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军警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军警】《细讲弟子规》第六集心得体会

编辑推荐 【军警】《细讲弟子规》第六集心得体会


作者:karen杨 秀才,1750.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843发表时间:2017-05-01 08:22:39
摘要: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本周末学聆听了蔡礼旭老师的《细讲弟子规》第六集,老师在本集正式开始了对《弟子规》总叙的讲解及《入则孝》的初步导入。
   总叙经文如是:“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一、学习内容
   首先,这个「弟子」不是指小孩子而已,而是我们每一位愿意学习圣贤教诲的学生,都称为弟子。「规」是规范,我们遵守这样的规范,就能够让自己的德业日渐提升。
   【首孝弟。】 这个『首』也就是提到做人的根本在哪?在孝道跟悌道,友爱兄弟,尊敬长辈。『孝悌』,「悌」里面还包含一个很重要的态度,就是恭敬之心,对长者的恭敬。而一个人的道德、学问都是从孝跟敬当中不断的提升,不断的流露出来。一个人只要做到「孝」跟「悌」,相信他就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有这么夸张吗?其实「大道至简」,很深奥的道理,其实都是很根本、很简单的。
   【次谨信。】 『谨』是谨慎,谨言慎行。对自己的生活要有规律,不能搞得乱七八糟,连照顾自己的能力都没有,更不要说去承担家庭的重责。『信』是会意字,代表什么?人言。《弟子规》说,「凡出言,信为先」,孔老夫子也说「人无信不立」,一个人假如没有信用,很难在社会立足。
   【泛爱众,而亲仁。】『泛爱众』,广泛的爱众人,这个换现代话讲,叫做人际关系法,如何跟人相处的很和乐。我们《弟子规》也是赶得上时代,很注重人际关系学。再来是『而亲仁』,亲近仁德之人。因为我们时时亲近仁德之人,就能够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而且亲近仁德之人也才能长我们的智慧,人生有智慧才会下对抉择,人生才会愈走愈轻松;假如没有做对抉择,那人生会愈走愈沉重。
   【有余力,则学文。】当我们把这些立身处事的行为,这些德行都扎实的学好,还有空余的时间,还可以多看些好的文章,『学文』。古代的文章是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所以古人写文章非常慎重,都是真正有把握可以利益后人,他才把它留下来。所以「学文」还是看古圣先贤的文章比较保险,因为这些文章都是历经几千年印证,确实可以启发人的智慧的。这是「余力学文」。
   【入则孝】 父母时时想着要把孩子教好,但是教育孩子一定要有好的方法。中国有一篇很重要的教育哲学叫《礼记・学记》,里面有提到什么是教育,「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这句话把教育的两大主轴抓到了。所以我们今天要把孩子教好,一定要清楚,要长他什么善,然后要防止,甚至于要导正他哪些过失,因为「苟不教,性乃迁」。很多的孩子有些不对的习惯,我们要赶快把他挽救过来,什么时候挽救?当下!刻不容缓,因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工 我们思考一下,现在的孩子有哪些习惯、有哪些行为一定要赶快修正?顶撞父母、懒惰、叛逆、自私、没有责任心、生活没有规律等等,是不是差不多就这些?
   孩子自私是结果,原因在哪里?你有没有孩子一出生,上面头顶就写着「自私」两个字?孩子懒惰是结果,原因在哪里?你有没有看过那个小孩子一两岁就动不了的?有没有?一两岁都是活蹦乱跳,怎么后来变得那么懒惰?我们再看看,孩子叛逆是结果,原因在哪?为什么四千多年来没有产生叛逆的下一代?为什么在几十年当中却快速产生叛逆的小孩?不是偶然的!因为现在的孩子不是接受中国圣贤教诲,不是接受孝悌的教导,他没有孝心,没有恭敬心,当然对父母言语、行为就会有冒犯。以前的孩子对父亲是什么态度?又敬又畏,又很尊敬,又很害怕,所以父亲都很有威严;当我们对父亲敬畏的时候,根本不可能会叛逆。父亲为什么能让孩子产生对他的敬畏?最重要的是父亲言行一致,他很孝顺,他做出榜样给孩子看。所以,打从小对父亲就是尊敬的态度,不可能有叛逆。现在的孩子会叛逆,我们做家长的要省思一下,为什么孩子对我们没有恭敬之心?有可能是我们说一套做一套。在那里打麻将,然后跟孩子说:你给我去看书,我数到三。孩子依依不舍,慢慢离开电视萤幕,还抱在墙壁那里,久久不忍离去。妈妈很生气:最后通牒,不然我棍子就要拿过去了!这孩子才心不甘情不愿上楼。当他坐在椅子上,请问,他的身体在书桌前,他的心在哪里?电视。你们怎么知道?都在电视节目,不知道男主角怎么了,女主角怎么了。
   当父母没有做出榜样给他看,他的内心服不服气?不服气!你说对你讲话要很有礼貌,你对爷爷奶奶讲话也没礼貌。当这些不服气慢慢积累,到哪一天会爆发?突然到他的身高跟你一样高,拳头跟你一样大,他就不听你的。所以叛逆是结果,根源在孩子从小没有对父母生起孝心,生起恭敬之心,那是根本原因。这个原因又加上外面大环境很多污染,他又去效法这些同学也好、朋友也好,到最后叛逆的现象就愈来愈多。要让叛逆的现象消失,重要的是要延续圣贤教诲,然后家长要懂得以身作则,当孩子的好榜样。
   我们接着看,「自私」怎么形成的?我们回想一下,今天夫妻跟孩子一起吃饭,爷爷奶奶也在,妈妈夹起第一口菜,给谁吃?小孩吃。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但是这一口菜夹下去会产生什么效果?「小明,这是妈妈特别煮给你吃的,多吃一点」。爷爷奶奶看了也不甘示弱,「孙子,这几盘菜也很好吃」,爷爷奶奶也帮谁夹菜?孙子夹菜。谁的菜满满的?孙子。所以一个家庭里面谁最大?孙子最大。这样有没有颠倒?颠倒了,所以小孩也就颠倒了!这样合不合理?你看所有的人都必需服务他,小皇帝产生了。
   小皇帝、小公主产生了,请问小皇帝跟小公主的特色是什么?自私,因为所有的人都要服务他,所以他只会想到自己。俗话又说,「伴君如伴虎」,所以现在的小孩脾气都很大。当你对他百依百顺,十件事顺了他九件,第十件不顺他,他会怎么样?会大哭大闹。你又没有原则,他一发脾气你又说什么?好了好了,给你买!那他就攻城略地,你是会节节败退。所以教孩子就要从夹菜开始。小地方大学问,每个动作做出来都是给孩子学习的榜样。当今天你一夹起来,马上夹给你父亲:爸爸,多吃一点。你的孩子看了,会不会说:爸,你怎么都没想到我!不会,他看到自己的父亲在行孝道,他内心会很感动,因为每个人都有本善的心。《大学》里面说,「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做任何事,先后顺序对了,你这个道才建立起来。所以,你菜夹对了,你就教给孩子正确的为人子之道。所以,我们还是要循天道而行,要演出孝道,启发孩子本善之心。所以这个「自私」,现在找到问题根源,还是从孝道,还是从处处替人着想,我们父母当榜样。
  
