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散文) ——隐逸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都羡慕着这样的生活:不追求名利,不贪求功禄,过着简单而朴素的生活。使心境达到安宁,从而实现远大的人生目标。可是,又有几人能够真正做到呢?
诸葛先生想必也是没能做到,尽管他以此告诫自己的儿子诸葛瞻。可他自己,却为匡扶汉室而奔波劳累了一生,这与他所向往的生活是背道而驰的。
五柳先生想必也是没能做到,尽管他始终向往着桃花源,可也始终只是向往而已。尘心难归兮,空把文墨泼。黄发已垂髫,怡然终不得。
青莲居士想必也是没能做到,尽管他钟情山水,蔑视权贵。抒写了一首又一首的淡雅性情。却最终不也入朝为了官。纠结于贵妃的爱恨情长。
这让我不禁想问一句:真的就没有人能真正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吗?
“梅妻鹤子孤山月,诗雅词清西湖风。”
有,当我一遍又一遍读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如此优美的诗句时,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能写出如此优美的梅花诗,他的生活是有多悠然。他就是林逋,一个出生于官宦世家,但终身不仕。云游四海缘结西湖,隐于孤山青水为伴。历史上留下林逋的文字记载少之又少,这肯定与他生前做人有意低调有关,以致让我写这篇文章时有点埋怨此公。我只知道他是杭州人,自幼资质聪慧,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善于绘画,长于行草。按理说如此下工夫读书,艺术上又全面打通的人,本应是求功名的人选。可让人掉眼镜的是,此人对求功名一点兴趣也没有。
也许他也像许多名人墨客一样,写下过赞美西湖的诗句,只是未曾留下过一点点痕迹。也许他也曾像范蠡一样在西湖泛舟,只是身边不一定有着像西施这样的佳人。也许他还做过许多事,只是不曾被我们所知道罢了。因为他只想“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他是沉默者。我们所知道的只是后人对他只言片语的收集。他尤其喜欢梅,才会写出《山园小梅》这样优雅脱俗的诗。他爱放鹤,见鹤必归,因此才会有“梅妻鹤子”的流传。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这都是因为他只想“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他是孤独者。他终身未娶,许多人都说他没有爱情,而我却说他爱到了深处,他把爱珍藏在了心里。他虽没有徐志摩那样炽热地爱林徽因;也没有梁思成那样平静地爱林徽因,但却有着同金岳霖一样执着的爱。试想若没有爱,又怎能作出凄美的《相思令》呢?这都是因为他只想“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他是隐逸者,但不是那种命途多舛时运不济的追求者;也不是那种归隐山林独善其身的向往者;更不是历经官海爱恨纠结的倦归者。虽厌弃官场却不反对别人入仕,虽归隐山林却不脱离世俗。他常与文人墨客畅谈,与朝中的官员为友,但他却不攀附权贵、追求名利。这都是因为他只想“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在这个崇尚权力、追求金钱的时代里,他用低调的人生,不张扬的态度,保持了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操守,依然成为了历史天空中璀璨的一颗隐逸情怀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