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笨”死的宋襄公

编辑推荐 “笨”死的宋襄公


作者:卢明 白丁,24.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59发表时间:2017-05-13 16:47:36
摘要:宋襄公是一个仁义之人,他的至孝至悌、守信重义值得我们学习。但他不分时机和对象,滥用仁义,就值得我们思考了。反过来,有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不顾廉耻,才真正应该被大家唾弃才对。

“笨”死的宋襄公 在河南省睢县的北湖中有一个长方形小岛,叫襄陵岛,这里就是宋襄公的陵墓所在地。
   说到宋襄公,就不得不说说泓水之战,这场战争不仅让宋襄公丢了性命,而且也让他成为千古笑谈。
   公元前638年,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主,在泓水河边上发生了一场战争。当时的楚强宋弱。宋国地处平原,无险可依,只有一条泓水河可以作为屏障,阻挡楚军的进攻。于是宋军就在泓水河以北布好了阵。楚国军队长途奔袭来到泓水河南岸,开始渡河。
   这时候,宋襄公的哥哥——宋军统帅子鱼说:楚军人多,我军人少,趁楚军渡河的时候发起进攻,半渡而击,可以一举击败楚军。宋襄公说:不行。
   很快,楚军就顺利地渡完了河,和宋军也就一箭之远。子鱼又说:趁他们还没有布完阵发起进攻,可以败敌于立足未稳之时。宋襄公还是淡定地说:不行。
   等到楚军排好了阵势,一切准备妥当了,宋襄公才下达攻击的命令。本来就弱小的宋军哪里是楚军的对手,一阵厮杀后,全线崩溃,连护卫军也悉数被歼,宋襄公的大腿也受了重伤。好在子鱼等人拼死相救,才突出重围,狼狈逃回宋国。泓水之战就这样以楚胜宋败落下帷幕。
   第二年,宋襄公因为伤病发作,不治而亡。死后就葬在了襄邑,也就是今天的睢县城内。后来,沧海桑田,黄河决堤,襄邑城下陷成了湖泊,而唯独宋襄公陵墓所在的土丘没有下陷,竟成了湖中岛屿。
   说到这儿,我们知道宋襄公是因战负伤而死的,但我说他是“笨”死的。明明知道宋军不如楚军强大,却偏偏不听子鱼的建议,要等到楚军渡完河、列完阵再打,这不是笨是什么呀!
   但是,宋襄公也有他的道理,他说:君子打仗,不杀戮已经受伤的人,不俘虏头发花白的老人。古时候军队,也不凭借险要地形埋伏敌人。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后代,但不会攻击没有布好阵的敌人。
   由此看来,宋襄公不是不懂得半渡而击的道理,只是他要做个仁义之君,不想乘人之危罢了。
   说到宋襄公的仁义,多为天下人耻笑,说他是假仁假义,那么他到底是真仁义还是假仁义呢?
   宋襄公的名字叫兹父,是宋桓公的嫡长子,他的母亲是卫国人。后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宋桓公夫妇闹起了别扭,宋桓公一气之下将夫人赶回了卫国。
   公元前652年,宋桓公病重,预立嫡长子兹父为太子。可兹父推辞说:“请使目夷立,臣为之相以佐之。”还是立目夷吧,我就做个相辅佐他。目夷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子鱼,是兹父的庶兄。
   兹父的推辞让宋桓公很纳闷,这是为什么呀?兹父说:“臣之舅在卫,爱臣,若终立则不可以往,绝迹于卫,是背母也。且臣自知不足以处目夷之上。”噢!原来他是为了母亲,怕自己当了国君不能经常去卫国探望母亲。而且他也知道自己能力不如目夷。
   目夷听说后也坚持不接受,说:“兹父能以国让之,仁孰大焉?”“且庶立而嫡在下,不顺也”。兹父能够把国家让给我,这是多大的仁义呀!况且废嫡立庶,也不没道理啊?于是目夷就逃到了卫国。
   兹父让国没让掉,宋桓公死后他就继承了君位,这就是宋襄公。他还任命目夷为司马,主管军政大权,辅佐自己处理朝政。
   宋襄公当上国君后,齐桓公曾经委托他照顾齐国太子昭。齐桓公死后,齐国的公子为争夺君位发生了内乱,太子昭逃到了宋国。宋襄公两次发兵平定齐国内乱,将太子昭扶上了君位。
   从上面这些事例来看,宋襄公确实是一个至孝至悌、守信重义的真君子。他之所以为人耻笑,不是他的仁义是假的,而是他的仁义选错了对象,用错了地方。
   所以,在泓水之战后子鱼对他说:您不懂得战争。强敌在险隘的地形上受阻不能展开,是老天赐予的最好战机,如果及时发起进攻,就能一举击破。对于敌人,没有什么仁慈可讲,即使是年长的、受伤的,只要他们还拿着武器,就要消灭他们。
   子鱼的话是对的,打仗是成者王候败者寇,人家都打到你家门口了,把刀架在脖子上了,你还斯斯文文的,张口仁义,闭口道德,真是愚蠢之极,笨得要死了。
   综上所述,宋襄公是一个仁义之人,他的至孝至悌、守信重义值得我们学习。但他不分时机和对象,滥用仁义,就值得我们思考了。反过来,有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不顾廉耻,才真正应该被大家唾弃才对。

共 168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通过分析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的决策和表现,以及他“让国”的行为,对他至孝至悌、守信重义给予肯定,但是对他不分时机和对象,滥用仁义,导致战败并受伤而死,表示遗憾,觉得他是“笨”死的。的确,宋襄公的仁义、道德还是值得赞颂的,但在领兵打仗方面欠缺胜利至上的意识,不听劝谏、刚愎自用,值得反思! 【编辑:执手今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执手今生        2017-05-13 16:49:07
  拜读学习,祝作者创作愉快!
2 楼        文友:卢明        2017-05-13 18:04:29
  编辑执手今生老师,寥寥数语点睛之评,谢谢鼓励!
卢明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