   二、学习心得
   从《弟子规》总叙的内容来看,“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人。有余力,则学文”,我就深深地感受到了古圣先贤的高度智慧。为什么这个顺序?为什么是“有余力,则学文”?这就充分体现了教育的根本是“立德树人”。没有德,学什么文?我们从来都是说要“德才兼备”,要“品学兼优”,可见德行、人品是为人的根本,是第一位的。我们怎么不倒过来?倒过来就麻烦了,一个人有德无才没有关系,有才无德那就不得了了,那他害人的手段就更高明,让你防不胜防。可是,我们现在教育,最明显的问题不就是出在这里吗?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开始各种技能培训,钢琴、绘画、舞蹈、英语等种种培训班,父母更是乐此不疲,声称什么“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人生的赛跑不是一个短跑,而是马拉松长跑,“起跑”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为了做好这个起跑,全民总动员,全家人围着这一个孩子服务,除了学习,其它的什么都不干,什么为人处事,待人接物,都不用学。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享受的是星级服务。这不是拼尽全力培养出一个“有才无德”的人吗?更有可能,不是每一个孩子一培养就能有才的,他没有那天分,可能怎么培养也行,到最后还让孩子生怨恨心,那就有可能拼尽全力培养出一个“无才无德”的人,那更是麻烦了。小学、中学、大学何尝不是如此?“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其实分数不只是学生的命根,也是学校的命根。有几个学校不在乎升学率?可以说,为了升学率,有些学校是无所不用其极。学生的学习生活真的健康吗?正常吗?学生的德育学习完全流于形式,一到上面检查起来,就作假,称之为“整材料”。没有进行的活动,临时叫几个学生装下样子,拍拍照,配上文字,就OK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真的是如此。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现在孩子跳楼的少吗?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屡见不鲜。我们那个年代怎么没听说过有这么多学生跳楼的?其根本就是缺了德了,连最起码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悔伤”的道理都不懂,学出来有什么用?人不人,鬼不鬼,不死也是社会的负担。当然现在有了好的领导人,传统文化开始进校园了,很多学校做出了示范,让我们看到了一些希望,可是这个改变不是一代人可以完成的,需要几代人慢长的努力。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无非是起个头,这个艰巨的任务是我们的下一代,甚至再下一代所必须肩负的。如此,教育就更有它特殊的使命了,教育不做出改变,我们的孩子不会变,孩子不变,社会就不会希望,民族就不会有未来。
   愿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为人父母者早早地意识到这个问题。教育孩子首先扎好他们做人的根基,而做人的根基就是在于“孝、悌”。人生态度对了,就等于是人生方向找对了,方向对了,哪怕是走慢一点,迟早会到达终点。可是方向错了,无论你怎么努力,都到不了终点,走得越快,离终点越远,此生不是白忙活了吗?赚钱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夫妻俩就真的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吗?分数真的是有那么重要吗?教育孩子“孝、悌”真的就那么耽误分数吗?升学率真的就是学校生存的命根吗?应该把一个传统文化学校与一味追求升学率的学校做一个对比研究,几十年后,看看哪个学校培养出的有用人材多,谁对社会的贡献大。这些问题,其实不做研究,我们都能知晓答案,可就是做起来难,为什么?名利之心而已。所以,传统文化的学习应该从哪层开始最有效,从领导开始,从一把手开始。领导的观念不改变,只想着自己的功名利禄,那是什么都做不好的,而且这样的领导还会打压下面想真正为孩子们终生幸福着想的教师,他会认为这样的教师是不务正业。而恰恰相反,是我们大多数的教师在不务正业。“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传的什么道?解的什么惑?我们只觉得孩子一届比一届难教,一届比一届没有人情味,我们只在抱怨,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务本了吗?反正我认为我是没有务本的,那些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省骨干教师等各种光环,还曾经让我得意一时,现在看来,完全是“德不配位”。所以我现在再也不愿意放弃任何的机会抓紧学习,并且学以致用,争取做些弥补,免得最后退了休,却觉得一生愧对这三尺讲台。
  
