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荷塘】笑谈高贵(随笔)

编辑推荐 【荷塘】笑谈高贵(随笔)


作者:陈亚珍 举人,5052.9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24发表时间:2017-05-10 19:06:55
摘要:写作的努力是要和大众拉开距离?我们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伟大的作家要与大众对立? 看来托尔斯泰是太妙小了,中国“受宠作家”写作是要与大众拉开距离,而你托尔斯泰是何等卑微,写了一辈子,著名了一辈子,却一再和大众扎堆儿,最后的努力是对自己发出一种责问:别人受穷,我却吃肉?

说起高贵,各个行当都有高贵与卑微之说,政界有权就“高贵”,在金融界有钱就“高贵”,在文化界有名就“高贵”。所谓高贵者就是高高在上,财大气粗,名高压人,那怕是侏儒有了高位你也得跪下来仰视,因为人家是高贵者。所以政界买官,文界买奖,金融界不择手段索钱。只要结果成立,位之高格就是“高贵者”了。挣到这分上的自视高贵,是人群的定位。问题是,蹭份子的人也纷纷效仿,其做作令人瞠目。有一次应邀到一个酒店参加朋友的宴请,遇到一个文友,见面就说她最近在哪哪发表作品情况,这儿头条发了,那儿头条选了,这年还获了个大奖,我频频祝贺羡慕不已,几年前还是写豆腐块文章的人,转眼就成了文学骄子,让我实在望尘莫及。说完她自己了,问说,你呢?我说我不行,多年写长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我看多半是后者了。彼说:是的,写中、短篇出名快啊,不过人们说短篇最要功力,当然也得要关系。我说要关系就不用要功力了,有功力还要关系有什么用。彼说:不要关系怎么行呢,某某你认识吧?人家混得可好啦,某某编辑说,只要你写出来我就发。某某选编立即说,只要你发了我就选……我正喝了一口饮料,一听此言,饮料鬼使神差进了气官里,狂咳不止……彼人大跌眼镜,一桌人对我的意外瞠目结舌。彼说:怎么了这是?又没有人给你抢吃抢喝,着什么急。我力求摆脱这种难堪,可受过刺激的我一时难以恢复原状。好不容易静下来,偏一个爱好文学者过来要求签名,我说我不名,让彼名人签吧。签名者说,你们都签,我们共公汽车公司专门成立了一个女线,你们是女作家,我想邀请你们去给我们的女司机们讲讲人文道德、社会风尚,如何服务社会更有利。我说这是公益事业,我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但是不要以讲课形式出现,以坐谈形式共同探讨为好。人文道德,社会风尚应是共识,可现在没一个准确的座标,我们做为服务与被服务的对象共同探讨如何?签名者说这样也行,到时候我叫你们。彼人连连摆手说,我没时间,我约稿很多,让陈老师去吧,她德高望重。咦?我倒成了老和尚不敢让,让让就要上了炕一样。可是签名者虔敬的态度我是绝对无法拒绝的,而且是探讨社会风尚,人文道德,也许比写篇自言自语,絮絮叨叨的生涩小说无人阅读好象有点意思,或者我也愿意听听工人们对社会的看法和感受。签名者看我答应了,就一再说服彼人。结果彼人好像受了侮辱,说对于你们公共汽车公司,我作为市民不是享受而是忍受,我的家人坐共公车挟伤手,找你们公司,你推我,我推你谁也不管,最后只好我们自己消化。签名者诚惶诚恐,说我咋不知道这事,我回去查查,你告我车号,这事你交给我,正好你去做为教材。彼人说,算了,时间太长车号我忘了。通过这件事,我就是要通过我的努力,和大众拉开距离,不再挤什么共公汽车!当然对你的邀请我不感兴趣……我心一颤!心疼地望着签名者,为彼人说出此话有些不知所措,手里的杯子一滑,“啪叽”碎在地下,又让一桌人瞠目。彼人骄傲地仰起头,说陈姐你慢用,我有事先告辞了。我的目光一直被她拽出很远,我“哦”了一声,忖度:写作的努力是要和大众拉开距离?我们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伟大的作家要与大众对立?看来托尔斯泰是太妙小了,中国“受宠作家”写作是要与大众拉开距离,而你托尔斯泰是何等卑微,写了一辈子,著名了一辈子,却一再和大众扎堆儿,最后的努力是对自己发出一种责问:别人受穷,我却吃肉?于是扔下筷子离家出走,死在了车站里……此事一直让我如鲠在喉。就象自己受了一次伤害一样,我感到了巨大的不适和惊愕!

共 141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的《笑谈高贵》一文,描写的是自己认识的一位文友,在她的自我吹嘘下,如何如何的出名,如何如何的头版头条,如此的炫耀,张狂极致,仿佛在她眼里,谁都不如她。当现场有人请名家签名时,却恰恰相反,不是她而是别人,这对她来说无疑不是一种讽刺与贬低。关于高贵与低贱之说,稍微明智一点的都知道,任何事情都离不开群众基础,高尔基当年在面包房打工,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呼气,创作出有名的《海燕》一文,后来被选为学生课本,那篇文章读来经久不衰。一个脱离了人群,脱离了现实而束之高阁的人,只是自我欣赏,毫无疑问,只有依靠群众,深入大众,创作出的作品才有血有肉,读来会经久不衰。说白了:好作品来自于大众。作者的观点是有着一定讽刺意义,也有一定的开导作用,劝作者放下架子,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才能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一篇富有哲理的 好文,如此口齿伶俐地一起哈成。佳作,倾力推荐阅读。【编辑 文绮】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文绮        2017-05-10 19:11:24
  陈老师的这篇佳作,读来受益匪浅,批评的是自高自大的现像,阐明的是作者们深入基层不断努力,方能取得成绩的观点。问好陈老师!
文绮
回复1 楼        文友:陈亚珍        2017-05-10 20:53:28
  谢文绮同感,这件事让我对一些市井文人异常惊讶。文学让这些扭捏作态实在可悲。
2 楼        文友:文绮        2017-05-10 19:12:13
  问好陈老师,辛苦了为你奉茶。
文绮
3 楼        文友:文绮        2017-05-10 19:13:06
  感谢陈老师赐稿荷塘,荷塘有你更精彩。
文绮
4 楼        文友:郑美红        2019-07-17 00:11:35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心底一定是善良的,仁爱的。只有心里一直装着着真,善,美,文章才会发出美的光芒,才会流传千古。您的文章给了我很多很多,谢谢您带来的光芒!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