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里住了外国AFS交流生
放学回来,孩子带回一张表,是学校招募AFS交流生寄宿志愿家庭的申请表。
让家里住进一个外国人,是我们从来没有想象过的事情。中西文化会冲突吗?语言交流、生活饮食习惯上会适应吗?我和老公都不怎么主张申请,可孩子非常执着,急得都快哭了!哎,既然孩子这么积极,那就申请吧,估计填了也是白填,僧多粥少,十有八九选不上。
几天后,接到学校老师的电话,一番电话沟通后,通知要到家里考察。儿子听说老师要来,竟一个人将卧室、书房收拾得整整齐齐,并且主动搬进书房,让出卧室。真令人刮目相看!要知道以前请他干点家务活,比刘备请诸葛亮出山都难啊!
“无心插柳柳成荫”,申请竟意外成功了!孩子高兴得眉飞色舞!周五晚上,怀着忐忑的心情,等待家庭“新成员”的到来。门一打开,眼前出现一位阳光、帅气的小伙子,黄头发、蓝眼睛,个子很高,至少有一米八,阳光般的笑容,礼貌之中带点害羞,他用中文说着“你好!”他名叫Fabio,来自意大利。Fabio将巨大的箱子推进卧室,将箱子一打开,不禁大为惊叹,满箱的衣服叠得整整齐齐的!这初次的良好印象,让我们对这个异国孩子产生了好感,也深为感叹,外国的孩子独立性还真强,才17岁就独自来到中国,而且是那么彬彬有礼、爱整洁!而同样的年纪,我们的独生子女,还处在父母的万般宠爱之下,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别说出国,就连独自出个远门都怕丢掉!
从此之后,我们暂时告别“独生子女”家庭,孩子上学、放学有了伴。家里的语言也从一种变成了中英意三国语言。儿子自然不用说,满口都是叽哩呱啦的英语啦,令我惊讶原来这家伙的英语这么厉害!老公以前一直用Skype与老外进行口语交流的,现在家里住了外国人,干脆下班一到家也改说成了英文。只有我这个“哑巴英语”的人还在说中文,听到他们三人说得哈哈大笑时,而我听不懂,只有独自郁闷!
因为语言、习惯的问题,家里弄出了很多有趣的笑话。Fabio搬来的第二天早晨,一起床更与我们用中文打招呼,“晚上好!晚上好!”我们赶紧纠正现在是早晨,应说“早上好!”有天一起床,他便直接拿起包子大口吃起来,我们感到纳闷,后来一问,原来意大利是餐后刷牙,与中国的早晚刷牙习惯不同。Fabio一直跟我们说很喜欢吃辣,于是,我从饭店里点了一份酸菜鱼,谁知他刚吃了一口,便连伸舌头、挤眼睛,“Toohot,toohot!”我们哈哈大笑,这仅仅是微辣,还不是最辣啊!看来中国的辣确实名不虚传!
Fabio很喜欢交朋友,特别喜欢运动,虽然到中国才一月之余,却已认识很多国家的朋友。一到周五,便出去与朋友见面玩去了;周六、周日更不用说了,篮球、足球、羽毛球……一刻也闲不住。更令人惊讶的是,有次我们在万达广场散步,看见轮滑的培训班,Fabio便拿出一张名片,说轮滑教练也是他的好朋友。对比中国孩子,还真截然不同!看看我的孩子除了学习成绩外,其它一切都是次要的;每天起早贪黑,家庭作业每晚十点完成就算早的,休息日更是闲不住,校内作业、校外补习班,压得气都喘不过来。国庆长假出去玩了3天,回来作业就来不及做了。对于这一点,我们只能跟孩子说,中国的国情与欧美国家不同,我们要吸取他们的优点,但不能羡慕他们的轻松,为了闯过三年后的高考这一关,必须静下心来努力学习!
自从Fabio来到我们家,生活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孩子有了伴,不再孤独,孩子身上的独生子女共的缺点在逐渐消失。孩子学会了体谅、照顾别人,懂得了分享食物,做事变得有条理性,在沉重的学业中,仍能保持开朗、阳光的心态。学校开设了小语种的校本课程,孩子不假思索地便选择了意大利语。这样意大利孩子学中文,中国孩子学意大利语,刚好达到相互学习。
这是个有趣的家庭,三个黑头发的中国人,与一个黄头发的意大利人组成了一个“家”,虽然多了一份责任和辛苦,但更加幸福、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