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清风书苑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檀香】山蛋水妞的平信(短篇小说)

编辑推荐 【檀香】山蛋水妞的平信(短篇小说)


作者:王凤文 进士,7159.5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43发表时间:2017-05-14 11:09:30
摘要:王丰闻老师接到了一封来自甘肃固原乡村的平信。信封上,收信人是“王丰闻爸爸”。于是一场风波起来了——

【檀香】山蛋水妞的平信(短篇小说) 2008年六月里的一天上午。
   天都市华夏高级中学高二英语组,没有课的老师们都在备课。一会儿,室内电话响了。徐凤琴接电话,传达室打来的。“我是徐凤琴。好的,好的,我这就去取。”她放下话筒对大家说:“我以为什么事呢,叫去取一封挂号信。”
   徐凤琴走出办公室,下楼,到了传达室。
   值班保安拿起一封挂号信,递给徐凤琴。“徐老师,这是您的挂号信,我已给您代签了。”保安又顺手拿起一封平信,递给徐凤琴。“徐老师,这是王丰闻王老师的一封平信,麻烦您捎给他。”
   徐凤琴接过王丰闻的信。扫了一眼信皮。“好的,保证带到。”徐凤琴离开传达室,路上,她反复地看着王丰闻那封平信的信皮。自言自语着:“王丰闻——爸爸收。有意思。”进到了办公室。她举着王丰闻的信,对着同事蔡秀云、吴银花说:“二位,特大新闻,咱老王甘肃还有孩子啊!你们看,这信来自甘肃省固原县黄土坡乡李家峪村。这还不是特大新闻吗?”
   蔡秀云拿过信,看着信皮。“这字好像是女孩写的,肯定是女儿。”
   吴银花说“别瞎琢磨了,王老师的儿子不是在外地当兵吗,肯定是他儿子写来的信。”
   徐凤琴说:“什么啊?他儿子在辽宁丹东当兵。那是没有一点错的。这是甘肃来的信。再者说了,王老师儿子那字写得漂亮极了。我也不是没教过他。”
   蔡秀云说:“对了,老王在甘肃下过乡,看那电影、电视、小说的,知识青年下乡,风流债特多。什么《孽债》呀,什么《年轮》呀,什么《渴望》呀,什么《今夜有暴风雪》呀,多了去了。咱们的老王,肯定是当年在甘肃,与当地村姑有一段浪漫史,在那里播下了爱情的种子。如今种子已经成人,来千里寻根了。”
   徐凤琴说:“没错!一点错也没有!他那样俭朴,原来还要养着远在甘肃农村的孩子。好了,答案找到了。我这就把信送给王老师,顺便再进行一次火力侦察。”徐凤琴走出办公室,来到王丰闻的办公室。王丰闻在备课。徐凤琴说:“王老师,这有您的一封信,是甘肃来的。”徐凤琴把信递给王丰闻。王丰闻接过信,没看,放在了抽屉里。脸面立即有些泛红。说道:“谢谢徐老师。”
   徐凤琴直言不讳地说:“王老师,感情您在甘肃还有子女啊!”
   王丰闻一时口塞。脸更加红了。“徐老师,说什么呢。”徐凤琴和室内的其他三位教师都惊讶地看着王丰闻,默默不语。
   徐凤琴说:“那我就回去了,信已经交给您了,我带信的任务已经完成。再见。”徐凤琴走了。
   王丰闻一脸尴尬的表情。
   徐凤琴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冲着蔡秀云吴银花说:“两位,事实已经说明咱们推理的正确性。老王一拿到信,老脸立即飞红。词穷语塞,无言以答。”
   蔡秀云说:“这回老王可要露脸了。”
   吴银花说:“没准可能还折腾出个名人呢。”
   徐凤琴说:“如果让哪位三流编剧知道,毫无疑问,一部《黄土高坡风流债》立马就会搬上银幕。”三个女老师咯咯咯地笑个不停。都静等着看王丰闻老师的笑话了。
    转天。
   王丰闻老师的妻子李佳琴原是毛条厂的工人,下岗之后刚刚托华夏中学郑校长找了份工作,到梁园中学做清洁工,打扫厕所。她为此很激动,她心想,这回又有了工作,可得勤勤恳恳地干,不能辜负了人家郑校长啊。王丰闻李佳琴两口子老早地就起了床,简单地做了点早饭,吃完了,王丰闻骑车到学校上班,李佳琴便高高兴兴地骑自行车到梁园中学上工去了。
    
   风儿徐徐地吹,小雨淅沥淅沥地下,天却依然那么晴朗。
   特巧,市教研室在梁园中学举办英语观摩课活动。徐凤琴和蔡秀云、吴银花一齐来到梁园中学听英语课。她们进到了教学楼。徐凤琴说:“走,跟我一块去趟卫生间吧。”
   蔡秀云说:“应该,两节课连上,中间不好意思出来,这会儿办了,就利索了。”几个人进了一楼的教工专用女厕。李佳琴正在这里用墩布擦地。
   巧了,徐凤琴在这里遇见了在三中当英语教师的老同学樊世莲。她非常高兴,急忙寒暄。说着话,又想起了老同学韩成芳,问道:“韩成芳来了吗?”
