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陇南仇池古国(随笔)
陇南市西和县有个叫做仇池的地方,现在只剩下了一座仇池山,一切历史陈迹都被漫长的岁月尘封了。但在史书上,它却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地方。华夏人文始祖伏羲,就诞生在这里;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以仇池山为中心的纵横数百里的土地上,杨氏氐族以仇池为国号,还曾经建立了一个地方政权,在当时出现的十多个政权中建国最早,享国最长,《三国志》《宋书》《仇池国志》等史籍都有记载。
氐族是我国的古老民族之一,早期与羌族并称为氐羌。早在殷商时期就参与国事活动,距今已有近四千年的历史了。《诗经·殷武》载:“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甲骨文中也有“氐羌”文字记载。秦汉之际,氐族有了自己的国家,氐羌不再并称。两汉时在氐族聚居区设有郡县,朝廷对氐族实行严密统治,武都郡白马氐依靠天时、地利、人和,逐渐强大起来,凭借地方百顷,四面斗绝的天然险阻仇池山,并以此为中心,向陇南、陕南、川北扩展,终于在东汉末年的混乱局面中,建立起了延续300多年的仇池政权。
东汉末,洛阳氐人建兴国(即今秦安)、河池(今安徽)氐王窦茂也有上万人的势力。略阳清水氐自秦汉以来,世居陇右为豪族。汉献帝时,杨腾为部落大帅,其子杨驹勇健多计,徙迁到仇池,后渐盛称王。其孙杨千万拥众万余,曹魏拜为百顷王,千万之孙飞龙在晋武帝时,被封为征西大将军,还居老家略阳,其养子杨茂搜于291年率众四千环保仇池,继承祖业,得到氐汉各族拥护,仇池从此壮大。
以仇池为据点,杨茂搜先后出兵占领武都、下辨、阴平、武兴、河池、两当等地,始建仇池国。都城建在洛谷城。晋愍帝封杨茂搜为骠骑将军,左贤王。史称前仇池,传至杨难敌、杨毅、杨初、杨国、杨俊、杨世、杨纂。东晋咸安元年(371年),前秦苻坚伐仇池,俘虏杨纂,任杨统为平远将军,南秦州刺史,任杨安镇守仇池,徙其民于关中,百顷之地成为空城,前仇池亡。从杨腾为部落大帅算起,前仇池国历时160多年。
东晋385年,杨定投奔西燕,与后秦作战败归陇右,徙治历城,自称龙骧将军、平羌校尉、仇池公,称蕃于东晋,东晋割西县、上禄之地给杨定,杨定在仇池重新建国,史称后仇池。传至杨盛、杨弦、杨难当。杨难当是一位具有雄心大志的氐族首领,在他的统治时期,仇池国发展到极盛阶段。433年,攻占汉中,436年自称大秦王,定年号为“建义”,441年,发动侵宋战争,首次将仇池武力伸展到蜀川,442年,刘宋出兵扫平仇池。从杨兴中兴至442年杨难当兵败投魏,历时58年,史称后仇池。
433年,北魏大举兴兵伐宋,复得仇池,杨保宗在此立国,后保宗谋叛,事败后被解送平城斩首。北魏任皮豹子镇守仇池,恢复南秦州,兼治仇池镇,迫使仇池政权南移。此后在茄芦(今武都外纳)、武兴(陕西略阳)、阴平(文县)先后建立武都、武兴、阴平国。西魏553年武兴亡,阴平继亡,仇池杨氏政权告终。自汉至南北朝,杨氏氐族仇池政权存在358年。而与它前后存在的西晋十六国政权,存在最长的不过77年,短暂的仅有10年,这充分证明仇池氐族杨氏政权顽强、自信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足以光耀史册。
仇池国杨难当时疆域最广时东到陕西汉中,南到四川梓潼,西到宕昌,北到陇右,地跨秦、梁二州,即今甘肃陇南、甘南、天水地区、陕西汉中地区、四川广元、绵阳地区。面积约9.6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40万。
仅从人口数量来看,杨难当时的仇池国,已经是一个可以与周边诸多割据政权相抗衡的“大国”了。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时期武都郡的人口是20102户、81728人;由于东汉末年、魏晋战乱频仍,到了南北朝时期,从《历代甘肃户口一览表》中看出,武都郡的人口已经降至1274户、6140人。北朝疆域辽阔,相对于南朝要稳定一些,总人口大约3200万;南朝800万。这些人口分属于16个“卫星国”和几十个“流星国”里,而西北的氐羌民族总人口是80万。杨难当聚集“国民”达40万之众,足见其割据一方的力量了。
赞赞赞
赞赞赞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