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值得铭记的几位忘年至交
在随后繁忙而紧张的工作当中,随着我们接触的时间长了,机会多了,因此也就熟悉了,他撰写的公文材料由于是起步阶段,就当时水准而言,还比不上少龙同志,但我想着依凭他底蕴深厚的文学功底,加上又爱读书学习,只要在工作实践中把公文和应用文写作的这些套路慢慢挖抓透了,揣摸熟了,肯定会大大提高的。还有一点就是他还是九〇后的,当时才二十四岁,年龄上也有优势,只是所写的字柔弱松软一点,像是出自一名女性之手,但是有些女性的字也是写得蛮有筋骨的。当然这只是题外话,字体只是一个人的门面和外在表现,它很难代表一个人的能力和全部。二〇一五年夏天的中国碌曲锅庄舞大赛举办期间,主任安排由我俩提前介入大赛的文字总结工作,我把这项工作安派给他后让他先动手拟出初稿,第三天我看了他的总结初稿后不甚满意,这也难怪,这项大赛他往年根本没参与过,今年的几次筹备推进会他也不在,初来乍到,根本不熟悉这方面的情况,只是我简单口述后让他草草动笔,所以写得不理想也是情理之中的事。那些天,全县广大干部职工和一些群众以及从外地远道赶来赴碌观光旅游者和摄影爱好都在县城对面绿色如茵的夏泽滩草原上观看很感受各地慕名而来参赛的各地代表队的精彩表演和藏民族的多彩服饰,只有我俩蹲在即使夏天也略显清凉的办公室里忙着在电脑上“总结”大赛,我由于用电脑一边一边打字一边构思还不习惯,不论啥东西,向来用手写惯了,所以,一边在稿纸上写,让他一边在电脑上敲打,待过了一天时间才将“总结”初稿打印出来后再从头到尾进行了一遍润色和增删修改,他最后将修改稿打印出来后说对自己这次未能完成草拟初稿的任务而于心不安,对于他的这种自责,我听后也就心里坦然了,心里有这种内疚和自责乃至不安情愫的人还算是明智之人和知荣明耻之辈,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对于领导和前辈安排的事和交办的任务,磨磨蹭蹭、毛毛草草、马马虎虎一弄,根本不管效果和结局如何的大有人在,如果出现了问题过不了关时就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根本就没有“羞耻”感,总是怀着我就这能力我怕谁,这种现象在现在的年轻人群体里屡见不鲜,如果从小里说,这是一种不负责任、蒙混过关的“混混”心态,如果往大里说,这种行为贻误的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事业和前途。让我们想象,如果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图大业寄托在这样一群青年群体的肩上,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后果呢?因此,年轻人应当有一种“知耻而后勇”的奋进精神和知难而进的进取心态以及为了事业只争朝夕的奋争意识。
后来我被调任县住建局工作后,初期还两头跑着,后来与原来县委办公室的一帮秘书和主任们打交道的的时间渐渐少了,在以后的日子里,只是在街头有时会偶尔碰见张艺农他们。二〇一六年八月的一天,一次我有事去县委办公室时,由于新调入的秘书多了,为了便于互相帮带和学习提高,办公室负责人将原来的“老”秘书分到了新设的一室和二室,当我在办公室找到找到张艺农时,他正在忙着给时任省长林铎草拟一个主持词,寒暄了一阵后,他央求我给他看看,大概内容我至今依稀记得,就是省政府邀请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王一鸣给省政府领导班子和组成部门的厅长们做一个加快甘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专题讲座,他说由于一个原来的高中同学从复旦大学毕业后在省政府办公厅工作,在那位同学的力荐下,他过些天将被借调省政府政研室先工作试用三个月时间,因此,这两天政研室的一名领导先将省政府的邀请函复件传真给他,让他据此给林省长拟就主持词,我说,这么高层次的的材料,我恐怕不行,也不合适,他说这个材料他已经搞了断断续续近三天了,陪感压力巨大,这些天连睡眠都不好,时时刻刻有一种寝食难安和如履薄冰的感觉。我当时在电脑上陪他看了好一阵,他嫌我在电脑上看费事,直接打印出来让我用笔“把脉”修改,我差不多看了四十多分钟,对一些明显感到不适的字词帮他改了过来,由于涉及到政策性方面,我建议他多搜集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东西认真看看,再结合甘肃实际情况在网上仔细查找一番后言简意赅充实进去,省上领导的文稿本身层次高,要求严,加上又是一个牵扯到当前政策性很强的东西,一定要弄好弄妥,尤其在借调试用的这段时间里,哪怕就是早起晚睡,都要把领导安排的工作干得出色、干练、高效,只要领导觉得试用后可行,就会正式上调那里工作的。并叮嘱他这个机会十分难得,不知有多少人在奋斗,在努力和竞争呢,他说那是。过了不长时间,他就被借调到省政府政研室那边工作,过了一段时间后,我曾给他打过一次电话,他说还行,不过就是忙得很,很少有时间闲暇下来。直到二〇一六年年底张少龙在碌曲县城举办结婚待客仪式的头一天,我刚从幼儿园接上小孩回家时,在县城桃源二区小区门口巧遇到已借调省城工作试用了数月的他,我俩互打招呼后就问及借调期已满能否调入那边工作的事时,他说正式调动的事终于在这两天成了,昨天他请假下来专门办理工资调转手续和组织关系,由于那边连多一天的假都不请,他遗憾的连好友少龙的待客仪式都无法参加了,这刚去给新婚的少龙夫妇在新房里贺了喜出来,现在就要坐班车赶往省城,原本我还打算是要一起坐坐的,就在夏天的一个周末,我还曾经联系他后一起进餐,无奈那次他有事在会宁老家,这次又是时间仓促,不容迟缓。打完招呼后他就匆匆去财政局前面的华格桥头等班车去了。
至今,艺农兄弟在省城兰州省政府政研室正式调入后上班已有四个多月时间了,虽然时间不长,但对他这位文友我还是十分想念的。对于二〇一四年秋后他被选调到高原明珠尕海乡上班后写的两篇散文,我任然清晰地记得,并早将它转载到自己的新浪博客里收藏,一篇是《甘南的牧草》,另一篇是《社火的滋味》,另外,他还在“选调生网”上发了不少韵味深长的散文和诗歌,这些情况我都在不时地关注着。艺农兄弟是一个富有才情的人,他年纪轻轻,为人谦逊,做人低调,却在文学写作方面造诣非浅,也算是爱好文学的我在高原小城碌曲曾经结识的一位为数不多的文友和挚友,祝愿他在省城兰州工作顺心,多出佳作,事业有成,一切安好,且能早日找到一位心仪的心上人后成家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