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爷弄孙
寒爷刚从三尺讲台退休下来,儿子儿媳就乐滋滋地把孩子扔给寒爷,两口子一起去了东莞某电子厂打工去了。
寒爷姓王,叫王令寒,今年4月20日刚办完退休手续,告别了热爱了大半辈子的讲台和讲台下那些可爱的学生后,从校园东墙边那棵小桂花树的树杈上,取下那辆除了铃子不响浑身都响的自行车,吹着口哨回了家。
寒爷的家在县城郊区的长坪村,就在烈士陵园后面那一长排土木结构的瓦房里。那是一溜四间瓦房,原先就只有一个大门,前年儿子想分开单过,寒爷便在右当头又开了一扇门,使原本好好的一家人,硬生生地分成了两家。
寒爷虽然同儿子分开家离开伙了,可是,家俱依然是共用的,孙子洋洋却是一嘴吃着两家饭,谁家饭先熟他就先吃谁家的。多半时间还是跟爷奶吃和睡。
寒爷一退休,儿子东来和儿媳吴丽可高兴了,两口子一合计,就把三岁多的儿子洋洋扔给了公婆,两口子一身轻松地去了东莞。
寒爷喜欢孙子,平时因为学校忙,没时间跟孙子亲热,多半都是老伴李庆秀带孙子。寒爷想,这下好了,他可以在家专职带孙子玩了,再也不会有其它事情牵绊了。
每天上午,寒爷喂洋洋吃完早饭后,就把洋洋驮在脖子上,一路哼着小曲,去了城西边的集镇。
寒爷之所以没进城区而在城外那个集镇上玩,皆因集镇上熟人多些,车辆少些,相对于城区要安全些。
寒爷为了让洋洋能安静一些,寒爷便给洋洋买了一袋旺旺雪饼和一瓶娃哈哈喝着,他则蹲在街边看别人下棋、斗地主,看着时间快到吃饭点了,又重新驮着洋洋,哼着小曲回家,周而复始,每天如此……
“五•一”节的上午,寒爷又驮着洋洋去了集镇,洋洋对集镇上的热闹已不怎么感兴趣了,哭着闹着要爷爷带他进城里去玩,寒爷哄不住孙子,只好顺着孙子的意思,驮着孙子进了城。
相对于集镇来说,城里就繁华了许多,也热闹了许多,洋洋高兴得又是拍手又是跳,寒爷只好跟在孙子的身后,猴着腰护着洋洋,不断地说着:“慢点儿,别跑……慢点儿,别跑……”玩好了,也累了,准备回家时,洋洋突然跑进一家花圈店,指着那花花绿绿的花圈要拿着玩,店主吓唬洋洋说:“这东西可不是随便玩的,得拿钱买才行。”于是,洋洋便哭闹着要爷爷买,寒爷实在哄不住孙子,只好挑了一个最小的花圈买下来。洋洋举不起花圈,就让爷爷替他举着,他在前面拍着小手跳着笑着跑着,一路回到郊区家里。
回家后,洋洋对花圈的兴趣减弱了,寒爷就随手把花圈靠在院墙边,爷孙俩又玩上了其它的玩意儿,玩累了,就让爷爷哄着睡觉去了。
寒爷倒是哄着孙子睡觉去了,村里面却热闹起来了。过路的人看到寒爷家院墙外面靠着一个花圈,便四处打听寒爷的消息。也刚好这天寒爷没带孙子去集镇玩,而是走另一条道去了县城,大家都说今天没看见寒爷。打听寒爷的人,便猜到寒爷可能“殁了”,理由便是寒爷家院墙外的那个花圈。
寒爷在长坪村人缘好,在小集镇上的人缘也很好,一些认识寒爷的人听说寒爷“殁了”,都挺难过的,下午便有人买了花圈去寒爷家“送寒爷最后一程”。去的人多,送花圈的人也不少,几支浩浩荡荡的吊唁队伍,从四面八方去了寒爷家。寒爷和孙子睡醒后,听到外面人声鼎沸,便开了院门出来看,把一伙最先到的吊唁乡邻吓得丢下花圈回头就跑,说是寒爷“诈尸”了,寒爷想喊住他们问问咋回事儿,大家却跑得更快了。这伙先到的人一跑,后到的那几群人也纷纷丢下花圈,掉头飞跑。寒爷好不容易追上一个跑得慢的大爷,一问才知,这些人都是来送他“最后一程”的。
寒爷哭笑不得,回去就把孙子玩厌了的花圈用脚一顿乱踩,然后塞进灶洞烧了。老伴庆秀从地里回来听说后,差点笑岔了气:“我说你个老王啊,让你带孙子玩,你竟然整出这么一出,哈哈哈……笑死我了……”
寒爷也忍不住地笑了,不过,笑得比哭还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