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赣东北之旅 ——上饶市四县一市采风纪行
开游艇的司机很热情,显露出山里人的朴实和厚道。他对龟峰的了解,如数家珍,让听者如醉如痴。
他自豪地说:“我们龟峰,有三十六峰八大奇景,无山不龟,无石不龟,人家都说龟峰是天下稀有的。”
随着游艇环绕湖面而行,他引导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山上奇峦如画,象形独秀的奇石,那些奇石置身于鲜花盛开的苦槠树的怀抱。他就像介绍朋友那样,把它们逐个儿介绍给我们:神龟迎宾、老人神龟互祝长寿图、老人峰、寿材峰、回首狮、老鹰戏小鸡,还有猩猩石......他一边介绍着,一边向我们讲述着遥远的传说和古老的故事,把我们的思绪带进了梦幻般的天地。
曾经去过四川的蜀南竹海,在那里也有“百龟拜寿”的珍奇景观。蜀南竹海距离革命烈士江姐的家乡100多公里,我们乘坐大巴去蜀南竹海的时候,行至自贡市,特意到江姐故居缅怀这位伟大的女性。
龟峰和百龟拜寿都是神秘的大自然演绎出的天下奇观,让人赏心悦目。
方志敏和江姐,都是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而英勇牺牲的,我们应当永远感恩于他们。
在龟峰景区,还有一景,新颖独特,可谓天下奇观,那就是前面提到的龟峰写作营。
敬佩三清媚女子文学研究会和毛素珍会长,她们有如此高瞻远瞩的眼光,在这里开辟了文学阵地,让游客在这里受到文学的熏陶,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染。
赞叹上饶市龟峰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他们有如此浓厚的文学情怀和长远的眼光,为文学事业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园地,打造了又一片靓丽的景观。
龟峰写作营,宛如清水湖畔一颗耀眼的明珠,绽放着奇光异彩,让龟峰旅游文化增添了无尽的广度、深度和文化底蕴,更让龟峰景区这幅巨大的水墨画又多了几分淡雅的神韵。
家风家训传家宝
我们在上饶采风的时候,家风家训教育不断灌入我们的脑子。
万年县珠田乡越溪村就有这样一个文化馆,馆名是“珠田乡家风家训文化馆”,面积大约有200多平方米,文化馆背靠珠溪河。
踏上十多级台阶,进入馆内,家风家训文化一览无余。
文化馆以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廉洁修身齐家”精神为主线,通过族谱、图片、文字介绍这些形式,向人们展示了珠田乡境内10个姓氏中8个姓氏的家规家训。这些厚重的家规家训,一直由他们的后代子孙传承下来,主要内容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与此同时,还展示了各姓氏族谱中有记载的典型历史名人简介,其中汇集了方克勤、洪皓、韩信、张良、杨业、程咬金、郑板桥、王羲之等书画大家、历史名人的生平简介。此举,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铅山县的家风家训教育,也是很有特色的。我们在葛仙山乡采风的时候,葛仙山景区党工委书记、葛仙山乡党委书记江文向我们介绍了以欧阳修家训和颜回家训为切入点,让这些传统文化进小学,进中学的举措。他说:“传承家风家训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要从娃娃抓起,教育孩子们积极向上,与人为善,崇礼尚德,把这些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目前,全乡已经有3000多名中小学生受到教育。将来,孩子们长大成人了,要让他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葛仙山乡人大主席叶福春陪同我们,到陈家坞村瞻仰了具有数百年历史的欧阳宗祠,领略了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文化。
欧阳宗祠门口立着一块牌子,上面有欧阳修画像和简介,还有欧阳家训:
“兄仁弟义,父慈子孝。
视叔犹父,视侄犹子。
琴瑟静好,妯娌和谐。
勤俭治家,公平处世。
耕读为本,礼义为门。”
随后,大家乘车前往该乡余源村,参观了孔子的弟子颜回后裔祖居地,已经有数百年历史的全木质结构颜家老屋,还有石制旗杆基座和古老的农具。
