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韵今弹】煮酒论诗词 黄粱梦似醒非醒(作品赏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编者按】才华横溢的李白同志始终不被权贵重用,让一个宦官和妃子阻挡终于没有能施展出自己在政治方面的才能,大多人认可这个故事。作者通过一些例子认为一些理由对于李白这样一个名人很可能是杜撰的,“李白在待诏翰林时,仍旧和一些人喝酒,毫无组织纪律,”觉得言行无状,得罪权贵,被权贵赶走是迟早的事。无论是哪种情况,这件事就占了《李白传》的主要篇幅。而李白也确实在那一年的秋天,和杜甫、高适一起在梁、宋间游玩,并且在那年冬天,李白在齐州紫极宫于道士高如贵前受道箓成了认证过的道士。在这种情况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作者认为“诗中的‘白鹿’是回到仙境的乘骑,现在的诗人尽管已经从梦中(仙境)出来了,但他还是希望有机会能再次回到仙境中去。只是他也知道目前那种情况下,要想回到那个仙境的唯一方法是‘摧眉折目’,可他不愿意那样做,‘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那为什么说诗人希望能再次回到梦中的仙境呢?诗人只是把‘白鹿’放到‘青崖’间,并且这个放是‘且’,是‘暂且’,不是永远不要了,是将来要是有机会,他还是会乘着它到仙境中去的(须行即骑访名山)。要是真如一般理解的那样,他就应该说:‘永放白鹿青崖间,骑上毛驴访名山’了。”作者觉得“诗人还是很留恋那个梦的,甚至他非常不愿意从那个梦中醒来。他只是不喜欢要重新进入梦的方式,所以暂时把鹿存了起来,以便等待将来有机会他好借此再次进入那个梦。”李白也许真的不像许多诗里描绘的那么洒脱,他还是希望进入仕途完成自己的宏伟梦想。全新的理解,让人耳目一新。推荐共赏。【编者:水之梦】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05080006】
1 楼 文友:水之梦 2017-05-02 17:38:39
才有所用,被人赏识,也许大多人希望这样。才华横溢的李白也许不甘沉落为仅仅做一个诗人吧。本人理解有限,编辑不到位的地方敬请作者谅解。谢谢您的来稿,祝您写作愉快。
在美面前,万物平等。
回复1 楼 文友:风之丐 2017-05-02 21:24:17
谢谢点评,辛苦!
2 楼 文友:叶舞风 2017-05-08 09:48:09
关于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我与作者的观点基本一致,李白并不是厌恶官场,清高而去的,而的确是不得已而后做的高姿态离开的,充其量也就是个狂妄文人,并不懂得怎样钻营为官,还有些小人得志、得意忘形的意思。除了欣赏李白的诗歌,我并不欣赏李白的为人,当然,我喜不喜欢都是个人的事情。其实我一直还有一个观点:李白是暗恋杨贵妃的,这点可以从“清平调”可以看出端疑,当然,这也是个人以为的事情。总之,他的离开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
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回复2 楼 文友:风之丐 2017-05-08 10:14:34
李白、杜甫,他们的诗才确实很高,可他们是典型的文人,不是政客,他们觉得自己可以拯救世界,其实要真让他们治国,国家比李林甫治理下还要乱吧?好在没有得到的就是最好的,没有机会掌权,也就给后人以想象。
3 楼 文友:叶舞风 2017-05-08 09:52:00
关于这首诗的理解,我也分三部分,段落跟你一样,但是这个梦,并不是真梦,而是一种希望的得以实现,梦前——是听说天姥山的传奇故事与景色想去看,梦寐以求的姿态;然后亲自去登临天姥山,梦的实现,最后看完以后的一番感想,人啊事啊权贵啊都是浮云,哪有登临这里怅然呢?“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他的真实感想,也是一种自我安慰。可怜见的,文人自有一番自我安慰的能力。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
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他的真实感想,也是一种自我安慰。可怜见的,文人自有一番自我安慰的能力。
回复3 楼 文友:风之丐 2017-05-08 10:15:47
是另一个视角!
4 楼 文友:叶舞风 2017-05-08 09:53:05
以上观点在还没有完全看完你的作品时候想到的,生怕看完以后认同你的观点而忘了我的观点,所以先写下来。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
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5 楼 文友:叶舞风 2017-05-08 09:57:03
好些天不在网络,但是你的赏析我必看,还有一篇我留着明天再看,好东西不能囫囵吞枣,吃不出味道那就太可惜了。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
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