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天地事】忌讳也是一种民俗(征文·随笔)
我们陇南,民间把“忌讳”也称作“记古”。由于风俗习惯,或个人的某种原因,对某些言语或举动有所顾忌,时间长了就形成一种了禁忌;对某些会产生不利后果的事情,力求回避,不许说不吉利的话,也就成了一种禁忌。当然,一些忌讳,也与封建迷信有关系。
我们陇南,民间忌讳很多,这里收录一部分,以飨读者。
子女忌讳呼唤父母亲的名字,晚辈忌讳呼唤老辈的名字。这个忌讳,在全国是通行的。
忌讳言人生理缺陷。这是一个很好的忌讳,尊重有生理缺陷的人,是一种社会公德。
忌讳“四”,因“四”与“死”是谐音。这个好像没有道理。
忌讳“七”和“八”,“七不出,八不入”,不知道是什么来历,好像也没有道理。
忌讳产妇未满月入他人屋;忌讳孕妇探望坐月子的妇女。前者因为“身子不洁”,后者会把月婆子的奶采走。孕妇会把月婆子的奶采走,似乎没有科学道理,但民间都深信不疑。倘有孕妇不懂,犯了忌讳,必须做一碗饭给月婆子送去,表示“还奶”。
孕妇忌食兔子肉。因为惧怕出生的孩子是兔唇,这个也没有科学道理,但为了下一代健全,倒也能够接受。
忌讳孩子吃鸡爪子。说将来上学,写字的时候手会发抖。这个也没有科学道理。
忌讳大年初一或家遇喜事摔碎东西,认为极不吉利。这个也没有科学道理,大概与人逢喜事精神爽有关,摔碎东西会破坏好心情。
忌讳入殓时小孩临棺;忌讳入殓时人影入棺。这个也没有科学道理。
忌讳石臼、磨盘、碑牌奠基造屋。不知道是什么讲究,大概是认为把这些东西当基石,有亵渎之意吧?
忌讳女人坐庭门。估计是因为女人“身子不洁”,怕亵渎门神吧?不管怎么说,坐庭门是不雅的举动。
忌讳坟地取土。可能是出于对逝者的尊重,也可能是举怕鬼魂来找麻烦。
忌讳在庙宇旁边砍树。这是出于对神灵的敬畏,惧怕神灵报复。
忌讳大年初一扫地、使用针剪。认为扫地会把一年的好运扫走,使用针剪会辛苦一年。
忌讳大清早骂人。什么时间骂人都不对,但大清早被人骂,可能会影响一天没有好心情。
忌讳说人短处: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这倒是一个很好的忌讳,可惜有些人并不照做。
忌讳坐在别人的帽子上。对人头冠的尊重就是对人的尊重,这个忌讳也很好。
忌讳在别人家门口吐唾沫、吐痰、擤鼻涕。这个忌讳也很好,不仅尊重人,也讲卫生。
忌讳用大葱蘸蜂蜜吃。这个忌讳很可笑,没有这种吃法。
忌讳在村子里唱山歌。在山坡林地,什么不堪入耳的都可以唱,为何在村子里不能唱,因为村子就是社会,有老幼尊卑之别。
忌讳在家里吹口哨。这个不知道是什么讲究,大概认为吹口哨是二流子吧?
忌讳父子猜拳。因为猜拳时会脱口说出“哥俩好”,闹出不伦的笑话来。
忌讳在老人或小孩面前说脏话。这个也是很好的忌讳,尊老爱幼。
忌讳听见狗哭、猫头鹰叫;忌讳看见蛇交配。认为听见看见了这些会死人。这个也没有科学道理。
忌讳把钟表作为礼品送人。因为“送钟”与“送终”谐音。
上述忌讳,并没有明文规定,都是老辈给晚辈口口相传,约定俗成,心照不宣的。现如今,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除了社会公德方面的,其他的忌讳越来越被人淡忘了,毕竟,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