自古以来,好的家风家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该大力弘扬的。这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安世之道。好家风,不仅是道德的支撑和激励一个人勇往直前的力量,而且能够牵引一个民族成长进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通过一代代家庭长辈的言传身教和家风传承,深入到了每个人的血脉中。
家风家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蕴含着比较深刻的思想、丰富的内涵,植入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根、善良之根、情义之根、文化之根。万年县、铅山县,乃至上饶市各县市,紧随时代脉搏跳动,通过开展家风家训教育,引领崇德向善,奋发向上的时代风尚,把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落实到了实处,真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好事啊。
可亲可爱山里娃
我喜欢山里的孩子,他们不仅仅朴实、憨厚、吃苦、懂事、认真,而且自强、坚强、诚实、爱学习。他们在求学的路上,比起大城市的孩子们,又多了一分艰辛。
山里的孩子,有很多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去了很远的城市打工,日常生活全靠爷爷奶奶照顾,去上学的时候需要自己去,自己来照顾自己。曾经去过不少山区,在那些窄窄的,蜿蜒起伏的山路上,经常会看到三三两两小学生结伴儿行走在上学的路上。
从电视、报刊和网络上,我也经常看到相关的报道。山里的孩子,不仅要翻山越岭走十几里,几十里山路去上学,还要自己带着粮食或者干粮,小小的年龄要自己做饭吃。有些地方的孩子上学,还要冒着生命危险,攀爬云梯,过铁索桥和钢丝桥。
我们在上饶采风的时候,尤其是进入山区后,我就特别关注这里的孩子们。
让我欣慰的是,一路采风,经常会遇到黄色大鼻子校车,有的是幼儿园的,有的是学校的。
万年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邓荣军向我们介绍县里的情况时,说到万年县有100多部校车,专门用来接送偏远地区的孩子上学。
万年县齐埠乡星明村是个小山村。我们在星明村采风的时候,就看到了一辆校车接送孩子。在村委会的后面,坐落着星明村完小,还有幼儿园,两栋大楼在一个大院内,都很整洁漂亮。
那天,我们到铅山县葛仙山乡采风的时候,晚上在乡政府食堂吃完晚饭,乡里安排我们住在乡里的一家小饭店。
第二天,我们走出小饭店集合的时候,我忽然发现附近有不少小学生,无意中看到,小饭店隔壁就是葛仙山乡中心小学。
在学校对面,有几家包子铺,有的卖大包子,有的卖小笼包,不少身穿校服,戴着红领巾,背着双肩包的孩子们买来包子或者大馒头吃,还有的端着碗喝稀的。
正在这时候,忽然看到一个年过五旬,脸上布满岁月沧桑,胡子有些花白的人,骑着电动三轮车来到学校门口,车停稳当后,从车上下来两个孩子,个子高点儿的是女孩儿,十多岁的样子,个头矮一些的是男孩儿,年龄要比女孩儿小一些。这两个孩子下车后,走到靠墙的地方,每个人的手里都拿着两个大包子吃起来。问过送这两个孩子的人得知,这两个孩子是他的孙女和孙子,他的儿子儿媳都外出打工了,春节才回来,每次住不了几天就走了。孩子的生活,都是他和老伴儿来照顾。
几个小男孩儿跑了过来,说笑着,打闹着,跑到我的跟前,我赶紧拿出照相机,要给他们拍照,其中一个小男孩儿伸出胳膊,举起小拳头,伸向镜头,顽皮地对着照相机笑个不停。拍照之后,那个小男孩儿和他的小伙伴们围住我,从照相机的屏幕看他们自己的照片。这时候,又有几个小姑娘围了过来,其中一个女孩儿,身穿浅粉色上衣,肩背书包,胸前挂着小牌儿,右手拿着折叠雨伞,左手伸出食指和中指,比划出“V”形,斜着身子,歪着脑袋,甜甜地笑着,让我给她拍照。我喜欢这些孩子们,看到他们围拢在我的身边,自己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少年时代,赶紧让齐文进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合影。
一个女孩儿看到我胸前的胸牌后,微笑着问我:“你是哪里的?”
