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再登金刚台

编辑推荐 再登金刚台


作者:徐应堂 白丁,20.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25发表时间:2017-04-24 18:50:55
摘要:暮春时节,我满怀敬仰之心再次登上富有传奇色彩的金刚台。

再登金刚台 暮春时节,我满怀敬仰之心,再次登上富有传奇色彩的金刚台。
   金刚台位于金寨县的西北部,层峦叠嶂,山岭巍峨,奇峰怪石林立,沟壑洞穴密布,千米以上的山峰有十余座,主峰金刚台海拔1584米。蓝天白云耀大地,林海松涛伴花香,六月炎天穿棉袄,寒冬腊月冻死鸡。金刚台物产丰富,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便于开展游击斗争。因此,它不仅是“采茶、割漆、挖草药,一天出三宝”的宝山,而且是一根砍不断、摧不垮的革命旗杆。漫步在崎岖蜿蜒的山道上,闻着沁人心脾的山花香,看到漫山遍野的映山红,我不禁想起那些英雄儿女在血雨腥风的烽火岁月里,在这座山上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1935年3月至6月初,皖西北第一、二路游击师在敌人反复“清剿”下,分别从赤南、赤城东移到霍山、潜山、太湖地区。敌人遂进一步侵占赤南、赤城两块根据地。留下坚持斗争的党员和地方上的女干部的活动范围逐步缩小,最后在难以立足的情况下,他们上了金刚台,继续坚持斗争。当时流传的一首民谣,反映了这些革命者的心声:青山绿水陡石崖,为了革命上山来,坚决与敌斗到底,誓死保卫苏维埃。
   为建立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经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批准,6月下旬由中共皖西北道委派来的红军干部邱玉生和赤城县委临时负责人张泽礼共同主持,在金刚台铁瓦寺召开赤城、赤南两县干部会议,决定将赤城、赤南两县合并,成立中共商南县委,邱玉生任书记,张泽礼为副书记,余绪龙、陆华宏、徐其昌、雷维先、史玉清、杜立保为委员。县委决定:以金刚台为依托,广泛发动群众,继续坚持斗争,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打击与牵制敌人,为主力红军筹集给养并配合战斗。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商南县委立即组建革命武装。商南县委在组建商南游击大队的同时,为了便于行动,将地方党政干部中的女同志,原红军医院的部分护士和红军家属约30多人,编成妇女排,由排长袁翠明和县委委员史玉清具体负责指挥,坚守在金刚台上牵制并打击敌人。当时,条件异常艰苦。彭玉兰等医务人员在无药品、无医疗技术、无医疗设备的“三无”情况下,用山茶、草药煮沸代替消毒药水,用盐水清洗伤口,用经处理后的南瓜瓤子代替药物敷伤口,千方百计地救治护理伤员。便衣队的陆化宏,到敌占区搞粮食,途中遭遇敌军,头部负重伤,因为无医无药,伤口严重溃烂,送到妇女排养护,经妇女排用草药贴敷,精心护理,终于伤愈归队;妇女排的老肖在战斗中负了伤,她们就用针、兽骨片代替手术刀,取出子弹,用草药治愈了伤口;1936年夏,苏仙石便衣队中敌埋伏,战士小邢在激战中腿负重伤掉队失踪,史玉清带领妇女排部分人员翻山越岭,10多天后,终于找到了小邢,把他抬回来,由于是夏天,他伤口里生了蛆虫,经过几个月的护理,伤愈归队……妇女排就这样陆续护理了几十名负重伤的革命战士重返前线。
   敌人为了扑灭金刚台上的革命火种,除了大规模搜山外,1937年春,在金刚台主峰修建碉堡,驻剿、搜剿同时进行。妇女排为了牵制敌人,日夜不停地转移,攀缘在金刚台的深山密林和野兽出没的地方。在敌人的一次搜剿中,妇女排被冲散了。史玉清、陈宜清等4人在寻找其余人员的途中,被敌人包围。她们4人便从几丈高的岩石上溜下深涧,史玉清攀着树枝落到一个乱石林中。陈宜清等3人为了掩护史玉清,暴露了自己,被敌人抓走。妇女排里唯一的一位男同志老李,60多岁了,儿子当红军长征走了,老伴死了。妇女排冲散后,他和袁翠明排长在寻找史玉清、陈宜清等人的途中被敌人发现,老李为了掩护袁翠明而被捕,敌人严刑拷问妇女排下落,他至死不说,最后被敌人割了头颅,壮烈牺牲。