   方世莲叹了一口气:“唉——别提了,老公有了外遇,心里正闹别扭呢。都歇三天病假了。”
   徐凤琴说:“这何苦呢?离就离吗,有什么了不起的。这年月,什么外遇里遇的,包二奶都司空见惯了。”
   方世莲说:“要说也是。可她偏偏想不开。”
   徐凤琴说:“你知道我们学校语文名师老王吗?”
   方世莲说:“知道,不就是那个把古代诗文倒背如流的王丰闻吗。我们校长逢开会就提他,让我们以他为榜样,认真备课,钻研业务。他怎么了?”
   徐凤琴绘声绘色地说:“怎么了?他在甘肃还有子女,一夫两妻,这和包二奶也差不了多少。”
   正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了!李佳琴闻听徐凤琴的话,一怔。停下手中的墩布。苦苦地问道:“请问,您是哪个学校的?”
   徐凤琴看一眼擦地人李佳琴,很是如实地回答说:“华夏中学的。”转脸继续与樊世莲交谈。
   樊世莲问道:“什么?他在甘肃还有子女,怎么可能呢?”
   “还不是当知青那会儿造下的风流孽债吗。”说着与方世莲等一起走出女洗手间。上楼进教室听公开课。
   李佳琴心里犯上了嘀咕。自语着:“好你个王丰闻,伪君子一个啊!等回家……”
    王丰闻下午六点钟的时候从学校回家,一路兴高采烈。骑着自行车,哼唱着流行歌曲:“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这里刮过……”进了家门,妻子还没有回来。他自己下厨房做饭。炒了俩菜,一荤一素,熬了一碗西红柿鸡蛋汤,都端到饭桌上,等着妻子回来。
   李佳琴回来了。一脸的痛苦。他很心疼地问道:“佳琴,工作很累吧?”
   李佳琴白瞪了一眼王丰闻。“哼……”
   王丰闻急不可待地说:“佳琴,我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我丢了的那买鞋钱找回来了——”前些日子王老师在马路上骑车,碰见一个老太太坐在马路中间,他便好心地去搀扶。万没想到老太太是个碰瓷的主儿,生生被讹去二百八十元钱。那二百八十元钱,是准备买皮鞋的。今天上午有人给他送回来了。王丰闻说:“我那钱是被人敲诈的,一个叫二秃子的母女俩专门合伙骗人,敲诈善心人的钱财。老话讲,神鬼怕恶人。一个学生家长找了保安,把我的钱要回来了。”
   李佳琴漫不经心。“这是好消息,还有更大的好消息你还没讲出来呢。”
   王丰闻说:“没有了。哪里还有什么更大的好消息啊。”
   李佳琴说:“你在甘肃留下了子女,也就是说,你在甘肃还有老婆孩子,这还不是特大的好消息吗?”
   王丰闻一脸的吃惊。“这,这事,你是听谁说的?”
   李佳琴流着眼泪。“哼!你不是老讲老话吗,老话说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老话说了,没有不透风的墙。王丰闻啊!你这个大骗子!瞅你仁义道德,君子模样,满不是那么回事啊!你骗了我多少年了!你这个高级教师都当了多少年了,到现在你每月拿回家来还不到一千块钱,可叫你把我唬弄懵了!你把钱都去养活你那甘肃的老婆孩了……”
   王丰闻听出味来了,这话的来头是甘肃的来信。“哎呀!别说得那么难听。我明白了,有人告诉你,我接到的甘肃的那封信。”王丰闻从书包里拿出了那封信。递给李佳琴。“给你,好好看看吧,一切就明白了。”
   李佳琴接过信。“看就看!”