我说:“我是北京的。”
“那你去过天安门广场吗?”
“去过,你呢?”
“没有,将来我要是考到北京上大学,就能去了。”
“我相信,你的愿望会实现的。”
听了我的话,她就像小鸟儿那样,和同伴儿们一起,欢快地跑进了学校的大门。
记得在婺源县源头古村采风的时候,我到一家小店买红豆杉籽手串儿,只见一个七八岁的女孩儿正在小桌子上写作业,尽管来店里问价,买东西的人络绎不绝,可那个女孩儿始终专心地写作业。店家女老板看到我胸前挂着的胸牌儿后,对我说:“我的女儿上小学二年级,对学习可认真了。她最爱写作文,我能加你微信吗?以后请你辅导我的女儿写作文。”我当即答应了下来,与她互加了微信。接着,她又说:“我们县有个进士村,古代的时候,出了20多个进士,你们去过吗?”我回答:“我们下午就去。”
三清媚女子文学研究会非常关注孩子们。2016年寒暑假期间,她们通过关工委,从各县市选了240名留守儿童或孤儿,每县市20名,共安排了三期,每期九天,采取接力的方式,组织孩子们到各县市写作营转一转,还为他们配备了文学妈妈。此举,让孩子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使他们从小就受到文学的熏陶,接受人类文化精品的滋养,为养成良好的文化素养和人格修养奠定了基础。
感恩感念记心间
这次走进上饶的采风活动,是由河北省采风学会具体组织,上饶市三清媚女子文学研究会接待和安排的,并得到了5个县市的热情支持,为我们张罗了一顿顿丰富的文化大餐,使得我们汲取了丰富的养分。我们从心里感念组织者、接待者和热情的人们。
那一幕幕感人的瞬间,那一幅幅动人的景致,那一张张微笑的脸庞,那一句句亲切的话语,不断在我的眼前浮现,在我的耳畔萦绕。
暂短的7天采风活动,各地作家们就像勤劳的蜜蜂,采集了大量的花粉,他们回到自己的家里后,正在精心酿蜜,来回报上饶人民。
美好的回忆,已经深深地贮藏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文友们彼此结成的情义,如今依然,鲜花盛开,芳香传深情。
第一束花,那是策划之花。
河北省采风学会在组织各地作家来上饶的时候,专门印发了通知,组成作家赴上饶采风团,开通了微信群,确定了集合地点,进行了细致的安排。河北省采风学会会长张炳吉担任本次采风团团长,作家温淑兰(海蓝蓝)担任副团长,齐文进担任秘书,负责具体的服务工作。为便于管理,30名团员被分成三个小组,推选了各组组长。
上饶市三清媚女子文学研究会会长毛素珍,亲自联系各个县市和景区,对吃、住、行、看等各个方面都做了精细安排。我们每到一处,都有人迎接和送别。
整个采风活动,安排周密,衔接有序,内容丰富,安全圆满。
第二束花,那是规格之花。
这次在上饶采风,我们走进了5个县市,每个县市都有各级领导干部出面接待,文化、广电、文联、景区等部门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为我们采风提供了便利。足以看出,各县市的接待规格是比较高的。
他们的音容笑貌,时至今日,始终浮现在我们眼前,他们分别有:弋阳县县委副书记刘伟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汪媛,县文联主席张宝莲,龟峰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海炬;万年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邓荣军,县政府党组成员江培祥,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树平,县文广新局局长徐钦泽,县文联主席方庆;铅山县葛仙山景区党工委书记、葛仙山乡党委书记江文,乡人大主席叶福春,乡党委副书记徐杰清;德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建华,市文联主席程志;婺源县赋春镇原党委书记李红锋。
