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春夏与冬春

编辑推荐 春夏与冬春


作者:落雁知秋 白丁,42.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65发表时间:2017-04-21 20:32:22
摘要:陕南的春天,就像是晚春的初夏。 陕北的春天,就像是冬末的初春。

陕南的春天,就像是晚春的初夏。
   陕北的春天,就像是冬末的初春。
   处于北亚热带湿润型气候的陕南的晚春,整个天都低了,云层就厚了,遍地都软了,是因为春天让陕南具有了弹性。陕南的春天是一部情景剧。有风,有雨,风是和煦的,轻柔的,雨是温暖的。跳跃的溪流被解禁,如长蛇穿行在春色渐浓的深山老林里,沐浴着“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意境。鸟儿登上枝头,撩拨着响亮清脆的歌喉,争相炫技,抖落一个冬天的冤屈,为幸福美好、多姿多彩的春天歌唱。一枝腊梅,从睡梦中惊醒,不经意地打了个哈欠,便穿越了时空,开了一树惊艳夺目的鲜花。春天,总掩藏在油菜花深处,被热闹的阳光簇拥着,等待你我兴冲冲地闯进去,然后便重新开始四季的轮回。所有的意象更加证明了陕南的春天是晚春的初夏。
   处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陕北的春天来得有些抑郁、迟缓和散漫,有的时候慢得让人无法想象。进入三月,咆哮的西北风穿过毛乌素沙漠直接抵达高原的心脏,昏昏欲睡的陕北,在贪婪的睡梦中被卷入到春天的大风中去了,但寒意未退,黄风肆虐,光秃秃的山川无一点春意。人们最早看到春天的来临,那就是柳枝上吐出的一串串绿芽。柳树是陕北最先报春的树。柳树在寒冬余威尚盛的时节,就早早地苏醒过来,迎着凛冽的寒风,悄然吐翠,披上绿装,当起了报春的使者。每年就是那山峁、河堤、道旁和院落的一颗颗柳树梢上泛起的芽苞和初绽的尖芽,最早告诉人们,春天已经到来了……
   陕南的春天是一个诗意的季节,正是因了这个缘故,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从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角度走进春天,歌颂春天。比如,杜甫描写春雨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白居易赞美春草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贺知章描写春柳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王维寄托相思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还有陈云夫人于若木女士游览陕西安康紫阳后,感慨地写的“自昔关南春独早,清明已煮紫阳茶”,等等。他们个个感情丰沛、才华横溢,为我们带来了别样的春天情怀。唯有朱自清先生所带来的《绿》如一幅风景画,挂在季节的长廊里,永不凋谢!陕南的春天更是一段让我们流连忘返的美好时光!因为他更是一个踏青的季节,满山遍野到处都是人的嬉笑声,形形色色的人儿都争着抢着在各种镜头下露出最美的笑容,就连老人和小孩也不错过这个花期。晚春的花木,冲去了寒冷与灰暗,少男少女穿上了时髦的春夏装,花园里以及道路两旁各种有名字的、没名字的花儿争先恐后地绽放着,各个耀眼夺目。这美景、美花、美人更加衬托出繁华似锦的陕南春天。让我们放下手中的锁事,卸载心中的不安,带着简单的心拥抱大自然,抚慰当下幸福的情怀。每每到周末的时候,整个朋友圈都是一副春意盎然的景象。让人不得不牺牲流量来欣赏陕南不同地方的春景。
