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禹锡的倣骨
刚成为江山文学网的会员时,看到自己的等级为白丁,窃笑,我就是一介白丁。想到刘禹锡《陋室铭》中有一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白丁”的解释为“封建社会里指没有功名的人”,刘禹锡的可爱之处就是他有傲骨,傲视那些藐视他的鼠辈,用在这铭文中就是说你看不起我这贬谪的外放的官员,与我交往的可全是有功名有报负的有志之士呀,和知县你不该狗眼看人低哟。
每一次讲解刘禹锡的《陋室铭》,我都肃然起敬。人常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句俗语告诉我们不可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但是,我认为人应该既有傲气,更有傲骨。刘禹锡做到了,面对权贵,他极尽讽刺,对于看不起人,他也藐视他们。因为贞元革新的失败,参与革新的刘禹锡、柳宗元等都被顽固守旧派们赶出了京师,外放到了荒蛮僻野之地,这和州知县眼界窄,胸中没气度,因而气量狭小,看人下饭,几次三番给刘禹锡难堪,起初他都不以为事,但是事不过二,第三次刘禹锡写出了铭文《陋室铭》,以此来抬高自己,这和知县一定要气歪了嘴巴子。虽然我教这些不谙世事的小小子儿,他们不以为意,我仍要强聒不舍,总有一些孩子会记住这个倔强刚直的刘梦得,知道人还是需要有傲骨的。
有傲骨的刘禹锡不仅刚直倔强,他还乐观昂扬。“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东边无雨西边晴,道是无情也有情。”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情诗,我却认为这是他参透这人生的无奈,人生就是无情的,他被贬谪是人命运的无情,但无情的命运又要有情地活着,不管生活有多少坎坷与无奈,我们都要深情地活在这人世中,不知我这样的解读,是否合他老人家的心意否。
面对秋风秋雨无常的秋日,文人心中常常会如产生秋风萧瑟的愁怅,但是被贬的刘禹锡是乐观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他就象那昂扬乐观的白鹤一般,推开云朵,直冲云霄,是那样的豪气冲云端,没有豁达的胸襟,哪有如此的豪气干云。我解读此诗时,一定要将他与同门柳宗元相比,柳宗元被贬永州时,他以孤舟的蓑笠翁自比,在寒冷的江雪中找不到人生的方向,人生的苦闷反映在他的诗行间。《小石潭记》中的柳宗元伐竹取道,寻找快乐,但是面对竹树环合,寂寥无人,他顿时感觉凄神寒骨,郁闷的柳宗元可能是内向抑郁型气质的人,只四十七八岁便死于贬任之所,然而刘禹锡则外向豁达,活到七十五岁,要知道“人生七十古来稀”呀,在古代人均寿命低的情况下,刘禹锡可谓高寿了,他就是那样的乐观豁达,不能不让人佩服之至。
刘禹锡的傲骨还在于他傲视群宵,有这样两首诗,将他的幽愤化为幽他一默,让他的政敌们如芒在背,无可奈何,兹录其下:
其一: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花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其二:半亩庭中尽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今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被贬的刘后锡两次回京,看到旧宠失势,新宠又来,不禁用讽刺的口吻刺鞑权贵,何其洒脱潇洒,完全没有任何的媚骨逢迎,让当今的官场中人都自愧弗如。
做人当如刘禹锡,刚直明朗的个性,乐观豁达的心胸,不计个人的成败得失,试想如今几人能如此呢。媚态的猫儿之所以博得主人娇宠,是因为它能投主人所好,因而衣食无忧矣。许多人为了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万钟之利而媚上欺下,完全失去了做人的底线。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的昂扬乐观,不媚权贵的精神真应该被我们所继承发扬,这才是我们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味的软骨让代们的精神缺钙,缺少了仗义执言的精神,缺少了敢于批评的勇气,一味只为时代唱赞歌,还是开东老师说的好“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真正的教育更应该敞开心扉,不唯唯诺诺,教育学生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