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天地事】乡草舞美(征文·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天地事】乡草舞美(征文·散文)


作者:李德新 布衣,115.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85发表时间:2017-04-21 13:26:01

京西深山中,有一支乡草广场跳舞队。2015年11月7日,这个跳舞队推选出李爱华、李淑梅、韩红霞、李淑娥等四人参加了由北京红舞联盟举办的中信国安第一城主办的挑战“18431人最大规模排舞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型公益活动”,并获得了荣誉证书。深山中的乡草人群与城区的都市人群一起共舞,山里人仍可展现出不逊色的舞姿。
   广场舞是现代生活的一种时尚,不仅在都市里受到中老年人的热爱和积极参与,这种时尚的气息,就是高耸的大山,也没有挡住它的穿透力,它跨越了时空,飘逸到了深山中,来到了寂静的珠窝村。很多人都认为高山环绕的山里人,没见过大世面,陈旧观念的禁锢着人们的身体和手脚。广场舞不会影响到山村人的兴趣和情睐,殊不知都市人的生活气息,早已悄然地成为了山里人的一种向往,
   珠窝村,在六,七十年代,这个村,人口最多的时候,住户近200来户,人口有500多人,在那热火朝天的农耕时代,方圆左右的耕地,都在辛勤地耕种着,打粮食最多的时候,可达三十万斤。由于国家先后搞建设,占用了大量土地,国家先后招工,招生,早已使250人远离了农村,去到城市里谋生。农村在国家经济变革中,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多样化的变化,以往的农耕劳动,再也不是珠窝村人谋生的唯一出路了。丈夫,妻子和孩子,原本天天在一起生活的情况,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丈夫为一口之家的生活,去外出打工挣钱养家。孩子大了,考上学了,上班了,也远离了深山中的“家”。一向其乐融融的家,也变得越来越寂静了。一家三口分居各方,这样生活的境域,每个家庭都有难以启齿的“苦涩”。
   为排解生活中的压力,生活的孤独、寂寞,释放心中的郁闷,甩掉身体中许多不适的感觉,选择跳广场舞的方式,来充实山里人的生活,转移心中积压的诸多不爽,换回快乐和健康,就这样地应运而到来。
   音乐伴着舞蹈,展示着身躯扭动的舞美,让舞者自我陶醉和自我欣赏,也得到旁人的许多赞许,使舞者找到心情欢愉的支撑点。这种生活的向往,在2013年就悄然地在珠窝村一些人中受到青睐,狂热的根系,在中老年人心中已植入,嫩芽在蓄势拱出土壤,来展露舞姿优美的风采。
   想学广场舞的人,一开始,是在两个启蒙老师的引导下,才使村里几个中老年妇女,踏进学习舞蹈的大门。这个门一开,使一些人学习广场舞的兴趣,一发不可收拾。山里人过去都是和泥土打交道的,尤其,在年龄和记忆力,一年不如一年的时候,手脚和身体随着年龄的增长,日趋僵硬的时候,要学广场舞,学好广场舞,并不是非同小可的事情。
   基于对心情愉悦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当经历过生活坎坷后,更加懂得快乐要靠自己,健康也要靠自己,学习广场舞就是最好的办法,这种驱动力,使“兴趣”很快上升为“热恋”。
   中老年妇女们,冲破了观念的束缚,扔掉了羞涩,也不顾村里的人前背后的议论和挥指戳点。学广场舞最卖劲,最痴迷的,应该是李爱华,李淑梅,她们的年龄分别都有四十多岁了。在学习跳舞的人中,她们俩的年龄在村里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但在学广场舞和广场舞推广方面,她们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她们在舞蹈知识空白的情况下。从不懂到了解,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学。从不熟悉到熟练的过程中,她们下的功夫,超出了一般人的努力。虽不是老师,却承担起了教别人学习广场舞的义务。为提高跳广场舞的水平,李爱华还曾经去中影舞蹈艺术学校参加培训学习,对掌握舞蹈知识和提高广场舞的基本功起到一定作用。
   为追求舞姿的完美,去挑战和超越自己。她们不忽略练习的各个细节,克服年龄大,基本功差,身体不柔软的困难。她们不知花费了多少时间练习广场舞,在练习中找毛病,促提高,练好每一个规定性动作,从不敷衍每一个肢体动作。近些年来,广场舞的发展特别快,舞曲和舞蹈的变化,日新月异。为跟上广场舞发展的步伐,在不能得到老师手把手地教的情况下,她们就从电脑中的视频中学习,舞蹈视频看了一遍又一遍,一个姿势一个姿势的模拟视频中肢体舞姿。一招一式地学习,在享受着跳舞的愉悦,感受着跳舞的魅力。日复一日地学,慢慢地掌握着一些广场舞的要领和正确姿势。越学越上瘾,越学越着魔。
   先在家里看电脑视频练,再到街上与村里其他“中老年人”一起练,传、帮、带地练。白天去干活,晚上,天天来练。易学易掌握的大家练,复杂的,难学的自己练。在广场舞中能得到心情的愉悦就是舞者们最大愿望。
   学校空闲的操场,村里老年人活动站,就成了中老年跳广场舞的地方。广场舞就是这样在寂静的山村坚持着、存在着、发展着,已成为山村生活的一大亮点。跳广场舞的人,从几个人发展到几十人。每天吃了晚饭,个人的兴趣促使人们都不约而同地不请自来。她们把每天晚饭后的几个小时,都耗费在了广场舞上。
   晚上,广场舞开始的时候,舞曲声,经常把许多游客吸引过来前来观瞻,有时游客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跳舞人群中,来享受跳舞带来的身心愉悦。在一片寂静中,舞曲划破夜晚的天空,显得音乐是那么动听。娇媚的舞姿,让游客们忘记了身在何处,也沉醉于一种享受之中。这群跳舞者们,虽不是专业舞蹈人员,却是农村一帮“中老年人”的狂舞风采。这舞群里岁数最大的近70岁,最小的达38岁,也有聋哑人。
   这些中老年舞群,他们忘记了年龄,忘记了羞涩,忘记了人们的戳点,无拘无束地超凡脱俗地跳舞,像中了魔障似的,尽情地狂舞着。让赶来观看的年轻人都自愧不如。不知是嫉妒,还是羡慕。他们看着中老年人的群舞说:“如今社会进步了,生活提高了,中老年跳舞也是时髦了”。中老年人也精辟回答说,生活好啦,年龄大啦,就怕岁月少啦,走出屋,跳个舞,出点汗,去去病,心情欢悦可续命。这一来二往的对话,道出了社会“舞热”的真谛。也道出了中老年纷纷走出家门,妩媚地跳,沉醉地跳,忘我的跳,松松筋骨地跳。在伴凑带的音乐声中,能得到心情愉悦就足矣。
   人们给珠窝村的舞蹈队,起了一个名字,叫“乡草广场舞表演队”,在珠窝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她们多次参加镇里广场舞比赛,2013年荣获了三个三等奖,在2015年最美雁翅群众文化活动中,广场舞《醉月亮》荣获最佳阵容奖,在2015年11月7日举办了由北京红舞联盟在中信国安第一城主办的挑战“18431人最大规模排舞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型公益活动”中,一行四人获得荣誉证书。
  

