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贵的灵魂
一位拾荒的老人,被一辆出租车撞上,因抢救无效而身亡。
老人脚上穿着一双被泥土熏黑的白色运动鞋,一顶旧得已经看不出原来颜色的单帽,很旧的褪了色的衣裤,衣服上的扣子也不全,一根一米多长的竹竿,竹竿上挂着几个装着瓶瓶罐罐、破纸盒子的破兜子,老人看似很落魄。生前,他喜欢去图书馆看书读报,那是一个坚持十来年一直为流浪汉和拾荒人开放的图书馆,图书馆只要求看书的人,看书前要先洗手,这位老人去图书馆看书前,洗手和认真看报的照片,就曾刊登在报纸上。看到这则消息的人们,都为这位拾荒老人还能坚持总去看书读报而点赞,却没人知道老人真正的身份,以为老人就是个拾荒的老人,也没人去考察老人拾荒背后的人生。
随着看书前洗手的拾荒老人被车撞,经抢救无效而离去的消息传开,这位拾荒老人背后真正的人生也被揭开。老人退休于一所中学,是一级教师,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老杭大中文系毕业,也就是现在的浙江大学,曾参与过《汉语大词典》的编写。老人一个月有五千多元的退休金,有自己的房子,有对他很好的三个儿女,可令儿女不解的是,老人平时的生活非常节俭,说白了就是很寒酸,无论儿女们怎样心痛他们的父亲,老人始终过着令人不解的寒酸生活。走进老人的房子,室内除了一张木板床,还有一盏旧式的灯,此外没有任何家具,房子还是当初教育分房时的毛坯房,没有任何装修。儿女们流着泪收拾着老人的遗物,为父亲的匆匆离去而感到伤心不已,感到还没有对父亲尽到孝道,没有让父亲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没有像身边同事的父亲那样,过上宁静舒适的生活,没能走进父亲的心里,甚至没能和父亲告别,父亲就这样匆匆离去,留下太多的遗憾,在儿女们的心中交织着,纠结着,疼痛着……就在老人的儿女们内心懊悔不已的时候,意外发生了,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盯着老人遗物中唯一精心收藏的东西,几双颤抖的手,小心翼翼地展开老人的珍藏,没有银行卡,也没有存款折,有的却是几十张各种类型的捐助凭证和信件。展开信件读之,每封信都有让人足以感动到流泪的感言,证件中还有一张是十几年前就填写好的遗体捐赠志愿表,上面写着自愿捐出所有能用的器官。儿女们看到这一切,潸然泪下的同时,真真地被父亲生前的作为惊呆了,所有的捐赠、救助,都是匿名的,对贫困孩子们的捐赠,没有任何吝啬,小到几十,大到几千,难怪父亲对自己那样吝啬,终于揭开了父亲一直节衣缩食、沿街拾荒的谜底。看似贫困潦倒的父亲,原来,竟然有着这样伟大纯净的灵魂,原来,他拾荒背后的灵魂是那样的高贵,原来,他是那样懂得生活,懂得爱的真谛啊!他活着,把自己所能拥有的钱与物,都无私地捐赠了出去,自己舍不得有半分的奢侈,默默忍受着儿女们的责怪与不解之苦,在儿女们多次规劝中,始终保持着沉默。或许那时的老人,怕儿女们知道他捐赠的行为,会受到阻止,怕儿女们会心痛老父亲对别人家孩子的过度慷慨,会影响老人正常的生活;他或许怕说自己在炒作,而导致自己的心愿得不到顺利实施。他宁愿被误解,也不和任何人透漏半点关于捐赠之事;他一定坚信,当他有一天离开这个世界之后,儿女们定会知道他的行为,一定也会理解支持的。如若能在死后被世人明白,被世人充分理解,即便现在活在被误解中,也便是一种别样的快乐和幸福。更伟大的是,能在去世之后,便已在生前把自己的身体也捐献出去了。生前为别人着想,甚至瞒着儿女,默默奉献,他有着伟岸的情操,博大的爱。他的精神的确是伟大的,他的思想的确是浩然的,亦如他的名字——韦思浩。
韦思浩老人去世后,没给他的儿女留下金钱与物质财富,却给儿女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留下了足以震撼世人的非物质精神遗产。这让我想起了当今太多人对金钱物欲的奢求,想起了那些贪得无厌,有着自己都数不清多少金钱的贪官,想起了一些父母,为了能让儿女的生活过得轻松一些而拼命劳作,竭尽全力为儿女攒钱,以为只有钱才是爱;想起了一些为人子女者,为了啃老,不顾父母的身体孱弱,而想方设法向老人伸手。我想起了我的父亲活着的时候对我的期望,对他自己退休后的设想;我想起了很多很多……一样的人,却有着迥然不同的人生追求,我不知道一些贪婪之人,会对韦思浩老人的“遗产”有何想法,更不知道得知老人这一做法之人,会对老人有着怎样的赞美之言辞,乃至是否会为之震撼、感叹,在我的心里,我会毫不犹豫地为韦思浩老人伸出大拇指,会由衷、自豪地称韦思浩老人为“伟大的父亲”。永远为这位“拾荒老人”点赞!他高贵的灵魂,也将永远活在我的心里。“拾荒老人”的遗产,也将激励我在今后的人生中,看淡人世间的浮华,让自己真正拥有一颗慈善的心,去温暖他人的生活,笑对坎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