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做人要大气(随笔)
现实生活中时常听到有人议论,某某人很大气,是个好人,值得交往。某某人小气,是个小气鬼,别与他沾边,最好离得远远的。可见,做人必须要有大气,才会受到人们的喜爱,受到人们的敬佩。
什么是大气?字典里的解释是:包围地球的气体,是干燥空气、水气、微尘等的混合物,但在人们思想中的大气,是一个人的气质、气度、胸怀,是内心世界的一种外观表现,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对外散发的一种无形力量。法国著名诗人雨果认为:“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大气是一种纳百川、怀日月的气概,是一种从容大方、自然天成、胸有成竹的气量,是一种成熟宽厚、宁静和谐的气度。
大气,不是人的性格,而是一种人格魅力,是人的一种境界。无论一个人的地位是高是低,事业是大是小,身份是显是微,一个人的魅力如何,关键看“大气”与否。大气的人,具有胸怀宽广、坦坦荡荡等特质,他的豁达大度、举止大方、气宇轩昂,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大气的人,善聚众为伍,能聚沙成塔,携众人以成事。大气的人,能够结识更多的朋友,形成更好的人脉,是能成为领导的基本素质,多能成大事立大业,而小气的人则恰恰相反,小气的人气量狭小、胸襟狭窄、自私狭隘、斤斤计较、乖张斥众,给人的印象是小肚鸡肠、自私抠门,因而人脉梗阻、缺朋少友,一生是孤家寡人,大都做不了大事,更不可能成大业。
一个人大气的形成,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先天的性格遗传,受其父母的影响,父母是第一任老师,父母大气,儿女也会大气,父母小气,儿女必然会小气;另一方面是后天受周遭人的熏陶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常言说得好:“跟好人,学好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大气的人在一起,就会受到大气人的感染,自然而然地会养成大气的胸怀。
大气,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装出来的,而是经历生活慢慢培养出来的浩然之气,是一个人对他人、对生活所持有的态度,是人性的自然流露。
古今中外的领袖人物和名将,大都是大气的人,他们有从容不迫、指挥若定的气度和雅量,他们的谈吐大方得体,处世自然和谐,他们总能高屋建瓴地去看待问题,他们像一本好书,让人荡气回肠,让人爱不释手,受益非浅。
人的一生,炼就大气之性非常重要,关系到事业前程,关系到成败得失。如何才能养成大气?笔者认为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强修养:
首先是要有谦虚忍让的修养。要懂得:“小不忍则乱大谋,忍一时风平浪静,让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千万不要轻易拿自己的涵养去挑战别人的浅薄。须知人的本性,有强有弱,有长有短,必须扬善除恶,方可趋利避害,成就效用之极。
其次是要有淡泊心态的修养。心中要有:金钱名利浮云过,我心自有明月在。要学会激流勇退,该放弃的毫不犹豫,欲追求的就持之以恒,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懂得予之即种,种后则有收,易见之效用,效用亦浅,鲜见之效用,用之则大。要明白大凡斤斤两两欲求者,则得之亦斤两之间,其气亦斤两之间。
再次是要有优良品德的修养。优良的品德是大气的基础,要养成对父母孝顺、对朋友忠诚的良心。要多沉淀自己,多思考,多学习,齐家、治国、平天下,你可以做不到,但内心永远不要放弃。要放开眼界,能跳多高就跳多高,能走多远就走多远。要健其身,身健则形健,形健则气旺,气旺易生血,则精气神皆旺,即使体形不硕大、身不长于众,也能显出不凡的气度来。
最后是要有谦虚忍让的修养。孔子曰:“劳苦而不夸耀,有功而不自认为有德,真是忠厚到了极点。”这是说那些有功绩依然谦下待人的人。德行要讲求盛美,礼仪要讲求恭敬,而谦虚是使人恭敬以致保存自己地位的坦途。谦虚,是人际关系中一座和谐友善的桥梁,要懂得“三人行必有吾师”,不要轻视任何人,要多从别人身上找出自己的短处,取长补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莎士比亚说“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不管说话还是做事,不要太骄傲自大,不要有极端的思想和行为,也不要说太绝对的话,要留给自己和他人一些余地。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忍让并不是卑微,而是一种智慧和灵透,而是一份气量和风度。如果遇到很偏执的人,以不慌不忙的姿态、谦和温雅的言语相待,相信,没有什么不能圆满解决的问题。
做人有了大气,是一种财富,谁也拿不去。有了大气,就能树立起良好形象,就能赢得众人心,就能做出理想的成绩,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就能活得幸福快乐,就能活得有意义!
赞赞赞
赞赞赞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