   陕北的春天来得很简单,呼啸的西北风在高原的梁昴山洼上停留上半月十天,天气便渐渐地变暖,大片大片的山地上淡淡地泛起层层绿意,南回的燕群接二连三地从高原的那边飞来,愉悦地欢叫着,唤醒了一片片沉睡的土地和整座沉寂的高原。此时陕北的春风势力有别,风姿各异,春天风大,大得无所欲为;大得像陕北人那样粗鲁、凶猛却又和善。
   每天几乎都是黄风肆虐,嘶叫声不绝于耳,时而如万马齐鸣,时而似黄河咆哮。当地老百姓,把陕北冬春季节的风称之为“儿马风”。陕北的春风,阵势大而风力强,猛袭过来人人惊恐万状,顿显措手不及。山地里劳作的农民,此时急忙跑到就近的山仡佬里躲避,来不及者就被刮倒地上;在家中的人们,也匆忙跑到屋里将门窗关闭,来不及进屋者就被吹倒院里。风姿百态,有狂舞的,有劲欢的,有时缓时快的,有狂呼乱叫的,有如龙卷似的……陕北南面,每当黄风吹来,尘埃满天,扬尘蔽日,天昏地暗,蓝天一片灰黄,太阳黯淡无光,空间溷浊难闻,好似天地没有了间隙。此刻,人们无法看清周围的一切,有时人们眼睛也无法睁开。
   陕北的春天,可谓是,山川无锦绣,难辨昏与昼。陕北北面每临春天,黄风铺天盖地而来,人们无法出行,沙粒常常袭击双眼,塞满耳鼻,抽打脸庞;撕揪着你的头发,扯拽着你的衣裳。顺风,似乎将你刮得飘起,脚底如踩滑轮;逆风,呛得气也出不来,顶得你寸步难行。俯视大地,惨不忍睹:农田沃土层被揭走,有的地方还掘成了一绺一绺的深沟;刚萌生的草木被砂砾打得焦头烂额,奄奄一息;许多树的根须被刮得白花花的露在外面,有的树甚至被连根拔起;人们被刮得灰尘满面,没有笑颜,沮丧地收拾家里厚厚的沙尘;植物失去了葳蕤,枯竭恹恹,没有了光彩;动物若狼噬豹吓,肉散骨酥,丧魂落魄。有时候,到了农历四五月份,早春作物长得葱绿茂盛,但一场大风过后,茁壮的禾苗却被伤得像火燎过或开水浇过似的。老农目睹惨景,潸然泪下,泣不成声。大风掀起,狂虐横行,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全然不顾大地的颤栗和人们撕心裂肺的呻吟。春风虽送绿色催新芽,但陕北人并不喜欢春风,而且厌恶和惧怕春风。
   陕南的春天,太短暂了,像那才相过亲的姑娘,跟着相亲小后生赶了几回集,脸上的那一点胭脂与白粉还未抹匀,这就大着声儿开口要衣裳,谈彩礼。虽太短暂了,但是整个春天像是一支歌、一幅画、一次生命的绽放,是大自然对安康人,对我们外来人的恩赐。此时陕南的春天度过几个周继而转变为严热的夏天。陕南的春天,更就像是晚春的初夏。
   陕北的春天,来得很迟缓,像那害羞的美少女,跟在小后生身后扭扭捏捏的不敢见人。阳春三月大地没有松软,人们更没有减衣,有时还会加衣。但有时候因其迟缓、抑郁、迅乎更叫人回味,在陕南呆了四年,有时候怀念冬末初春的那一缕一缕的黄风儿,它既凉且暖,拂过脸颊,留下触觉。陕北的春天,就像是冬末的初春。

共 228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写陕南陕北的春天,抓住了它们独特的物象特征。陕南的春天,作者重点抓住柳树,写出了陕南春天的富有诗意;写陕北的春天,作者重点抓住了风,写出了人们的惧怕和厌恶。文章结尾采用对比:陕南的春天短暂,是晚春的初夏,但是美丽;陕北的春天迟缓,是冬末的初春,给人以期盼。文章语言流畅,生动,描写细致逼真,真切地把陕南陕北的春天描绘了出来。好文章!【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4-21 22:13:11
  文章的标题,很好地概括了作者所写两地的春季特点。作者对陕南陕北的气候观察是细致的,写出的气候特征也是独特的,写出了两地春天的截然不同。
语文教师
回复1 楼        文友:落雁知秋        2017-04-21 23:29:27
  谢谢!
回复1 楼        文友:落雁知秋        2017-04-21 23:30:12
  谢谢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