   李佳琴看信:“亲亲的爸爸想念的妈妈:您们的身体都好吗?俺俩长到这么大,从未和您们见面呢。俺爹俺娘催俺俩,快给亲人把信发。俺俩问爹娘,信里说点啥,俺爹叫您们身体好,俺娘叫您们把财发。俺爹和俺娘,常把您们夸,丰闻大大好着呢,慈眉善目心地佳。您和我们手拉手,爱心献给我们家。若是没有您们资助,俺俩早就失学了。您们给俺们的钱,俺们舍不得花,除了交学费,剩下的全攒下。留着上北大,学了大文化,把您们来报答。亲亲的爸,想念的妈,山蛋上初三,水妞初二了。学习成绩都不差。您们二老放心吧,俺俩身在大西北,胸怀全天下。立下顶天志,做个好娃娃。学些真本领,报效咱国家。亲亲的爸,想念的妈,恩人呀!恩人啊!千言万语说不完,俺俩给您们叩头了……”
   李佳琴噗嗤一声笑了。“好你个老王,敢情你挣的钱,一多半都用去手拉手了。亏你还把我也带上了。好!善事!善事!你既然把我的手也拉上了,什么时候把咱们那双儿女接来?看样还真争气,丰闻同志,话说回来,这事根本不用瞒人,好事做了,凭什么让人嚼舌根呢!好了!好了!”李佳琴用手拍着王丰闻的肩头。学着大西北人说话的腔调:“山蛋水妞咱认了,烟消了,云散了。你的冤案平反了,咱两口子该吃饭了!”
   王丰闻笑嘻嘻地说:“要说我,这一生最满意的就是娶了你这么一个知情达理的妻子。”
   李佳琴说:“别那么酸了。你搞的这手拉手的事儿,你要不好意思跟你们学校领导说,我就去说,我要亲口告诉郑校长,让他好好整治整治你们学校那些长舌妇!”
   王丰闻急忙摆手,说:“你快算了吧!生那些闲气干嘛?让她们说去吧,老话不是说吗,身正不怕影子斜啊!”
   李佳琴说:“行!听你的。哎,梁园中学开始评选优秀教师了,我在操场宣传栏看见公示了。你们也开始了吧?”
   王丰闻说:“上周五就评完了。”
   李佳琴问道:“有你吗?”
   王丰闻答道:“有吧,是优秀班主任。”
   李佳琴问道:“哪一级的?”
   王丰闻答道:“好像是市级的吧。”
   李佳琴说:“我看你够格。你优秀,我也光彩啊!”
   王丰闻淡淡地说:“身外之物,没什么,可千万别看重这些。”吃完了饭,王丰闻又开始伏案批改作业了。
    新的一天开始了。
   早晨刚上班不久,德育处主任刘志坚就打电话给王丰闻:“王老师,您来德育处一趟,有一件事要告知您。”
   “好的。我马上就过去。”王丰闻来到了德育处。
   刘志坚说:“王老师,本来学校把您报为市级优秀班主任。可是,刚要上报,我们就接到了一封检举信,说您有严重的作风问题。您有过爱情浪漫史,您有严重的男女作风问题,您曾经在甘肃热恋过一个村姑,并且有了爱情的结晶,有了孩子,现在孩子已来寻找父亲了。这份举报很突然,我们为了慎重起见,因此没有上报您为优秀班主任,您看,您还有什么意见吗?”
   王丰闻很平淡的说:“刘主任,没什么,怎么说都行,报不报由你,我没什么意见。”
   刘志坚说:“王老师,您是一个老教师,您的这一行为,可是严重地违背师德啊!”
   王丰闻说:“我不是说随您怎么说吗,我违背什么师德了?”
   刘志坚说:“看来您现在并不否认人家举报的这个问题,那您就是默认了。对吗?”
   王丰闻说:“什么叫默认啊?”
   刘志坚说:“你根本没有什么证据进行辩解,这就是默认。默认,就是您承认人家举报的是事实了。”
   王丰闻说:“无所谓。做人做得实在就足使我满意了。”
   刘志坚嘲讽的说:“您是够实在的了。一夫两妻,您又怎么不满意呢?”
   王丰闻有点激动:“刘主任,不许你污辱我的人格!什么叫一夫两妻?岂有此理!”
   刘志坚说:“王老师,你不用激动!你都默认了,您在甘肃有妻儿老小,您在天都又有了妻儿老小,这不就叫一夫两妻吗?如果你爱人知道,到法院起诉,您这叫重婚罪啊!”
   “刘主任,你说得越来越不象话!你要对你说的话负责啊!”王丰闻满脸通红,不再与刘志坚争辩,开门出屋。他走进了英语组办公室。
    电话铃响了。蔡秀云接电话。语文组打来的找王丰闻。蔡秀云说:“王老师在这儿。好!我马上告诉他。”她放下话筒,对王丰闻说:“王老师,郑校长找您。”王丰闻走出英语组,去了校长室。
   校长郑仁兴看着王丰闻。“王老师,刚才马主任把你的情况都跟我说了。有一点,他没跟你说明白,关于评你为市级优秀班主任,不是不报,而是缓报。你不是爱引老话吗,老话不是说,民不举,官不究吗。既然有教师举报你,那就得查查你不是?甘肃那档子事,到底有没有?依我说,你就跟我说句实话,咱就不用向甘肃发什么调函了。行吗?”
