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凡心,是天际的一弯残月(散文)
凡人,自然拥有一颗凡心。
史传,商纣之贤相比干,心有七窍,慧眼慧根,可断是非曲直,能与鸟兽万物通灵。比干者,并非俗物,一颗心七窍玲珑,亦不为奇。然而,对于匍匐于天地之间的凡夫俗子而言,心,亦当如人般低微到尘埃。
凡人,凡心,无通透之智慧,无通达之性灵,但未必意味着庸俗,未必蒙蔽了一双爱美的眼睛。
闲来,捧桌上花瓶里的“富贵竹”,移至盥洗间,一一取出,以清水洗涤,除污垢,祛尘灰,还它一个清爽与葱茏。时养富贵竹,非为求取富贵,只是甚喜其鲜翠欲滴与旺盛的生命力。
年前,时值寒冬腊岁,于电梯里偶遇一位素素淡淡的女子。她手持洁净透明之花瓶,瓶内,数株植物节节而生,蓬蓬勃勃,杆绿苗壮;花叶,呈长条形,双双对生,青绿得逼人的眼。轻声叩问,此花何名?女子浅笑嫣然,启朱唇,露皓齿,笑答:“富贵竹。”初听,唯觉花名俗气;再看,则喜其盎然生机。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再问:“可否赠我几枝?”女子依旧素面含笑,“有何不可?此花价廉,未如其名富且贵。改明,定当亲赠老师三五枝……”
本以为只是一句玩笑话,也未当真。然而不料,未几日,有客叩门来访。开门,却见几日前偶遇的女子,正笑意盈盈立于门外,一双素手里,一瓶绿油油的花草长势甚是喜人。急邀她进门,奉茶。女子也不多坐,只言送花于我,且反复叮咛:此花不须沃土,更不须肥料,只须定时于花瓶里添加些清水即可。假以时日,花杆底部与关节处自会生出若干根须,以助花草节节攀长。若养得好,恣意横生,年内可增至一两米高。言毕,衣袂飘飘,告辞而去。
将花瓶端端正正立于办公桌上,细细端详:花瓶透明,内无泥土,只清清的一袭净水;瓶内,数枝富贵竹轻倚瓶壁,宛如一个个身披深绿霓裳的娇俏女子,婷婷袅袅,绿意正浓。因了她的翩然降临,刹那间,了无生气的一方斗室,竟平白增添出几分生机与几许浪漫。
富贵竹,因段段茎节酷似竹节,故以“竹”名。她非为真竹,其品格,却丝毫不逊于竹——一样的修长挺拔,一样的四季青翠,一样的傲雪凌霜,一样的别有韵致;甚而,她玲珑的姿态、墨绿的阔叶,以及旺盛的生命力尤胜于竹!
漫漫假期,一月有余。洒扫、挂灯,割肉、添酒,穿红戴绿、访亲会友,欢度新春。己甚乐,却单单忘记了远在单位的富贵竹。待上元节过后,重返单位,欣欣然推门而入,却见花瓶干涸,清水殆尽;富贵竹枝残叶枯,垂垂将死矣。大惊,始知一月不曾补水,亏待了那几株口不能言的老友。心中痛惜,顿足捶胸,悔恨不已。急急续水,剪除枯根残叶;默默祈祷,惟愿老友能逃出生天、重返生机。
或许,与富贵竹心有灵犀;抑或,富贵竹亦不忍弃我而去。日日月月,倔强的富贵竹强撑着病体,迎旭日、送残阳,百转千回,竟硬生生活了过来。面对日渐恢复元气的富贵竹,面对她日益勃发的生命力,不禁眼含热泪,涕泗横流。竹,无言,可有情。春日浩荡的清风里,窸窸窣窣,她含笑点头致意,为着一份生的勇气,更为着一份浴火重生的欣喜与傲然。
人言,唯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过的生命方能深刻体悟生的宝贵。富贵竹亦然。在经历死亡阵痛之后,富贵竹愈发显示出昂扬的生命力,她合着春的节奏,抽芽吐翠,肆意滋长,又一次装饰了盛满月光的窗子,又一次装饰了一方斗室的梦……
自古有祝辞云:“花开富贵,竹报平安。”于富贵竹,实凡间之花草,与漫山遍野滋生的狗尾巴草别无二致,不娇贵,不挑剔,只为向暖而生;于那位素素淡淡的女子,自是凡间女子,亦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于芸芸大众,则无非植下富贵竹,讨个吉利,求个平安。凡世、凡人、凡花,一定有着诸多的不圆满,然而,就如同天际的那一弯钩月,纵是残缺不全,不也一样能为晚归的游子洒下万千清辉吗?
凡,毋须自卑,也并不可怕。相比于欲拽着头发离开地球,也许,凡,才有烟火味,才更令人感到心里踏实。倘若资质所限,做不到“不凡”,不妨选择做一个凡人吧,于柴米油盐间,于素朴的笑容里,于盈盈的绿意中,静静地寻找,淡淡地体味,体味那一份属于凡人的俗世里的好!
俗语说:烟酒不分家。在凡人的世界里,烟也好,酒也罢,自是易于上瘾的物什。万籁俱寂之时,常常一个人躲进斗室,借着月辉,于暗黑中擦亮一根火柴,点燃一支香烟,而后,深吸一口,再缓缓地将烟圈吐到黏糊糊的空气中。伴随缭绕的烟雾,思绪也慢慢浸淫开来。偶尔,也有甚感孤独的时候,然而,因那一抹绿的忠实陪伴,便不觉寂寥。甚至想,我看花儿心愉悦,料花儿看我亦如是吧?
倘若实在想热闹一番,节假日、礼拜天,大可邀约三五彀中好友,既不驾车,也不骑行,相与溜达到附近酒馆,一杯高粱白,一盘花生米,一碟猪头肉,一盆子大烩菜,频频举杯,浅斟慢饮,虚度光阴。
只待酒至半酣,情迷神醉,不妨斜行乱步到大街之上,透过一双醉眼,笑看那来来往往的行人裹着风匆匆而逝。如若幸遇香车美女经过,私下揣一揣肥瘠,论一论颜值,恐怕也不为过吧。君不见,王安石曾诗云:“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既如此,止于坑人害人的底线,俗世里的凡人,迷醉于酒色财气,亦当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红楼梦•好了歌》唱道:“世人都晓神仙好……”事实上,神仙也羡俗世人。试想,若是凡人不好,那三圣母、七仙女为何还要思凡下界,肯做一介布衣荆钗的凡人呢?
至夜,一弯残月挂于中天。凡心荡漾,有悲有喜,有阴有晴,如花开未开之时,亦如中天的那一弯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