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贪政还是懒政吗?
也许是我一直反对本部门的“过渡官本位”制度吧,大约十年前,我在新华网注册了一个网名,写过一篇《人人为官何时了》的批评“过渡官本位”的文章。
一个五十人的执法单位,在任班子成员就六个,退居二线的两人,共八人,原先标配是三个,最多四个。班子成员以下,副科级科室局五个,一般是一正两副,这些都还正常。最可笑的是办税大厅,原先七八个国家正式工作人员只配一个大厅主任,后来变成一正五副,最后只有一个明年就退休的老同志气不过,也去争了个“副股级待遇”,因为有个“副股级”,年收入就多出三千元。某管理科,本来一正一副还合理的,后来也变成一正四副,全员都是领导。
当时除按1到1.9的系数发放奖金外,谋个副股级,每月补助多一百元左右,如果按全年二万奖金计算,相差一个系数就相差一千元,也就是说,谋不谋副股级每年相差至少三千元。即便如此,我还是不愿意去求人,因此,我们全部绝对不到十个拿1系数奖金和补助的几个“硬种”之一,这也是后来,我在市某论坛建了一个帖子,取名为“硬种随笔”。
当时,因为自己没去参与“中层竟争”,最后“双选”被从县城下派到全县唯一的农村分局,心情不太好,心内有苦无处说,因此,想到在市论坛建一个“硬种随笔”帖子,开始我就写到,市论坛不远也不近,本县虽然也有论坛,因为太近,不适合写,全国性论坛,写得没意思。硬种随笔主要写心情日记,偶尔也写写批评单位不合理现象的文章。
我是一直反对“过渡官本位”的,我们单位的“过渡官本位”不是我一个人说,原来我一个人说时,大多数同事没说什么,只是笑我不懂得“与时俱进”,而有个别人却说我是“眼红别人”。有时,遇到这种说我“眼红别人”的领导,我也会争辨几句,后来,从稽征所分来了几个干部职工,有位稽征所干部与我在一个科室,他来后不久就说了一句,怎么你们单位一个股长,就好像是个“大官”一样,他说,原先我们单位,局长做得不合理,一般干部都敢去拍桌子。还有位同事开玩笑说,我们这里见官大八升,一个股长相当于一个部级干部。
我举两个亲身经历的事件来说说见官大八级现象。我是1983年参加工作,有两位1990年后参加工作曾经的老同事,有位曾经还是棋友,有位曾经还说我管的这条街叫样板街,可刚当上一个副股长,就开始指手划脚了。有一次,一台电脑坏了,他叫我搬去修,我装作没听见。还有一次,某曾经的同事兼棋友,说是“兄弟”帮个忙,我本是乐意做事之人,我以为有很多东西叫帮忙搬,因此就跟他去了,可当我搬起东西之后,他在后面跟着走,当时我就想丢下东西,最后还是控制了情绪,但把东西搬到之后,我重重将东西一丢,转头就走了,从此,这位比我小十岁的“领导”,再也没叫我搬东西了,后来,见了面,最多也就点个头。
阳光工资后,取消了很多不合理的岗位津贴,也取消了完全不合理的“十级职务奖金”分配制度。如一个退居二线不用上班的“老班子成员”,拿1.7的系数奖金,而一个天天在一线上班,有时还要挨纳税人骂人的基层干部,却拿1的系数奖金,你说这合理吗?所以,阳光工资后,基层干部叫出了“阳光工资万岁”,尤其是职级平行后,更是调动了基层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阳光工资后,职级平行后,尤其是反腐“八项规定”后,由于很多制度改革还没到位,权力寻租现象肯定是依然存在,很多人看到原先的“收礼送礼”之网还照样存在,甚至更严重,因此说,改革与反腐没任何作用。但我说,怎么没作用,至少“阳光工资”后,内部跑官要官送礼之风没有了。第二至少收红包等现象没原先明目张胆了,没原先理直气壮了。比如,原先很多贪官就敢说“有本事你去告”这句话,现在哪个领导还敢说“有本事你去告”,我说这就是进步。
有位领导说,改革后产生懒政,没人愿意做事。我说真是这样吗?无论机关还是事业单位,一般都是一岗一责,无论有没有一个“官位”,会做事的永远会做事,不会做事的永远不会做事。原先是,给了一个官反而不愿意做事,没给官的虽然做事,但是却带着情绪做事,带着情绪做事,服务态度肯定不好。现在大家一岗一职,同公务员身份,同岗同职同奖金,同事之间关系肯定更密切更和谐,相互之间关系和谐,做起事来肯定更有趣更有劲头,工作积极性更高。所谓改革后出现懒政,完全是一些曾经的享受“十级职务奖金津贴”制度受益者,不愿意失去即得利益而凭空说出来的。
对于懒政问题,在刚实行阳光工资之初,我曾在市局论坛上与一位外县文友(班子成员副局长)有过一次私下交谈。他说领导压力大,多得是应该的。我说,你们真压力大吗?原先,国地税没分家三个班子成员,现在国地税分家后,反而有六位班子成员。把握政策的风险压力主要是一把手,我说你们有什么压力,无非是原先每个人一辆专车现在没有了,原先享受的高工资减少了。当然,可能原先每年内部下属基层单位红包也没有了。由于是私下聊天,我继续开玩笑式地说,你们的压力无非是“用权收红包”的压力,比较我们查出一百万,经过你们主管副局长后就可变成十几万,这是现实中的普遍存在的情况。
从此之后,这个班子成员再也不敢与我聊天了。改革后,出现懒政的极个别现象可能存在,这些个别现象,就是原先的既得利益者,由于突然利益减少产生的懒政,更多的是既然利益者的不愿放弃既得利益而炒作出的懒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