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天地事】娶来公主做新娘(征文·小说)
“世有寒门入仕郎,娶来公主做新娘。琴棋书画巧文章。闲得诗词歌一曲,忙时字句舞单裳。言谈无意久流芳。”这首传唱民间的《浣溪沙·无意》,而今想起,往事来了心上。
说实话,能迎娶公主,在我参加科举考试之前,是不敢想象的。毕竟出生于寒门子弟的我,生活艰难,更别说入仕为官了。
听父亲讲,我们家本是书香门第,由于生活原因,爷爷白手起家,诚信为商,没过多久便赢得了乡邻的尊敬。然而,好景不长,爷爷在一次出差运货途中,被劫匪杀死,奶奶也在那年神秘失踪,同时还带走了家里所有的银两,只留下了父亲孤零零的一个人。那年,父亲才十二岁。
后来,父亲在二伯等人的帮助下,翻修了家里的土房,靠种地与给人做苦力为生,十五岁那年,父亲在媒人的介绍下与相差不大的家庭的母亲喜结良缘。结婚那天,并没有像其他人举行那种热闹的婚礼,只是弄了一点丰盛的菜,邀请了几个父亲的朋友,还有几个母亲家那边的,凑了一桌,在母亲的母亲的见证之下完了婚事,入了洞房。第二年便有了我。我的到来,让父母喜乐参半。毕竟家里多了一个吃饭的人。从那时起,父亲耕田,母亲织布,一家人虽然日子清贫,倒也快快乐乐。到了去私塾读书的年龄,我也没奢求能像其他孩子一样进学堂,那天,父亲把我叫了去,说道:
“儿子,咱们家虽然穷苦,但也是书香世家,只不过没落了而已。你爹没本事,家里穷,不能送你去私塾学习,但你要记住,这些书,为父会抽空教你,能学到多少就看你了,将来啊,或许有机会能用得着。”当时的我自是不明白他所说的。
直到我十五岁那年,生活才有了改变。听乡绅说:当今圣上有旨,广纳贤才,凡乡试能进入前三甲的,官府会提供参加秋试、殿试一路的盘缠,还有可能被破格录用。消息很快在乡里传了开来。那天晚上,父亲和母亲商量了许久,我也一宿没睡。
第二天,父亲说:“我和你娘商量了一下,决定让你去参加乡试,咱们家里虽没多少钱,但是为了你的前途,爹娘再苦再累也会让你试试的。你好好准备一下。”
我躬身答应着,给父亲告了退,回到卧室将那些泛黄的《三字经》、《百家姓》、《论语》、《中庸》、《大学》等书找了出来,仔细的看着,准备参加这次的乡试。直到日落西山,母亲来叫我吃晚饭,才从书堆里站起身来。
转眼便到了乡试时间,临行时,母亲没有出来,而是在家里,透过窗户,我依稀看家她在用袖子不断地抹着眼泪。父亲看似平静地从路旁折了根柳枝,递给了我,说道:
“行路由心善记牵,悉随礼数信相连。
逐寻无惹寻常怨,淡泊权钱不负先。”
我躬身向父亲鞠了躬,往母亲所在之处看了一眼,便和乡里其他人一起去乡里参加乡试。
参加乡试的人很多,考官都有十多名,各自领了编号,一行人在宽阔的场地上对号入座,而后主考官吩咐发了试题,点了香,大家开始作答。答完后,各自回了家。父母都没问及乡试的事。
就这样在等待的日子里度过了一段日子,此间,我也没落下功课。直到那天乡绅来到家里告诉父亲我获得了乡试前三甲的时候,父亲的表情依旧那么平淡,母亲则是悄悄地躲到一旁抽泣起来。我没敢问,母亲也没说。母亲和父亲一样话少,只是用实际行动证明她的爱。这不,在父亲让我去参加秋试的前几天,母亲找出来了家里的布料给我做了一身新衣,还将我以前的衣物仔仔细细地看了个遍,把破了的地方做了修补。正好看书的我,读到了孟郊的那首《游子吟》,险些哭了出来。只是,“男儿有泪不轻弹”,我便只好别过身去,用袖子擦了擦,继续苦读。
后来,一切顺利,我通过了秋试和殿试,虽没能考上状元,却也得了探花。皇上先是让我做了丁山县县令,虽兢兢业业,却也和公主没什么交集。直到那次,皇上在皇宫举办了一个赏花大会,要求以“桃花”主为题,填词一阙,并令太监收集。思索片刻,遂提笔曰:
“卜算子·桃花
自古与春来,常宿云天外。偶有些些入室中,残逸枝头彩。
不必久缤纷,不必行人骇。香满红尘是曾经,步履朝前迈。
——唐白宝乾四年三月”
后来才知道,这是公主请求皇上举办的。由其选出最中意的几首,若是没有成家,在面见之后,再从其中挑选驸马。这不,唐白便被选中,而后召入了宫中。公主分别见了几人,也分别给几人看了她填的《长相思·桃花》:
“枝缤纷,叶缤纷,枝叶缤纷惹几身。谁言不是春?
