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文如其人,从古龙的江湖说起 (随笔)
中国古代很多学者从品德论文,强调人品与文品的一致,即要求作家的人品与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境界高度一致,创作主体的心灵世界与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世界密相契合,简言之,便是古人所说“诗言志”的范畴。即,作品是作家本身思想的外延,在这一点上,我是深以为然的。本文便从古龙的江湖试论之。
读古龙的小说,始终绕不开寂寞、酒、女人、友情等字眼。古龙的小说,看似写武侠,其实是在写人性。写人性之贪婪、懦弱、嫉妒、恐惧,更写人性之坚强、勇敢、担当、希望和信心。有人说:金庸写尽了招数,古龙就写意境。金庸写尽了世情,古龙就写人情。金庸写尽了故事,古龙就写人性。金庸写尽了生活,古龙就写生命。金庸写尽了大义,古龙就写血性。金庸写尽了他们,古龙是写我们。古龙开创了一个有别于金庸的“人性的江湖”。
诚然,金庸的小说在很多方面胜过古龙。但再好,始终让人觉得隔了一层。古龙笔下的主角,都不是完美的,都有着这样那样的弱点和缺点,但是他们都有血有肉,都很真,惟其很真,所以既是古龙的江湖也是我们的江湖。
一、古龙与寂寞
古龙原名熊耀华,1937年生于中国大陆。解放前随父母“逃”到了台湾。父亲熊鹏声是一位国民党军官,那时担任台北市长的机要秘书。“从我记事开始,父母就总是在吵架。”兄妹几个,便时常成为父母的出气筒。熊耀华最怕看见父母吵架,便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个人望着窗外的大树、蓝天发呆,寂寞就这样在他骨髓里一点一点发芽。《多情剑客无情剑》有这样一个情节:李寻欢不愿阿飞再想这件事,抬头笑道:“你看,这棵树上的梅花已开了。”阿飞道:“嗯。”李寻欢道:“你可知道已开了多少朵?”阿飞道:“十七朵。”李寻欢的心沉落了下去,笑容也冻结。因为他数过梅花。他了解一个人数梅花的时候,是多么的寂寞。数蚂蚁数花朵数树叶数云彩,都是熊耀华常干的事。
熊耀华刚上高中,父母就离婚了。父亲有了外遇,跟一个女人跑了。熊耀华找到父亲,大干了一架。“你不再是我父亲。”就此断了关系。所以古龙小说里,如阿飞、傅红雪等主角,从来不知家世不知父亲,便是这原因。父亲走了,母亲终日愁眉,虽没了争吵,熊耀华却更加寂寞了。高二那年,他实在无法忍受寂寞了,便离家出走,从此成为一名浪子。求生的日子很苦,他就加入四海帮,过起了刀口上舔血的生活。所以,在古龙笔下,才会有李寻欢、楚留香、陆小凤等那么多浪子形象,而这些人,都是古龙自己。
作家林清玄怀恋古龙时写道:有一次,我和古龙去泡温泉。他脱光衣服后,竟然浑身都是刀疤。我问:你身上怎么这么多刀疤?古龙说:年轻时和人家砍杀时留下的。他说得轻轻巧巧,我看得心惊肉跳。古龙写尽了江湖,因为他本身便在江湖里。金庸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古龙却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金庸的侠太正统,古龙才更像漂泊江湖的游侠。这句话,正是他自己流落江湖的真实写照。
只是热血的江湖生活,并没有缓解他心中寂寞,夜阑人静后,寂寞更加深入骨髓。他说:“失眠的长夜,曲终人散时的惆怅,大醉醒来后的沮丧……那种滋味,只有我自己才知道。”所以,他在自己最喜欢的李寻欢出场时这样写道:雪将住,风未定,一辆马车自北而来,滚动的车轮辗碎了地上的冰雪,却辗不碎天地间的寂寞。李寻欢打了个呵欠,将两条长腿在柔软的貂皮上尽量伸直,车厢里虽然很温暖很舒服,但这段旅途实在太长太寂寞,他不但已觉得疲倦,而且觉得很厌恶,他平生最厌恶的就是寂寞,但却偏偏时常与寂寞为伍。这个出场,正是古龙之写照。
某种程度上说,是寂寞缔造了古龙。金庸笔下的寂寞,是情感上的寂寞,而古龙笔下的寂寞,是人格上的寂寞。这种寂寞深入骨髓,永远无法排解。所以陆小凤尽管知交满天下,可是无论在哪里,总觉得他永远都是孤零零的。因为古龙自己就是这么寂寞的一个人啊。“如果空酒瓶是寂寞的,那我比空酒瓶还寂寞。”最后,古龙只能躲在自己写下的武侠故事里,用文字消解寂寞。正是这种融入文字里,刻进骨子里的寂寞,使得古龙的小说有了独特的美学意义。
二、古龙与酒
古龙好酒,天下皆知。
作家燕青描写“初见古龙”时的场景:初见古龙时,是陪香港出版家到台北去,十几位武侠小说家联合作东道主,在梅子餐厅吃宵夜,我也忝陪末席。在这一群武侠小说家中,有诸葛青云、卧龙生、萧逸、曹若冰……他们在席上谈笑风生,语惊四座,有个人却默不作声。只是酒来必干,自得其乐。这个沉默的人,引起我的注意,因为他长得五短身材,却是头大如斗。尤其是喝酒时,头一仰,便是一杯,那种豪迈酒量,使我看得暗暗心惊。