   女战士张敏身边带着一个还在吃奶的孩子,由于缺粮断炊、营养不良,导致张敏体质差、缺少奶水,孩子经常饿得是哇哇直哭。有一天,正当敌人又一次开始搜山清剿时,孩子又饿得大哭起来。敌人一步步紧逼、一步步靠近,孩子的哭声,随时都会暴露十几个战友的藏身之处,那样……后果将不堪设想!此时的张敏来不及多想,毅然地将空瘪的乳头,紧紧地堵住孩子的嘴,紧紧地捂着、捂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短短的十几分钟,就好像几个世纪那么漫长。敌人走远了,战友安全了,张敏却发现孩子面色发紫、早已没有了呼吸,张敏的心碎了……她含着泪说:“孩子,娘对不起你啊!娘实在是没有办法啊!”战友们被保护下来了,大家的心像被剪刀剜地一样难受,大伙含着泪,用手扒了一个坑,准备将孩子那小小的遗体掩埋起来。可是,张敏怎么也舍不得放下怀里的孩子,她就那么紧紧地抱着、紧紧地抱着……
   2016年4月24日,习总书记到金寨县视察时,听过张敏这个故事后,十分感动、十分敬佩。当时,习总书记就关切地问,这个同志后来怎么样了……讲解员回答说,张敏在后来的战斗中牺牲了。习总书记神色凝重地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
   “山沟石洞是我房,树枝稻草盖身上,山菜野果能当粮,三天不吃打胜仗。”在三年游击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妇女排在金刚台上吃野菜、嚼草根、穿密林、卧冰雪,机智勇敢地同敌人周旋,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牵制了大批敌人,有力地配合了商南县委和游击队、便衣队坚持根据地斗争,直到最后胜利。妇女排原有三十多名妇女,战斗到最后仅剩史玉清、袁翠明、范明、陈发新、彭玉兰、方立明、胡开彩、吴继春等八人,她们被人们誉为“金刚台上英雄八姐妹”。金刚台满山上的足迹和弹迹,记载着她们的英雄业绩。她们舍身忘死地坚守,留下了“金刚台红旗不倒”的佳话。
   在铁瓦寺的遗址旁,在红军洞的洞穴里,我仿佛看到她们当年浴血奋战、救治伤员的身影,一件件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悲壮故事仿佛就发生在眼前。
   巍巍金刚台,宁静地坐落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之中,绿树红花相映成趣,蝉鸣鸟啼妙趣横生,山山岭岭端庄肃穆稳重安详,高低错落的花草树木幸福地享受着阳光的照耀。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一切是那么的和谐与美好,但是,我们要正确看待历史,不忘历史,牢记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刻教训,充分认识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将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代代相传,用生动的史实教育广大青少年,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共 24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金刚台村是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汤家汇镇下辖的一个村级行政单位,位于汤家汇镇西北部,与瓦屋基村、泗道河村相邻,和河南省商城县伏山乡交界,属高寒山区,原名梅河村,为强力推进金刚台景区的旅游开发,更名为金刚台村。金刚台满山上的足迹和弹迹,记载着当年妇女排的英雄业绩。她们舍身忘死地坚守,留下了“金刚台红旗不倒”的佳话。欲知金刚台故事,请君阅读本文。【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4-24 19:27:54
  这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文章写得激情满怀,欣赏了,问候作者。欢迎继续赐稿江山散文。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