   王丰闻干干脆脆地回答。“有!”
   郑仁兴说:“这不就结了。王老师,你瞅瞅你,吃吃不赶时兴,穿穿不赶时兴,烟也不吸了,酒也少喝了,勤勤俭俭地过日子,感情都是为了你那甘肃的子女啊!唉,你活得太累了。”
   王丰闻说:“实在是瞒不住了,干脆都跟你说出来吧。你等着啊!”
   郑仁兴吓了一跳。“王老师,你想干什么?”
   王丰闻站起身来,急忙从校长室走出,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从书包里拿出那封甘肃的来信。又急忙地赶回到校长室。“郑校长,我是在甘肃当过知青,可我绝没有和什么村姑谈过恋爱。我出身资本家,村姑们都远远地躲着我,都怕被污染,有哪一个村姑敢沾我的边呢。后来政策变了,我参加了刚刚恢复的第一次高考。我大学毕业了,我当上城里的教师,可是我怎么也忘不了甘肃固原乡村那些苦孩子啊!后来,在我经济上刚具备条件的时候,我就开始尽我自己应尽的义务,供养两个孩子上学,这两个孩子,一个叫山蛋,一个叫水妞。我本来不让他们给我写信,我本来不想让任何人知道,包括我的妻子。可是万没想到,山蛋水妞他们写信来了,这封信恰好传达室又让徐老师带给我。这就出事了,我甘肃就有了老婆孩子了。郑校长,我也不用保密了,您看看这封信,就全明白了。”王丰闻把信递给郑仁兴。郑仁兴打开山蛋、水妞的来信,看了起来。边看边笑。
   郑仁兴看罢了信。看着王丰闻。他拿起话筒,给刘志坚打电话:“刘主任,你立即过来,有东西给你看。”他放下话筒。对着王丰闻说:“王老师,学校将立即宣传你的先进事迹。要号召全校师生都向你学习!”
   王丰闻说:“郑校长,我个人的意见,还是不宣传的好。这事有什么好宣传的?我请求,千万不要张扬了!”
   刘志坚进了校长室。“郑校长,什么重要的文件啊?这么急着要我看。”
   郑仁兴把山蛋水妞的平信递给刘志坚。“你看看吧,看完了,立即把王老师报上去!”
   刘志坚看信。越看越笑。看完了,还没有笑完。“真相大白了,我明白了,举报王老师的一定是个长舌妇。查出来,非得好好整治整治不可!”他把信放下。向王丰闻道歉:“王老师,对不起了!差点没埋没了一个真优秀啊!”他又对着郑仁兴说:“郑校长,王老师这个典型咱可得树立起来啊!扶贫支教手拉手,奉献爱心心连心啊!郑校长,王老师,我立即派人把评优名额报到市里,还要把这一件泽被他人的义举写进材料里。”
   天气越加晴朗了。大课间,校园之声反覆地播放着山蛋水妞的平信:“亲亲的爸爸想念的妈妈:您们的身体都好吗?俺俩长到这么大,从未和您们见面呢。俺爹俺娘催俺俩,快给亲人把信发。俺俩问爹娘,信里说点啥,俺爹叫您们身体好,俺娘叫您们把财发。俺爹和俺娘,常把您们夸,丰闻大大好着呢,慈眉善目心地佳。您和我们手拉手,爱心献给我们家……”
  

共 566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封信引出了一场风波,发生在学校里的事情慢慢铺展开来。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展开了一场情节曲折的故事。开篇精彩,引人入胜,禁不住继续读下去,一探究竟。起伏的情景,细致的描写,充满生活气息,从侧面反映一种社会现象,发人深思。最后终于水落石出,让读者的心也跟着放了下来。原来所有的一切都是子虚乌有,好人最后还是得到了认可,有几分喜剧色彩,很耐读的小说。文笔流畅,语言有力,极富感染力,构思新颖,感情真挚,感动读者。好作品推荐共赏,感谢赐稿,问候作者,期待更多精彩佳作。【编辑:卡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檀香编辑部        2017-05-14 12:54:57
  欣赏佳作! 问好老师,敬茶! 祝创作愉快!
檀香编辑部
2 楼        文友:卡米        2017-05-17 21:17:11
  祝创作愉快,感谢赐稿,期待更多精彩。
卡米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