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征文】塘红传说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塘红乡地处山区,由于地势力较高,水源不足,经常发生旱灾。隔十天半月天不下雨,庄稼就开始落叶枯萎,田地也慢慢地干裂开来,大旱之年粮食甚至颗粒无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想方设法寻找水源,不遗余力地从远近不同的地方去踩水、引水,甚至挑水来解决生活用水。
原先居住在塘红的有罗家和莫家两大家族,两个家族都有自己的池塘,罗家的池塘在南面,莫家的池塘在北面。罗家莫家各有年龄相仿的公子,打小一起玩耍,一起上学堂。身壮力大的罗公子经常对文质彬彬的莫公子说,你看我身强体壮,长大后我要去三奶山找水源,从山上引来泉水灌满我家的池塘,让人们吃上甘甜的泉水,塘红不再有缺水的日子。莫公子说,你别看我身子瘦小,长大后我也会沿着六内坡去找水源,那里的地势低,一定会找到地下水的,等找到地下河,塘红也不愁没水吃了。两家公子从小发誓,一定认真读书学好本事,为塘红争光。
到了上学堂的年龄,家里人便把罗公子、莫公子送到孔庙里读书。孔庙在罗家池塘的西边,沿土坡青石板台阶而上即到,古刹内树木参天,香火缭绕,钟声悠扬。悬挂在百年老柚树下的古钟不知是何年铸造,钟体文字早已摸糊不清,仔细判断别依稀可见“西林寺”三个字。西林寺就是这个庙宇的名称,或者古钟从西林寺那里搬来,也无人知晓。学堂就设在孔庙的一间两层木质的阁楼里,先生的教书声和学生的朗读声,给这座肃穆孤独的古庙增添了活泼的气息。
这一年,又发生了严重的旱灾,连续数天滴雨不下,人们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到处寻找水源。教书的老先生也很着急,学生家里因为缺水,来学堂读书的学生一天比一天减少,人们挂着灰黄病态的脸色,模样恐惧吓人。老先生思忖了很久,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带学生去找水源。一群像小鸟飞出鸟笼一样的师生离开学堂,操起农具,来到古官山坡脚下,在一块片低洼地里开始挖塘,三天挖开了一个大坑,依然看不出有水的迹象,到了第四天中午,罗公子呼叫起来,我挖到水源了!人们围在罗公子的周围,看到水慢慢地从他的铁锹下渗透出来,不一会就漫过脚丫。正当人们满怀喜悦时候,莫公子惊慌叫到,不好了!你们看这水的颜色,怎么说变就变呢?大家赶快上岸离开这里!
当人们纷纷逃离上岸,观看坑里挖出的泉水变化时,个个都目瞪口呆了;在渗透出来的泉水中有一股血色的液体喷涌,逐渐消容在水中,倾刻塘里水变成红色。在场的人头皮发麻脸刷成青色,莫公子吓得回头就跑,跑到罗家池塘边一看,罗莫两家的池塘已染红色,正在泛滥成灾;老先生飞快跑回寺庙,求助高僧。
高僧到来,立马命令众人把刚挖出的塘给填了。(后来此地中“塘填”)众人不解地追问高僧,如何有这怪现象呢?高僧只好提手沉默,然后缓缓地说,罪过,罪过,此举不妥,已经触犯了龙脉;众生必须准备好三牲、香蜡纸钱,斋戒三日,贫僧要在此设法场,举行三天三夜的朝龙祭祀仪式。
当池塘里的水变得清澈见底的时候,罗公子和莫公子共同合议,动员罗莫两家高瞻远瞩、精诚团结,把两家的池塘河堤凿开,变成一张硕大的池塘供塘红人饮用。人们为了纪念这一难忘神奇的经历,一直沿用“塘红”这个地名,没有第二个词语能够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