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说广告语
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那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广告语。那么什么是广告语呢?通常我们把通过各种传播媒体和招贴形式向公众介绍商品、文化、娱乐等服务内容的宣传用语称之为广告语。好的广告语就是广告的灵魂、品牌的眼睛,对于人们理解品牌内涵,建立品牌忠诚度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成功的广告语需触及消费者的心灵,使消费者心动。
讲则小故事:清朝时,北京有两家理发店,分别请人撰写了一副对联作为招牌。一副是“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另一副写的是“相逢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前者的对联,对仗虽不失工整,然语气有点咄咄逼人,让人望而生畏,结果真正敢来“及锋而试”的人没有几个。而后者的对联幽默婉转再加上师傅手艺也不差,结果到其店理发者络绎不绝。由此可见,广告语的表达还是需要讲究讲究的。
有时候好的冠名就是运用了简短有效的广告语。对于取名,先贤的文学名著亦可搬来用之,卖T恤衬衫的品牌取名为《衫国演义》、介绍网络营销技巧的书取名为《水壶传》。卖浙江菜的饭馆取名为《孔乙己酒楼》,这些名字本身就具有很好的广告效应。时代进步,文化也在更新,我们也不必去苛求这些名字是否冒犯了老前辈们的著作吧。
现在的广告语多讲究创意。各路商家为了突出品牌的个性,往往在广告用语上各出奇招,可谓是异彩纷呈,争奇斗艳。有时,广告用语亦不必新奇,往往也能达到不错的效果。试举一例,有家小饭店,门口贴着这么一副对联,上联:早进来晚进来早晚进来。下联:多吃点少吃点多少吃点。横批:进来吃点。这则广告用语几乎是口语话了,可是恰恰符合了他的消费群体:平民老百姓的口味,普通老百姓要的就是这种贴近生活的俗语。
再举一例,有一法语学习班的招生广告语:“如果你听了一课之后发现不喜欢这门课程,那你可以要求退回你的学费,但必须用法语说。”这也是简简单单的广告语,然而小小的幽默,让你对学习效果多了一份期待。
有好的广告语就会有让人听不懂、苍白贫血、索然无味甚至是令人厌烦的广告语。不妨也举二例,其一,国内某著名演员代言的板城烧锅酒,其广告词曰:“板城烧锅酒,可以喝一点”,我总觉得这广告语有点苍白无力,另外也想问:这酒难道不能多喝一点?还想再问:别的酒难道不能喝一点?
其二,某歌星代言的德芙巧克力的广告语:“雨这么大,听说,下雨天,巧克力和音乐更配哦!”真心不懂巧克力和音乐是如何相配的,和下雨天又有什么关系?
更让人烦的莫过于那些非要连说几遍的广告语,总觉无此必要。也许有人会抨击我说:“连说几遍广告语是为了加深印象”,对此我也只能付之一笑。
其实广告语的优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辜且戏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