   以上就是末学本周学习《细讲弟子规》第六集的心得体会,领悟不当之处,敬请大德们批评指正。
  
  

共 423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现在,有许许多多家长们的烦恼集中在孩子不爱说话、不喜欢与同学交流、喜欢“自说自话”,有的脾气粗暴,甚至还会打人……而最令家长们苦恼的是,不管老师怎么教导、自己在家里如何纠正,始终不见奏效。青少年孩子不听话,难管教,家长们应该如何教育问题孩子呢?现在的孩子教育问题不仅是社会学校的教育问题,更是家长的教育的问题。karen杨老师这篇学习《弟子规》体会之文,阐述有理有据,道理深邃,是教师和家长值得学习的好文。千秋大业,重要培养下一代,教孩子学文化,首先要教会孩子如何做人。三尺讲台,成就祖国合格的接班人的重地。面对当前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流的飞速传播,学生也在快速地接受纷繁复杂的事物,做好家庭与学校的交叉环节很重要。学习《弟子规》,提高自身素质。好文共赏!感谢赐稿!问好karen杨 老师!五一节日快乐!【编辑:林雨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林雨荷        2017-05-01 08:23:12
  学习《弟子规》,提高自身素质。好文共赏!感谢赐稿!问好karen杨 老师!五一节日快乐!
林雨荷
2 楼        文友:karen杨        2017-05-01 09:33:13
  五一快乐,假期都没有休息,雨荷老师辛苦了。
纯净纯善,心平气和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