色沉沦,味沉沦,味道心知留与人。孰来同拟珍。”
只是其他人的回答,没有一个让公主满意的。公主对唐白也没抱多大希望,只是看看他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回答,虽然她很喜欢唐白的那首《卜算子·桃花》。
唐白仔细地看了看,说道:“公主殿下这首词,虽写桃花而未提及‘桃’与‘花’二字,却无一言不说桃花,从侧面的‘枝’与‘叶’的茂盛,一个‘惹’字,将桃花的盛开状况作了描写,更以‘几身’一词,似是在询问,又像在告诉读者,桃花的吸引之多,或人,或动物。哪个敢说它不是开在春天的呢?而后,又从正面写其‘色’与‘味’,而它是什么味道呢?需要有人用心去感受和品味?哪个又能来一同写下文篇珍视它呢?恕下官斗胆,公主殿下这首词,除了对桃花的描写,还有找不到意中人的闺中之怨以及对自己追求者的攀权附势的权位的思索。”
“大胆!你这岂不是说公主像桃花那样,公主可是金枝玉叶,你……”旁边的太监急着吼道。太监话还没说完,公主南宫露便说道:
“公子前面说的,其他人都能看出来,而后面所说的,正是我想要的答案。公子那阙《卜算子·桃花》,不也没有一个‘桃’字,没有一个‘花’字吗?从写作风格上来说,我们还是有共同之处的,更何况还说了公子的人生态度呢?实属难得。公子敢言别人不敢言之事,倒是有番勇气,你就不怕本宫治你的罪吗?”
“怕。不过公主殿下,臣就词论词而已,又何罪之有?”
公主没有说话,许久才慢慢说道:“你回去吧。”
唐白告了退。
那天,正在公堂之上办公的唐白,被传旨太监的声音所打断:“圣旨到——”
一群人下了跪,恭敬地听候着传旨太监的话语。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丁山县县令唐白,治县有功,擢礼部侍郎,即日赴任,钦此。”
后来,唐白在任职期间偶有收到公主的信件,也受到过很多恐吓与威胁,但他仍不为所动。闲时与公主论词,其他的没说什么,任上兢兢业业。直到那天,皇上下旨招其入宫,有意将公主许配给他,着实将唐白吓了一跳。
“皇上,臣……”
“怎么?你不愿意?还是说你已经有心上人了?说给朕听听。”
“不,不,不是……皇上,臣只是觉得自己配不上公主殿下,毕竟臣……”
“你什么都不用说了,本宫就问你一句:‘你对本宫有好感吗?’”唐白话还没说完,便听见南宫露的声音,循声看去,南宫露从侧面的帘后走了出来。
“有。”唐白像个做错了事的孩子,说话小声的像只苍蝇,不过还是被南宫露和皇上听了去。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何况露儿你们两都有意,依朕看呐,不如择个良辰吉日,把你们婚事给办了,也好了却朕的一桩心愿。”
后来,唐白才知道,南宫露是皇上最疼的女儿,排行最小,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可以前追求她的人无一不是为了攀权附势,像唐白这种不卑不亢敢于说真话的,倒是第一个,更何况唐白的升迁是他自己的功劳呢,也得到了她的赏识。正因为如此,南宫露在与唐白几番诗词往来之后,便动了心,托其父皇试探了一下。要是唐白有了心上人那就算了,要是没有还喜欢自己,那就求父皇赐婚……
最后,两人在双方父母的见证下完了婚。唐白官至礼部尚书,与南宫露皆有诗词书法作品流传。那首传唱民间的《浣溪沙·无意》,也让两人的故事成了爱情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