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赣东北之旅 ——上饶市四县一市采风纪行
赣东北,意即江西省东北部,囊括了上饶、景德镇、鹰潭三个地级市。
谷雨时节到来之前,应江西省上饶市三清媚女子文学研究会之邀,河北省采风学会组织三十位知名作家,来到了素有“上乘富饶、生态之都”之美誉的上饶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采风活动。
这些作家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湖南,其中大部分来自河北省石家庄市、邯郸市、邢台市、保定市、张家口市、沧州市、廊坊市。
作家们在上饶市三清媚女子文学研究会和毛素珍会长的周密安排下,走进弋阳县、万年县、铅山县、婺源县和德兴市,领略了丰富的赣文化、吴越文化和徽文化;饱览了独特的秀美风光;步入了世界稻作文化起源地;感受了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教育,受到了心灵的洗礼。
如诗如画三清媚
当我们陆续从全国各地来到上饶站集合地点后,前来迎接我们的有三清媚女子文学研究会会长毛素珍、秘书长齐美琴、办公室主任戴时姿。初次见面,她们的真诚、热情让我们感受到,来到上饶,就像来到家,见到她们,就像见到了亲人。
在以后几天的采风活动中,我们又结识了副会长黄秋莲、龟峰写作营营长叶莉和工作人员唐翠芳、婺源《三清媚》文学村负责人朱婷婷。
当我问起何为《三清媚》的时候,得到了这样的答案,三清媚就是三清山脚下一群清新、清秀、清纯爱好文学的媚子。
三清媚女子文学研究会创建已经十年了,是由上饶市政协委员、市作协副主席毛素珍创办的,初期仅有三五人,如今的会员已经超过1000人,她们都热爱文学,自发组成了民间文学社团。
在她们当中,已经有4名中国作协会员,50多名省作协会员。最具代表性的是最年轻的中国作协会员,90后女作家杨怡。
阅读三清媚女子文学研究会会刊《三清媚》,欣赏大量的图片和文学作品,就像走进了充满诗情画意的景区,看到了令人心醉的景致。都说江南出美女,我去过江南的不少地方,走进上饶,让我一下子转变了观念,原来最美的女子在上饶,毛素珍会长的麾下真是美女如云啊。
她们并没有什么时髦的穿戴,没有浓妆艳抹。她们皮肤白皙,脸蛋儿水嫩,朴实、端庄、清纯、清秀,楚楚动人,呈现的是自然之美。是因为她们爱文学,受到文学的滋养吗?我看是这样的,正是文学滋养了她们的心灵,滋养了她们的精神,她们才会释放出耀眼的精气神。她们是我见过的最美丽、最动人、最可爱的女子。
这些媚子各有自己的职业,最大的爱好是文学。她们这种高雅的爱好,究竟能有什么好处呢?按照人们一般性的常识,好的文学作品能带给社会善良、希望和美好,还能滋养人的心灵。她们通过阅读和写作,应该有两大好处吧。一个是文学能够提升她们自身的气质,她们的修养、内涵和精神世界也会变得更加饱满和丰富。她们有的以后会成为人妻,成为母亲,更多的是已经做了母亲,母亲是对子女进行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和实施者,其素质直接影响着子女的品质,甚至影响着一个家庭、一个地区,乃甚一个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我想,这应当是另一点益处吧。
受母亲的影响,上饶市有很多孩子从六七岁就开始写作了,有的已经崭露头角,出现了很多令人欣慰的“文二代”。
从心里敬佩毛素珍会长,她站得高,看的远,不仅为上饶,也为更大的区域,组建了一支优秀的女子文学团队,其作用是万万不可低估的。
十年来,三清媚女子文学研究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过了不寻常的路,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毛素珍会长她们,先后在12个县市和两个开发区都设有写作营,还建有两家文学村,俗称文学庄园。
那天,毛素珍会长带着我们去了婺源县城附近的三清媚文学村,那是一栋具有徽派建筑风格的别墅,挂在门口上方的黑底牌匾,上书著名作家梁晓声题写的“《三清媚》文学村”几个黄色大字。这个文学村设有诗歌集会厅、散文会客厅、小说连载厅,还有几间客房,可住,可餐饮,可游览,可创作,并有专人管理和接待。这里的负责人是身材苗条的朱婷婷,我们的大巴车距离大门口还很远的时候,就已经看到她迎接我们的身影儿。
毛素珍会长感慨地说:“作家是善良的,文学是高贵的,文学是有价值的。我们也是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说法,我是第一次听到,从心里完全赞同。
2017年1月中旬,《女子眼中的上饶》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在这本五十万字的书中,汇集了近百名女作家创作的散文和随笔。字里行间,彰显了她们对大美上饶,对家乡的挚爱情怀。