正如毛素珍会长介绍的那样,在上饶市各级领导干部当中,有很多人爱好文学,有文学情结,还有不少人笔耕不辍,一边从政,一边创作,他们都从不同的角度,对三清媚女子文学研究会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在采风期间,他们都来参加采风座谈会,陪同我们采风,他们还与采风团的作家们互相加微信,彼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第三束花,那是交心之花。
来自京津冀晋湘的作家们,大都是第一次相见,在采风期间,作家们逐渐熟悉,成为好朋友。河北省采风学会要求,参加采风的作家,要在5月5日之前上交采风文学作品,有些作家已经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在行进的大巴车上写诗作词,特别是最年长的刘洪云大姐和张炳吉会长共同创作了歌曲《上饶之韵》,她还用葫芦丝演奏了这首歌。
各位作家还与上饶市三清媚女子文学研究会的领导成员,与相关县市的有关领导干部和作家代表相识、相知。通过多种途径交流和交心,上饶市各级领导干部热爱文学,善待作家,朴实无华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第四束花,那是传播之花。
上饶市和五个县市的电视台、报纸和网站,都对河北省采风学会组织的作家采风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
采风团所到的饭店、乡村、景区和会议室,都有欢迎作家采风的电子滚动屏幕、红色横幅,还有大屏幕。
河北省采风学会会长张炳吉,每天晚上不论多晚,他都不顾疲劳,及时写报道,通过采风网实时发布图文并茂的报道。采风活动结束后的第二天,他回到石家庄后,不顾旅途疲劳,撰写了《依依惜别的山水——江西上饶采风录》《致三清媚女子文学研究会及毛素珍会长的感谢信》。
第五束花,那是真诚之花。
我们在上饶采风期间,三清媚女子文学研究会会长毛素珍和黄秋莲、齐美琴、戴时姿等,接站送站,一路奔波,四下联络,陪同采风,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从而确保了采风各项活动的有序进行。
开大巴的司机华群威师傅,从接站到送站,天天与我们朝夕相处,他娴熟的车技,热情的服务,让我们不由得心生敬意。
记得那天上午,我们刚到大茅山景区,毛素珍会长就接到了电话通知,让她去上饶市开会。从大茅山到上饶市会议地点,往返要200多公里,没有专车相送,她只好让景区的车送她到德兴市,再乘坐公共汽车去上饶。让人没想到的是,毛素珍会长晚上又赶了回来。
大家也许还记得,我们到德兴市和婺源县采风的时候,采风团里来了一位摄影师,忙着为大家拍照。他在对焦距的时候有个明显动作,他的头部跟着照相机上下寻找最佳拍照角度,反复几次才拍照。他就是毛素珍会长的爱人杨志坚,在地税部门工作,是利用假日来为大家服务的。这是毛素珍会长在婺源站送别大家之后,剩下我们五个跟着毛素珍会长去上饶的车上得知的。这次采风活动,毛素珍会长和爱人、女儿一家三口齐上阵,为大家服务,着实的令人感动。
面对这些辛苦繁杂的组织和接待工作,在我们眼里,也许是困难,也许是麻烦,也许是负担,可在毛素珍会长她们的眼里,却是责任、义务和快乐。她们精心谋划,周密安排,热情接待,从而确保了采风活动的圆满进行。
她们和那些为人类幸福而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人一样,是值得我们浓墨重彩赞美的。
第六束花,那是使命之花。
在我们即将结束上饶采风活动前,上饶市三清媚女子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黄秋莲向我们每位作家郑重地颁发了聘书,我们分别被聘为《三清媚》文学村村民。
我们感到这个聘书的分量很重,其中包含着情义、信任、责任和期盼,我们会不负众望,用诗歌,用散文,用激情,为上饶而歌,为三清媚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