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我心中的梁家河(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我心中的梁家河(散文)


作者:秦川锐剑 秀才,1492.2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160发表时间:2017-05-04 23:57:40
摘要:梁家河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法宝,是总书记留给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梁家河就像一本厚重的书,蕴藏着许多精彩的细节,值得我们细细阅读;梁家河就像一支高亢的战歌,传递出许多精彩的旋律,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梁家河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永远珍藏在我的心里,让我们永远记住梁家河!

早就听说延安有个梁家河,是当年习近平总书记下乡插队的地方;梁家河这个光荣而又神圣的小山村,早已成为我魂牵梦萦的地方。
   金色的“五一”,艳阳高照,清风拂面,我有幸参加了县文联组织的“红色教育采风”活动。踏着五月的芬芳,与文友结伴奔赴延安,一睹陕北风情,接受红色教育。在延安参观学习之后,我们怀着崇敬之情,带着虔诚之心,脚踏着坚实的黄土地,走进了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
   在陕北这块古老而厚重的地方,在千年文安古镇的身旁,梁家河只是一个普通而又贫瘠的小村庄,然而就是在这个小村庄里,就是在这极其艰苦的地方,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陕北儿女,也孕育出了新时期的梁家河精神。
   闻着轻风送来陕北高原泥土的气息,鲜红的旗帜在梁家河村迎风飘扬。听着讲解员仿佛身临其境的讲述,零距离地感受梁家河精神,我们既觉亲近而又激动。我们在村史馆参观,在知青井边思考,在沼气池旁探索,在知青旧居里采风,我们实地感受当年总书记插队的生活经历,我们在这里探访人民共和国一代伟人成长的艰苦经历!
   1969年1月,不到16岁的习近平提着一大箱子书籍,与14名北京知青来到梁家河村插队落户,这里的父老乡亲张开了博大的胸怀接纳了习近平和北京知青。初来乍到,两眼陌生,这对于从未接触过农民和农村生活的北京娃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在这个一穷二白的小村子里,总书记和他的小伙伴们住窑洞、睡土炕、吃玉米团子和窝窝头,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他在这里加入了共产党,担任了村支部书记。在梁家河,他和社员们一起艰苦鏖战,打井汲水,筑坝淤地,建沼气池,办铁业社,开代销店,把最美好的青春岁月献给了这里的山山水水,在梁家河留下了永恒的历史印记!后来,知青陆续返城,直到7年后,习近平经过推荐选拔到清华大学上学,这才最后一个离开了梁家河。
   习近平书记离开梁家河后,仍然牵挂着村里的父老乡亲,乡亲们也时刻惦记着习近平,他们相互保持着联系,友情与日俱增。他在任厦门市委书记期间回到了梁家河,给每家每户都带来了礼物,送上了问候,同时,筹集20多万元为村上修建了一个8孔窑洞的小学。他曾4次复信向父老乡亲问好,勉励乡亲们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美好的家园。再次见到乡亲们时,他意味深长地说:“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的第二故乡。当年,我人走了,却把心留在了这里。”而当他听到梁家河村已全面脱贫的喜讯后,欣然亲笔题词:“梁家河这个小山村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
   穿梭在总书记住过的每一座旧居,凝视着村史馆和窑洞中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往时的农具,抚摸着总书记睡过的土炕、床铺,用过的马灯、水壶、煤油灯,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心灵受到了极大震撼,灵魂得到了再次洗礼! 
   梁家河原本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这是一个自然贫瘠但又演绎战天斗地传奇的地方,这是一个基础薄弱但又镌刻坚韧顽强奋进的地方,这是一个质朴无华但又积淀丰厚精神财富的地方!
   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梁家河,驱车返回途中上,望着车窗外连绵不断的黄土高原,望着这里的沟沟坎坎、一山一水,不由得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陕北高原啊,你虽然贫瘠瘦弱,但你又是那么的坚强伟大,你用自己的脊梁,你用自己的乳汁,孕育了梁家河精神:“坚定信念,一心为民,艰苦奋斗,敢于担当,敢为人先,廉洁奉公。”
   梁家河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法宝,是总书记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梁家河就像一本厚重的书,蕴藏着许多精彩的细节,值得我们细细阅读;梁家河就像一支高亢的战歌,传递出许多精彩的旋律,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梁家河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永远珍藏在我的心里,让我们永远记住梁家河!

共 153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散文。梁家河,习总书记曾经下乡插队的地方,如今,它已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信念,梁家河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法宝,是总书记留给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五一劳动节,作者有幸参加县文联组织的“红色教育采风”活动,怀着崇敬之情,走进了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这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陕北儿女,也孕育出了新时期的梁家河精神。1969年1月,不到16岁的习近平提着一大箱子书籍,与14名北京知青来到梁家河村插队落户,他和社员们一起艰苦鏖战,打井汲水、筑坝淤地,战天斗地,把最美好的青春岁月献给了这里的山山水水。当年,习总书记人走了,却把心留在了这里。梁家河精神,催人奋进,传递出许多精彩的旋律。文章语言优美,情感饱满,激情昂扬,表达了作者对习总书记及梁家河精神的无限敬仰之情,值得细细品味,倾情推荐共赏!【编辑:阿巧】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阿巧        2017-05-04 23:58:31
  感谢作者赐稿荷塘!荷塘因您更精彩!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2 楼        文友:阿巧        2017-05-05 00:00:05
  正如老师秦川锐剑所说:梁家河就像一本厚重的书,蕴藏着许多精彩的细节,值得我们细细阅读;梁家河就像一支高亢的战歌,传递出许多精彩的旋律,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梁家河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永远珍藏在我的心里,让我们永远记住梁家河!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3 楼        文友:阿巧        2017-05-05 00:02:09
  问候老师!祝愿您在荷塘创作愉快!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3 楼        文友:秦川锐剑        2017-05-05 10:06:25
  阿巧老师夜以继日辛勤工作,敬业精神让我感动,敬茶!
4 楼        文友:秦川锐剑        2017-05-05 10:04:58
  感谢阿巧老师的精心编按,老师辛苦了!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