中国作协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散文研究院院长冯小军把自己的散文集赠送给毛素珍会长,他在书内第一页的空白处写了这样的文字:“上饶三清媚女子文学研究会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偶然和孤立的,她是上饶这片热土社会经济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体现,是当地人民在实现了温饱之后追求高品质精神生活的体现,是民间力量(特别是妇女)以自己的方式推动我国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体现。”
中国作协副主席徐贵祥高度评价三清媚女子文学研究会:“中国的文学在这里受到注目礼。”
从毛素珍会长介绍得知,上饶市有760多万人,其中有1000多个爱好文学的媚子,以后要发展到10000多人。现如今,全国各地的许多女作家,也纷纷慕名要求入会,这足以说明了三清媚女子文学研究会的影响力之广和之深。
河北省采风学会会长张炳吉在留言簿写下了这样的文字:“祝三清媚女子文学研究会越办越好,培养造就更多的优秀作家。”
三清媚女子文学研究会,如感人的诗句,如醉人的美景,如盛开的花儿,如美妙的歌声。
可歌可泣方志敏
记得在上中学的时候,我们学习了革命烈士方志敏写的《清贫》这一课,从此,他的精神一直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内心深处。
那天晚上,在我们入住的宾馆会议室,河北省采风学会和三清媚女子文学研究会召开了座谈会。
弋阳县县委副书记刘伟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汪媛,县文联主席张宝莲,龟峰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海炬等参加了座谈会。
刘伟明副书记简要介绍了弋阳县的基本情况,他讲得最多的,还是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讴歌方志敏,缅怀革命先烈。
方志敏烈士是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人,中国共产党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独创了一支红军部队,建立了赣东北根据地,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被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根据地,还得到中央的充分肯定。这个根据地涉及闽、浙、皖、赣50个县,100多万人,秩序井然,经济繁荣,还发行了股票,足见方志敏的智慧、才华和卓越的领导能力。
1935年1月15日,方志敏和参谋长粟裕带领800多人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但是,方志敏并没有随部队走,而是返身回去,去带还没有冲出重围的部队,两次放弃生还的机会。不幸的是,1月24日,他不幸被俘人狱。他在狱中坚贞不屈,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名著。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牺牲的时候才36岁。
从刘伟明副书记的介绍得知,当年,方志敏闹革命的时候,弋阳县还不到10万人,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9288位。当时的曙光在哪里?谁也不知道。他们都是凭着一种信仰和执着追求,在黑暗中,在艰苦的岁月里,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时隔80多年,家乡的人民没有忘记方志敏,没有忘记那些革命先烈。
1977年9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方志敏纪念馆开始建设,并于1978年9月落成。
在汪媛部长和张宝莲主席的陪同下,我们来到方志敏纪念馆,缅怀方志敏烈士。
进入大门,首先看到的是高大的方志敏塑像,他身穿军装,肩头披着军大衣。基座正面刻着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金色的“方志敏烈士”5个大字。基座背面刻有叶剑英元帅的亲笔题诗:
“血战东南半壁红,
忍将奇迹作奇功;
文山去后南朝月,
又照秦淮一叶枫。”
雕塑的两侧分别摆放着鲜红的党旗和入党誓词。在台阶两侧的墙上,雕刻着长长的浮雕。
这里已经成为从国家到地方十多家单位的教育基地,其中有中宣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江西省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基地和火箭军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等。
