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柳】滚烫的热泪 只为那瞬间的捐赠而流淌 (随笔)
人世间最无常的便是人的命运了,这种深深的触动源自来到洛阳慈善技术学校的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
“上课!”“起立,老师好!”“好,请坐!”例行完仪式,我便开始上课。
“这一节是作文课,以‘生命的追求’为主题,题目自拟。”然后我又讲述了相关的写作知识,剩下的时间便由学生自己操纵了。“时间,两节课。”我专门强调了一下。
然而,第一节课尚未下课,便有第一个学生交了作业,她是一个拄着拐杖才能行走的女学生,我有些诧异,“按照我的要求写了么?”“是的老师。”她微微地笑了一笑,寂静的教室里响起她拐杖的触地声。
我带着疑问开始阅读她的文章。当我读完之后,不禁潸然泪下,不是因为她的文章华丽的辞藻,优美的语言,而是她的令人感动的伤痛与与众不同的经历,她的文章的题目是《永不悔》,她永不悔的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洛阳慈善职业技术学校。她用沾着疼痛,沾着泪水,沾着自己拄拐杖的无奈,述说了她的瞬间遭遇而致的终生的残疾以及为了克服残疾所带给她的生活的种种不便的心里路程,她是那么的稚嫩,却又那么的坚毅。
她是一个残疾的孩子,却有着健康孩子所有的生存能力,甚至还有超出他们的克服困难的坚强和自信。她成功了,她的成功离不开洛阳慈善职业技术学校为她提供的学习机会和展现自己的舞台以及空间,以及谆谆的教诲。在她的文中,流溢着对慈善职业技术学校感恩的情愫,她的思绪在飞扬,她的“脚步”在加快,她的微笑也越来越灿烂。我在心里默默祝福她,祝福她一生平安!
初秋的阳光暖暖的普照着,初秋的硕果挂满了强壮的枝头,初秋的颜色是多姿多彩的,初秋的味道是充满馨香的。然而,与这些景致格格不入的是洛阳市宜阳县张午镇岳村王爱霞一家所遭遇的疾病与贫穷。
今年46岁的王爱霞因身体虚弱被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而致外债达10万元,这些来自亲戚朋友甚至全村村民的钱,因治病已几近殆尽,可怜的是她的三个孩子。
17岁的女儿辍学后,在郑州一家饭店打工还兼职数份工作,过早的肩负妈妈治病的一部分花销。在她的字典里没有“劳累”“辛酸”这两个词,当别人还在妈妈怀里撒娇的时候,她却奔走在打工的途中。
13岁的儿子辍学后,为了为妈妈挣治病钱,随了姐姐一起外出打工,一个好心的饭店老板被姐弟两的孝心打动,冒着风险收留了还是童工的他,然而法律不可违,一个月以后,老板不得不把他辞退,并为他结了工作期间的工资。
9岁的儿子不禁辍学,还无人照顾,只能在亲戚邻居家流浪度日。13岁的儿子辞工后,便担负起照顾9岁弟弟的责任。洗衣、做饭、喂猪、下地……然而,福不双降祸不单行,13岁的儿子又得了中耳炎,为了不给爸妈添负担,隐瞒病情,以至于怠误治疗,导致听力受损。
“我还想继续上学,只不过我去不了。家里没足够的钱,没有人照顾弟弟。”看到他的同龄人每天快乐的上学,他除了翻看以前的课本,发出了内心深处的呼唤。他就是13岁的儿子王义涛。
王爱霞的爱人,46岁的阿红伟是个地道的农民,除了种地和打零工,几乎没有收入。
洛阳慈善职业技术学校的领导看到这个消息后,校领导坐不住了,本想接孩子来我们学校就读,但由于年龄太小不适合。让孩子继续接受教育是当务之急,校领导们立即决定发动全体师生来为王义涛募捐,让他能重新走进校园。这也是慈善学校回报社会的机会……
这就是洛阳慈善职业技术学校,时刻坚守着感恩慈善,感恩社会,回报社会,这样的宗旨,为了资助王义涛同学能够实现上学的愿望,于2012年9月16号下午特举办师生捐赠活动。
捐赠在校领导的宣布下开始,先是理事长和校长,紧接着是洛阳助学济困联合会的领导,当老师捐赠完之后,最后轮到学生,校长宣布一条规则,凡是家庭条件极度贫困的学生可以不参加捐赠。然而足以感人的场面出现了,校长的话音刚落,学生们便有序的排着队,每个人手里攥着爸妈给他们的节约下来的零花钱,有序的放进募捐箱。
那一瞬间,我的眼泪泉涌而出,我看到了,我看到了,那个残疾的身躯,那个趔趄的脚步,那个装着假肢的微笑,居然没有一个人留在台下。这些孩子们在校领导和老师们的教诲和熏陶下早已懂得了感恩,他们享受着社会的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回报社会的高尚情操。他们是洛阳慈善职业技术学校的精灵,也是洛阳慈善职业技术学校大慈与社会,大慈与贫穷,大慈于孤残的充分体现。
我在想,这个社会还有什么更能帮助别人而令一个人无悔于自己的灵魂,无悔于自己的责任心呢!
正如我们校长所说,只有心向慈善,你既帮助了别人,同时,你也获得了别人的帮助.你的心情才会愉悦,你的情操才会高尚。
王义涛的命运会因了洛阳慈善技术学校的帮助而改变,祝福他学业有成、一路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