过闹过更甚者是为了桌上的“三八线”不肯相让,在同桌家吃饭唠嗑,这普普通通的事却是这般的有滋有味。拜读佳作,编辑不当处烦请谅解,祝好!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1 楼        文友:李自立        2017-04-19 13:31:42
  感谢老师点评,谢谢
2 楼        文友:樱雪        2017-04-19 13:30:17
  读兄台美文,品冷暖人生,忆青涩年华!再次祝好!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2 楼        文友:李自立        2017-04-19 13:32:01
  谢谢老师,问好
3 楼        文友:李自立        2017-04-19 13:30:37
  谢谢老师的编者按,辛苦你了
4 楼        文友:辽宁孙成文        2017-04-19 14:56:31
  同桌做的甑糕,是一段美好的记忆,好吃的甑糕,是故乡的味道。作为同桌,是一份缘,一份最美的回忆。文章用淳朴的语言,描述出同桌精彩的人生。
闻杰
回复4 楼        文友:李自立        2017-04-19 15:12:14
  感谢老师,谢谢你
5 楼        文友:辽宁孙成文        2017-04-19 14:57:14
  老兄文章越写越好啊,我只有望洋兴叹,干着急,没时间写啊。
闻杰
回复5 楼        文友:李自立        2017-04-19 15:12:34
  老师过奖了,谢谢点评
6 楼        文友:辽宁孙成文        2017-04-19 14:58:29
  编辑编按很棒,读来很是享受,一份厚重和情谊在编按中流淌。
闻杰
回复6 楼        文友:李自立        2017-04-19 15:12:54
  感谢各位老师。问好
7 楼        文友:木斯塘        2017-04-19 15:14:48
  好文章,看得我好想吃吃甑糕的美味。同桌很能干,经营的摊位很红火。如今的好日子,就是要靠自己的双手,干出一番事业来。文章很奈读,给读者一份沉思。
木斯塘
回复7 楼        文友:李自立        2017-04-19 15:16:41
  感谢老师,谢谢
8 楼        文友:木斯塘        2017-04-19 15:15:40
  美文美按,精彩丁香,人人夸奖!致敬,最勤奋的人!
木斯塘
回复8 楼        文友:李自立        2017-04-19 15:17:15
  问好老师,辛苦了
9 楼        文友:峥嵘岁月        2017-04-19 15:31:34
  感谢老师一如既往支持丁香文学社团!感谢老师积极参加丁香的征文活动!问候老师!期待老师的精彩文章再次展现在丁香文学社团!!!
峥嵘岁月
回复9 楼        文友:李自立        2017-04-19 16:09:16
  感谢关心点评,谢谢你
10 楼        文友:宿彦鹏        2017-04-19 21:34:33
  那一次次记忆,每一个景象,就是一次人生。最是人间事,精彩不停品回忆。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不顾风雨兼程
回复10 楼        文友:李自立        2017-04-19 23:03:37
  谢谢点评,谢谢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