共 254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广场舞不仅在国内广为人知和广为流传,即使在海外,也一度掀起学习热潮,它不受年龄和地域限制,歌曲欢快且朗朗上口,从而深爱各地女性喜爱。对于中年或老年来说,一句“妇女”,似乎便说明了她们的地位,这是一个尴尬的年龄段,除了洗衣做饭看孙子,好像人生从此便剩下“等死”,而广场舞也被称为健身操,在愉悦心情的同时,又锻炼了身体,最重要的是让她们有一种归属感,与同龄人在一起,再也不是诉说家长里短,而是变成了像自己的事业一样来用心学习和经营着,无论是于自己还是家人,都是好事。诚如文章所说,留守妇女这种社会现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改变的,除了泥土,这也是她们积极的生活态度,那一行四人捧回来的不仅仅是证书,“荣誉”二字才是最重要的,为这样的年龄、为“中年妇女”这样的词骄傲。感谢老师赐稿晓荷,期待更多新作!【编辑:清粥小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粥小菜        2017-04-21 13:27:08
  感谢老师对晓荷的支持,问好,祝您写作愉快!
2 楼        文友:态珍        2017-04-22 16:07:56
  欣赏佳作,问候作者!
3 楼        文友:张福洲        2017-04-24 17:05:02
  看了乡间广场舞,心有啥事不再堵。跳跳舞,出出汗,美好生活皆如愿。祝创作愉快!
命运如写作,可以去修改。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