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祭外公文(散文)
在外公最后的日子里,外公交待了所有的身后事,自己葬在什么地方,该烧什么衣服过去,二楼哪哪哪放了几千块钱,丧事办得简单,但也要大大方方的,寿衣得好看,穿上去得体面,死后不要随便动我的遗体,得请先生来指定时辰,我和谁谁十几年没走动了,我死后得请他来。外公还说:“这辈子苦也吃了不少,但总算把你们养大,老了后穿得也不差,吃得还可以,儿女们对我还算不错,这辈子迟早有这一天,小旺我确实不放心,但我眼睛一闭也就不管那许多了。”
五一劳动节刚过,我和老婆还在商量着去什么景点拍婚纱,8号那天正在去往景点的路上,老舅打电话来,让爸妈赶紧回去,外公恐怕就这几天了,再不来怕送不了终。舅说现在的外公根本下不了床,饮食只能喝水。听到这个消息我有一种莫名的悲伤,闭眼一想又有一位至亲将离开这个世界,将永远无法和他们的血脉一起跳跃时,我泪眼朦胧。
第二天一大早,老妈还在路上嘀咕:“我来的时候都好好的,怎么又成现在这个样子。”说话时,母亲带着悲痛,声腔里明显带着哭声。
列车在它应有的轨道里匀速前进着,把无数的人送回了家,让无数的人和家有一个深深的接吻,这吻里有思念、有热泪、有情感。可是它开的再快也追赶不上死神的速度,也追不回曾经的时光。我多想此刻能有齐天大圣般的七十二变,能让爸妈瞬间就站在外公的病床边,去聆听那最后微妙的气息。
十号早上爸妈终于赶回了老家,那天是农历的四月初四,天气并不晴朗,还能感受露水轻微地掉在花瓣上的声音。当他的大女儿紧紧握住他的手并带着哭腔说:“爹爹,我回来了,我和秋明回来看你来了。”他已经意识模糊,毫无知觉,只能感受他手指轻微的颤动。此时外公的病情早就变成了一把刀,卡住了他的喉咙,他进不了食,也睁不开眼,随时都会夺去他最后的呼吸,但他心里一定听见了儿女对他的呼唤。
外公已经不能下床,干躺在那里,跟个植物人似的,热,他没感觉;冷,他也没感觉;汤是咸的还是淡的,他都一动不动。
生命在这个时候才体现出了它的珍贵,原来人活着是那么好,即使受了万般苦,只要能够呼吸,只要每天看见头顶一片天,那就是体验,那就是人生,那就是生命。
五个小时后,中午13时16分,外公停止了心跳,告别了这个无比眷恋的世界,告别了他挚爱的亲人。他永远不能接小旺上学,他永远不能去我们家喝茶、他再也不会对你微笑,他再也不会对你唠叨,从此阴阳两隔,从此水流东海不回头。他满屋的儿女无法抵抗死神的来临,面对父亲的离世他们泪流不止、他们满脸是泪、他们万分悲痛、他们再也无法坚强,屋子里、房间里、床头边是哇哇的一片哭声,那哭声震碎了大地,撕裂了我们的压抑、释放了我们的痛苦。原来失去亲人是那么的撕心裂肺、是那么的依依不舍、是那么的无可奈何。
在生命面前人类就是再强大,也终究逃脱不掉命运最后对你公开的捕捉。
当我知道这个消息后久久不能平复心情,尽管有所准备,但还是不愿面对。我也即将带着老婆孩子走在了奔丧的路上。
四
碑文:
少年丧父,生活艰辛。年仅十二,自顶家门。
三年幼书,勤奋好学。公之为人,谨言慎行。
性情谦和,平易近人。忠厚善良,秉性聪颖。
青年之时,能通戏文。台上台下,掌声不停。
宣传时政,耐心细致。走乡串镇,深受好评。
六十年代,曾赴三线。为国为民,奉献青春。
加入党员,衷心耿耿。努力工作,踏实奋进。
七十年代,担任队长。村中事务,井井有条。
敬老扶幼,重诺守信。乡邻咸钦,人服其能。
改革开放,带民致富。条条码码,重轻分明。
中年丧妻,内外一人。多少年来,兢兢业业。
多少春秋,勤勤恳恳。其间艰苦,诉说不尽。
家父一生,命运坎坷。为儿为女,鞠躬尽瘁。
几十年来,不惧风雨。做爹做娘,起早贪黑。
面对逆境,从不退缩。对待子孙,细腻周到。
义方教子,闻名远近。儿女奋发,振兴家门。
晚年幸福,家和运兴。儿孙绕膝,乐享天伦。
沉疴一疾,顽强抵抗,交待后事,泪声如雨。
寿终正寝,永世难忘,长眠吉地。保佑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