这个人,便是古龙。
但凡有人向古龙约稿,必须先拿酒说话。有一次,林清玄去向他约稿。古龙说:“你不跟我喝酒,我就不写给你。”于是,两人将酒倒进盆子里,干盆,“我们两人对饮,一夜喝掉了六瓶XO,喝到眼睛不能对焦,一仰身就睡昏过去。那年我二十三岁,古大侠四十岁。”但从此,两人就成了忘年挚友。
古龙为何这般喜欢喝酒?因为他心里藏着如海的寂寞。
“人最大的悲哀,就是要去想一些他们不该去想的事。而除了死之外,只有酒才能让人忘记这些事。”借古龙说,唯有一醉,才能逃避心中之寂寞。所以,古龙的小说永远离不开酒。他笔下主角,李寻欢、陆小凤、楚留香等,也无一不是好酒之人。都说古龙嗜酒,谁又懂古龙的寂寞。他也知道这样喝酒极其伤害身体,但是他说:“多饮伤身,不饮却伤心。”
然而酒浇愁的古龙,永远也没能摆脱这种寂寞,直到他如流星般离去。
三、古龙与友情
在古龙生命里,朋友永远是排第一位的。他对朋友两肋插刀,尽人皆知。
作家覃贤茂讲过一件趣事:有一次,朋友急需用钱,便开口向古龙借二十万,当时二十万并非一个小数目。古龙翻箱倒柜,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他想了一想,立刻回书房拿了一部手稿,递给朋友说:“你去找某书商,就说是我叫你去拿定稿款的,20万元。”朋友将信将疑,将手稿带给书商,书商二话没说,当即付了20万元。这就是友情至上、仗义疏财的古龙。古龙待朋友,有很浓的江湖味,他豪气干云,视朋友如生命。只要朋友有难,他总是二话不说,全力相助,不计一切代价。
古龙重朋友,所以他在书里写友情。他借陆小凤之口,说出了对友情的看法:
“我们这些人,有的喜欢钱,有的喜欢女人,有的贪生,有的怕死,可是一到了节骨眼上,就会把朋友的交情,看得比什么都重。”
在《武林外史》里,快活王与熊猫儿、沈浪交换条件,只要取下独孤伤人头,便放他们逃命,但沈浪、熊猫儿却毅然选择与独孤伤共同赴死:独孤伤面色木然,缓缓道:“你两人居然如此待我,我实未想到。我独孤伤一生之中,总算交着了你们两个朋友。想不到我这样的人居然也能交着真心朋友,好极,实在妙极。”说完便一头向石壁撞了过去。熊猫儿长呼一声,飞扑过去,却已是来不及。血花飞溅而出,溅得他一身一脸。独孤伤倒了下去,面上已血肉模糊,口中犹自喃喃道:“得一知己,死而无憾,何况我竟得两个。”这便是古龙笔下肝胆相照的友情。都说古龙武侠写尽了天下的友情,但很多人不知道古龙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倪匡说过一句话:“若有人拿刀子杀我,能够挡在前面的,只有古龙。”
四、古龙的人生
1980年,发生了著名的吟松阁事件。古龙被人捅伤,又因为在医院输了不干净的血,所以染上肺炎,身体从此一蹶不振。
吟松阁事件后,古龙住了很久才出院。出院时,医生交代:“不能喝酒了。”古龙一笑,却不作答。出院半年,他以为没事了,又开始喝酒。结果,吐了两脸盆的血。出院三月,他又喝酒,又是狂喷血。医生量血压,高血压只有八,医生摇头说:“没救了,推到别家去看!”但终于,还是抢救过来了。出院四月,他忍不住了,又大喝。住院的时候,一口血喷出来染红了整张床。
有一次,林清玄去看他。古龙叹气说:“我现在的生活,与和尚没两样,酒色财气、声色犬马,这些我过去喜欢的东西,现在都戒掉了。”古龙就这样消停了两年。
陆小凤《绣花大盗》里有一个情节:
古松居士道:“你若不喝酒,一定能活到三百岁。”
木道人道:“若没有酒喝,我为什么要活到三百岁?”
消停两年后,古龙也这样问自己。“活到90岁,但生命淡如白开水。还是活到50岁,但生命浓烈如酒?”古龙说:“我选择后者。”这也是古龙一生的生命哲学:“要活得勇敢、浪漫、自由、豪迈,活成闪逝于边城凛冽的刀,活成吟咏于天涯寂寥的诗,活成瘦马关山道的西风,活成晚来天欲雪的烈酒。”如果生命无味,毋宁死。古龙不想再不痛不痒地捱下去了,他叫上弟子丁情,便去了吟松阁酒家。他叫来全场的陪酒女郎一一对饮,之后吐血不止,送到医院再没醒来。
1985年9月21日,古龙撒手西去。
古龙在《流星·蝴蝶·剑》这样写道:流星的光芒虽短促,但天上还有什么星能比它更灿烂、辉煌。当流星出现的时候,就算是永恒不变的星座,也夺不去它的光芒。蝴蝶的生命是脆弱的,甚至比最鲜艳的花还脆弱。可是它永远是活在春天里。它美丽,它自由,它飞翔。它的生命,虽短促却芬芳。这段话,像是古龙自己写给自己的墓志铭。
古龙便是这样一个人,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写进了小说里。文如其人,读古龙的小说,就是在读古龙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