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小说征文】书袋子

编辑推荐 【小说征文】书袋子


作者:老游湖 进士,6324.6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49发表时间:2017-04-28 22:46:37


   书袋子姓何,沔阳何场何家塆人。书袋子家并不宽裕,属贫寒之家。能得“书袋子”这个美名,全凭书袋子个人发奋了。
   单说74年。
   书袋子一如往昔,吃罢夜饭,在自家屋前摆好桌凳,静等乡邻来听书。
   这自然就是夏天了。冬天,则移自书袋子家屋内。桌上,自有一大水壶的茶水。这也是多年的老习惯。可见,这家的女人有多贤惠了。说到这家女人,这里又引出一段“美谈”来了。
   以往,每逢冬夏两季开书场,总能看到个姑娘伢的身影。这个姑娘伢,自然就是这家女人了。一段书讲完,别个都起身准备回家困磕睡了。姑娘伢却还坐着没动,嘴中只在一个劲地叨问,后来呢?后来呢?
   有年长的人听了,笑着回答,没听说吗?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姑娘伢却还是坐着没动,嘴中还是叨念,为么要等到以后,今夜讲了不好?这一夜么困的着嘚。
   有年少些的看了眼书袋子,又看了眼姑娘伢,一本正经地说,这后来呀,嗯,这后来你就成了他老婆。说完,转身跑走了。众人顿时大笑。
   姑娘伢听了,早已羞红了脸,却也并未发恼,只定定地看着书袋子。好一会儿,才站起身,一扭娇躯,跑了。
   年长的见了,笑呵呵地大声说道,讲古啊,年底你有老婆哒。
   书袋子的父母听了,喜得哈哈直乐。儿子大了,正愁媳妇哩。现在倒好,天上掉下个媳妇来了。书袋子听了,却又不好意思起来了。所以后来,又形成了这么句歇后语:讲古讲古一一后来呢?
   此刻,繁星点点,夏蝉鸣唱,尽显夏夜的寂静与漫长。这也是多年形成的老习惯。每遇夏冬两季,书袋子就开书场。至于春秋两季,书场歇业。问其缘由,不知。而这时,“书袋子”一名还未形成。塆子里的人,还只说叫“讲古话的人”或叫“讲古”。
   这时,乡邻才陆续赶来,各自找了位置坐下。临坐前,都掏出荷包里的香烟,放在桌子上。这也不拘多少。尽心就行。这也是多年形成的习惯。也是。别个书袋子费力费劲讲古,还要别个贴烟不成?要知道,那时节的烟可金贵着哩。
   书袋子见人来的差不多了,就开讲了。这讲的正是那正在大批的《水浒传》。今晚讲的是“武松打虎”。书袋子刚讲到武松抡起哨棒,朝老虎头上打去时,就听一声断喝:停!众人扭头一看,吓得一缩颈子,又纷纷站起,如鸟兽样,逃走了。来的人,正是远近闻名的“运动红人”,大队民兵营长,外号叫“惹不得”。“惹不得”见众人散去,也不在意。待众人走散,“惹不得”走近书袋子,大声斥责。那涶沫星子喷得书袋子满脸都是。书袋子却也不敢抬手擦拭。坐在那里,呆呆地看着“惹不得”。
   “惹不得”说累了,大手一挥,吼道,走,去“两分钱”房里去。说完,转身大踏步走了。
   书袋子接过老婆“后来呢”递过来的一件褂子,拿着芭蕉扇子,悻悻然走了。
   这时,繁星更远了。夜风起了,拂在身上,微凉。大队部离书袋子家,才一里多路。眨眼功夫就到了。“惹不得”打开“两分钱“房,见书袋子走进去了,嗵的一声,关上了。门口,自有两个民兵看守。这自然是“惹不得”叫来的。“惹不得”又交待了几句,打了个哈欠,回家睡磕睡去了。
   书袋子也不在意,掏出火柴,看了看,见有一桌一床一凳。桌上还有盏马灯。书袋子大喜,慌忙走过去,点燃,室内顿时昏黄一片。书袋子扫扫床上的灰,倒身睡下了。书袋子想想,也到磕睡的时候了。那一段书,早已完结了。不一会儿,竟睡着了。在香甜中,却又惊醒了。实在是蚊子太多了。袋子站起,走到门口,拍了拍,喊道,搞根蚊烟来。
   外面的民兵听了,自是买去了。大队代销店就在隔壁。不一会儿,门吱呀一声开了。跟着,走进个人来。手里拿了根蚊烟。蚊烟有尺半长,锅铲把粗细。内里装填锯末子,再拌点“六六六”粉,就行了。烟雾虽大,却照样能起到驱蚊的效果。故此,才叫蚊烟。又叫土蚊烟。一根点一夜,没得么话说。至于这买蚊烟的钱,自然该睡这屋的人出了。民兵,也只去跑跑腿。这也就是那“两分钱”房的来历了。
   书袋子接过,递上两支烟,点燃蚊烟,又睡去了。书袋子在屋里享受,两个民兵在外面难受。过不一会儿,其中一个民兵提议,去讲古讲古?这多蚊子。
   另一个听了,觉得有理,掏出钥匙,打开门进去了。这一进去,自是夜战马超了。
   第二日,书记闻讯,大喜。如此这般交待一番,“惹不得”得令,喜滋滋去了。
   “惹不得”板着脸,对书袋子说,书记说了,给你三个月时间。就在这里讲。肚里的货搞完了,送你去坐牢。看你还放不放毒;搞不完,送你回家,接受改造。从今天开始。书袋子听了,心中有了计较。书袋子讲的,自然还是《水浒传》。三个月,眨眼就过去了。可那《水浒传》,竟连半部都没讲完哩。书记听了,自是好笑。却也不便戳破。每每听到重复的地方,书记才忍不住冷笑。原来,书记也是个《水浒》迷。
   这一日,书袋子讲完,书记站起来,说,好了好了,你还真是个书袋子。纵使搞一年,这《水浒》都还只半……,书记见说漏了嘴,停下了,故意咳嗽了几声,又说,回吧,回吧。回去莫再明目张胆地搞。说完,转身走了。
   其他干部跟着也走出去了。书袋子听了,先是一愣,过后又不由得笑了。敢情大水冲了龙王庙,都搞到一起了。以后是该收敛些了,免得书记难堪。书袋子见干部们走完,这才起身,悠悠走回家去了。
   从此,这“书袋子”一名,也就流传开来了。

共 212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小说讲述了一个农村说书的,在村里说书却遭禁讲,关了禁闭,却又把干部们讲得听上瘾了。说书的这也算是一个本事,现在想听书不易了,得去茶社,还得买门票。可见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昔日的艺人也走进大雅之堂了。文章语言凝练,故事不落俗套,新颖,别具一格,对后人了解流传民间的文化艺术,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荐赏!【编辑:雅润】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雅润        2017-04-28 22:47:40
  问好作者,祝创作愉快!小说故事很有代表性,欣赏精彩!
雅润
回复1 楼        文友:老游湖        2017-04-28 23:03:34
  感谢,问好了!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