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征文】迟到大王
去滩湖学校,倘要问校长是哪个?学生还要歪下脑壳,想一下,才能答出来。倘要问哪个最爱迟到,学生会脱口答出,四年级的王元。
看来,这个王元的名声,比校长的都要大了。
而这个“迟到大王”的名声,至今都还在流传。
多年后,有同学碰到王元,却不叫大号,只叫大王。王元听了,也不恼,还是一如往昔,大声应答。那一刻,二人仿佛又回到少不更事的年月了。而再观彼此的头发,都已雪霜悄爬发梢上了。可见这岁月不饶人了。此为后话了。
这一日,校长值日。
校长刚转身,准备进办公室。抬头瞥见个泥人溜进来了。校长见了,乐了,这不就是名人王元?校长大喝,王元!
王元一愣,站住了。脸上,尽显莫名,一副小媳妇委屈样儿。王元每日都是悄声溜进教室,鬼事都没得。今天,也不知么搞,老办法竟不中用了。王元眼珠子都转活了,却也找不出答案来。当然,这一时刻,王元的眼珠子,还没得那么复杂。现在,王元毕竟还是个小伢。心地也还比较单纯。所观事物,也还不够繁复。
校长走到王元面前,右腿朝后一缩,作势要踢的样子,凶狠地说道,看你个鬼样子,像个学生?
王元看了,连忙朝后退,竟显出一脸的嘻笑来。
校长还是那副凶样,说,你个狗日的,名气比老子还大。去公社开个会,别个都问起你这个大王来了。说,为么家老迟到?要不,老子踢翻你的屁股。
校长的话语,尽显出乡人的本性来了。只要是沾亲带故的人,说话总要带点零碎。乡人觉得,这才显出彼此的亲热来了。
至于文雅,那是糊弄场面上的事情。校长与王元还是本家哩。至于彼此的辈份,就不得而知了。而校长的这种做法,值不值得推广,就两说了。
王元瞄了校长一眼,直截了当地答,我饿嘚!停了下,又说,你郎又不是不晓得我屋兄弟多。五六个呃。我要不找吃的,早饿死了。说完,王元走前一步,掏出节藕,递给校长,蛮甜。脸上竟显了回味的神情来了。
校长一见,眼睛都瞪直了。喉咙也不争气地直吞咽。校长也不客气,一把抢过,大口咀嚼。可见,校长也饿了。
王元见了,自是一笑,安慰道,慢点,慢点,还有哩。说着,又从兜里掏出两节,一并递给校长了。
校长毫不客气地收下了。校长张嘴刚想继续,猛然省悟。收起两节莲藕,眼一瞪,凶狠地吼道,滚!还挺尸啊!又摆出要踢过去的架势来。
王元二话不说,转身兔子样逃走了。
唉,饿,造就了一名迟到大王。后来,还是因为饿,成就了一方富豪!当然,此为后话了。
王元读完四年级,就跟父母说,不读了。父母听了,自是一喜。丝毫也不认为这样做,荒误王元前程了。反而觉得,减轻不小的负担了。
王父问,那你搞么家呢?回来。
王元欣喜地答,搞吃的嘚。每天饿的鼓眼翻绿花。
父母听了,自是放心了。
从此,王元的身影,就在原野频繁闪现了。从此,王家桌上的内容,也花色繁多了。从此,王家人,也不再喊肚子饿了。从此,王家人的脸上,也长出了些许肉来。也有了些许红晕了。
84年,王元的身影,就在塆子里消逝了。问及家人,只说去武汉了。问及去武汉都搞么家去了?却都答不出个所以然来。最后,还是王父一拍屁股,猛然叫道,王元说了,到街上,找饭吃去了。
乡人听了,自是不解。自家有饭不吃自家,还去别个家找饭吃?别个开餐馆,吃了不要钱?乡人不解地摇摇头,走了。这个王元,书读的不高,说出的话,倒还有些哲理了。
此时,王元也已十八九岁了。身子虽还瘦削,个子却也有个一米七了。王元的眼珠子,也比以前转的更活泛了。只是,这一时节的转动,却是有目的性的了。中心议题只有一个:能否换成钱来。
一日,王元回家来了。人比以前光鲜,也精神多了。
王元回家,屁股还没坐热乎,跳起来跑了。身后,自然跟上了小跟班,王元的六弟。之后,王元的身影,又消逝了。
原来,王元听说,他二叔家,死了头母猪,埋了。王元问清楚了位置,拿了把锹,叫上六弟,找去了。扒出土一看,果然。王元见了,大喜。连忙叫了手拖,连夜下武汉去了。
此时,离母猪身死,已十一天了。三日后,王元兄弟回家,自是春风满面。问及。王元呵呵一笑,说,武汉人就爱吃这,纯瘦肉。又问。王元呵呵一笑,说,也就百十来块。赚个跑腿钱。后来,有人去问六弟。六弟毕竟年轻,心纯。经不住几番哄骗,说出了实情。净赚一千五。
一千五百块。乡人听了,自是嘴巴大张了。连魂儿都吓出来了。这得多半天数啊!离万元户也差不多远了。乡人骂了句,狗日的王元,就各自散开了。
从此,王元开始大肆收购牲猪,还单收母猪。至于所得利润,单看王元那活泛的眼珠子,就晓得了。王元觉得,只有这样,就不会饿肚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