在弋阳县城还设有方志敏大道,我们来的时候,曾经路过这条大道。
我们在弋阳县参观方志敏干部学院建设项目的时候,讲解人员告诉我们,等2018年秋季建成后,将整合上饶丰富的红色资源,深入挖掘“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的方志敏精神,打造传承弘扬井冈山精神和方志敏精神的重要阵地,打造全国知名的理想信念教育基地。
想起著名律师、诗人韩英伟送给我的诗集《开国元勋英模颂》。这本诗集分为四部分,共155首诗歌,分别是开国元勋、开国军事家、毛家英烈载史册、百名模范英雄人物,每首诗歌都配有人物照片或画像,后面还有简介。毛泽东主席的侄女毛小青为这本诗集题写了书名。《人民日报》专题发表了评论文章,对诗集给予了高度评价。重点强调:“尊重英雄、歌颂英雄、怀念英雄应该是我们民族的主旋律。”
在《开国元勋英模颂》这部诗集中,韩英伟写下了“开国军事家之方志敏”,诗歌是这样写的:
“正宫无意到湖塘,
体弱有情成国殇,
笔下行云救民族,
胸中战术谱篇章。
赣州惨案浴血火,
弋横暴动歼豺狼,
面对生死不变节,
清贫精神难相忘。”
方志敏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建设好祖国尽职尽责。
我们不能忘记,在中华这片热土上,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千千万万个仁人志士,革命家和民族英雄,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用鲜血谱写了一篇篇悲壮激越的历史篇章。
我们应当学习方志敏,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和民族英雄的遗志,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坚定理想信念,永葆本色。
我们应当饮水思源,尊重、敬仰、崇拜、感念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因为他们是我们的民族之魂和精神力量。
奇观奇景好风光
吃过早餐,我们兴致勃勃地乘车前往龟峰风景名胜区采风。
龟峰写作营营长叶莉特意让我乘坐她的小轿车。她在车上告诉我,进入龟峰景区后,要走很远的山路,她让我直接去写作营,已经安排写作营的唐翠芳在景区门口等我。
到了龟峰景区门口,小唐陪同我坐上观光电瓶车,直接来到清水湖服务点,来到龟峰写作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在龟峰写作营门口上方悬挂着牌匾,上书著名作家梁衡题写的“龟峰写作营”5个金黄色的字。在门口右侧的牌子上,刻有《解放军文艺》龟峰创作基地11个红色的字。
龟峰写作营分内外两间房,每间的面积有15平方米左右。外间的画案上摆放着笔墨、宣纸和镇尺,还有放满书的书柜,里间放着书架和茶桌茶具。在里外间的墙上都挂着国画,房子中间有木质隔断书架,分为数层格子,上面摆放着《三清媚》等书刊,《三清媚》杂志可以翻阅,也可以带走阅读。
小唐忙乎着为我沏茶倒水,我们边喝边聊,知道了她的不少事情。小唐的家在湖南省永州市,从永州市到弋阳县有700多公里。她是来弋阳县打工的时候,结识了意中人,并已结婚生子。她告诉我,刚开始的时候,她的父母亲担心她,不同意她嫁的这么远,后来才同意了。她的爱人去永州接她的时候,父母和她都流泪了。婚后,她和开大货车的爱人带着孩子,每年至少两次回湖南看望父母。
听了她的话,我告诉她:“我的女儿和你一样,从京城嫁到德兴。我女儿在北京的时候,常常和我说起铜都德兴的大茅山、笔架山、梧风洞和白鹿的故事,还说起那里的铜矿采矿车很大,大轱辘的直径就有3米。她所知道的比北京的还多还细。我越来越理解你和我的女儿了,为什么要远嫁上饶。”
陆续有游客进入写作营的屋内,欣赏国画,翻阅书刊,拍照留念。每当游客进来,小唐总是不厌其烦地起身接待他们,回答他们的提问。
过了一会儿,毛素珍会长来了,我们聊起了三清媚,知道了她创办三清媚女子文学研究会的初衷与艰辛,成功与喜悦,发展与前景,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看看时间还早,采风的作家们还在山里,毛素珍会长安排小唐陪着我,乘坐门前的游艇,去欣赏龟峰的美景。
游艇在清水湖面缓缓前行,龟峰最经典最美的景致扑面而来:青山碧水,奇山怪石,梦幻传说,鸟语蛙鸣,真乃如梦如幻。龟峰,默默无语,却永不停息地为世人演绎着最壮观的风景。龟峰那幽、奇、险、秀浑然一体的个性美和独有的特色,令人神往,令人赞绝。
我们穿行在湖面上,眼前澄清碧绿的湖面,宛如一块硕大的镜子,里面有蓝天、白云、阳光、卧坡桥、毛竹、龟石和四周葱绿的山。又如一块浑然天成,灵气逼人,光滑细润,晶莹剔透,硕大无比的天然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