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大郢往事

编辑推荐 大郢往事


作者:卢明 白丁,24.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660发表时间:2017-05-22 08:21:58
摘要:大郢对我来说是难忘的童年,可对母亲来说更多的却是苦涩的记忆。

大郢往事 大郢是母亲的娘家。
   俗话说:外甥是舅舅家的狗,前门打后门走。大郢对我来说是难忘的童年,可对母亲来说更多的却是苦涩的记忆。
  
   一
   母亲的爹爹(祖父)、我的太姥爷死的早,一大家子里里外外都由太姥姥一人操持着。他们有三个孩子:老大是大姑姥姥,嫁到了下塘集南的陶龙窝,丈夫姓陶,是民国时期的绅士,在下塘集方圆十里也是个风云人物。老二就是母亲的父亲、我的姥爷,大号叫杨元强,生于1899年,属猪。老三是母亲的二叔、我的二姥爷,大号叫杨元清,生于1904年。二姥爷娶的是太姥姥的侄女。
   太姥姥家是个殷实之家,有4石(40亩)多种田,一条大牛,一条小牛犊子,还有三间堂屋,三间宅基。姥爷和二姥爷成家后,兄弟俩该分家了,太姥姥找来舅太爷主持公道。
   “按规矩堂屋应当由老大住。”舅太爷说。
   “凭什么呀。”二姥爷反驳道。
   “那就二一添作五,抓阄。”舅太爷说。
   于是舅太爷将4石种田、大牛小牛、堂屋和宅基等都一分为二,对小牛、宅基等作了差价补偿,写成三组六个阄,往八仙桌上一丢,说:“你俩看谁先来。”
   话音还未落,二姥爷已经跳到桌前抓了阄,忙不迭地打开一看,分到的是小牛和宅基。
   舅太爷看到这样的结果,哈哈哈大笑说:“这真是老祖宗蹬在屋梁上,天意呀。”
  
   二
   第二年一开春,农历二月初二是龙抬头,商家开门,私塾开学,田家叫牛。
   二姥爷分家分的是小牛犊子,不能使唤。天刚麻麻亮,二姥爷前头走,小牛犊子蹦蹦跶跶跟在后面,到杨家庙牛行卖小牛,换大牛。杨家庙有二十多里地,太阳都到头顶了二姥爷才到。下半晌小牛犊子是卖了,可是能使唤的大牛却没有相中。
   杨家庙在官道上,南来北往,车马喧嚣,好不热闹。二姥爷也不急着回去,腰包里的钱让他没着没落的。他索性找了家店,叫了一份椒盐花生、一份辣子猪脸,打了二提八毛冲子,嗞溜嗞溜喝上了。
   喝完酒,二姥爷边走边唱:“上等人见了酒是丢杯不饮,中等人见了酒为的是朋亲,下等人见了酒他不顾自身,三杯酒喝下去就昏昏沉沉,为饮酒误了多少大事情。”二姥爷喜欢这楚腔寒调的倒七戏。唱着唱着,他一脚就踏进了时运楼,掷起骰子,推起牌九来了。
   第二天天还没亮,就听二姥姥疯了一样在院子大吵大叫。太姥姥在一旁劝道:“钱输了还可以再挣嘛,气伤了身子可怎么得了。”
   钱输了是可以再挣,问题是二姥爷就是个败家子,讲吃讲喝就算了,一惯好赌,并且十赌九输。这不,分家还不到两年,他的日子就过不下去了。
   又过一年春上,青黄不接的时候,二姥爷家就揭不开锅了,他私下要将六(lù)小塘上下一石五升种卖给东头圩老寿。就要过田书的时候,太姥姥听说了,在西头场上又哭又闹:“这田是我的,我看哪个敢买,我老奶奶不死谁也别想我的田。”
   经过这么一闹腾,二姥爷的田是没人敢买了,可是他的日子也还是过不下去,家里一日一日的等着米下锅呢。太姥姥思寻来思寻去,最后让舅太爷发话,让我姥爷家买他的田。可就这次买卖,却买出了一对冤家。
  
   三
   二姥爷看到本来自己家的田,现在别人在种,心里哪哪都不舒坦。小庙塘下面有块旱地,有六升多种,种的是绿豆,二姥爷说他没卖。绿豆都长老爪子了,一天天没亮,他跑去用镰三下五除二把绿豆全砍了,一棵秧子都没剩。
   那年天旱,没有水。六小塘梢子地势洼,能抽上水,稻子长的好。二姥爷跑来讲这块地他没卖,三两句弟兄两就吵翻了,他回家拿了根长竹杆,满田稻子都黄了,他把它打了。
   天下雨,姥爷扛着锹将化水(雨水)向自家田里引,二姥爷将化水向王凤塘引,弟兄俩意见不合干上了。姥爷长的瘦,左手因为长疮还有残疾。二姥爷人高马大的,三有两手,姥爷就被摔倒在了化水沟里,二姥爷骑到身上就打。幸亏房下叔爷看到了,才及时将他俩拉开。
   二姥爷因为能说会道,当上了甲长。新四军到吴山庙摸营,打国民党兵,要派夫去送弹药。二姥爷谁都不派,就派姥爷去。傍晚,在东头圩老寿家院子吃晚饭。姥爷因为左手残疾,不能端碗,就蹬在地下,将碗放在膝盖上,一只手在吃饭。
   新四军领导看到了说:“嗳,老乡你怎么这样吃饭。”
   姥爷叹了口气说:“我是个残废人哟,左手不能端碗。”
   新四军领导十分吃惊:“啊,你是残废呀!甲长呢?赶快换人。”
   二姥爷来了,都上马举鞭了,他哪里换到人呢?
   姥爷向新四军领导指了指二姥爷说:“我们俩是兄弟。”
   “噢!你们俩是兄弟啊,那就你替他去吧。”新四军领导说。
   二姥爷想溜,找个理由说:“下半夜冷,我回家穿个袄子来。”
   新四军领导说:“你俩不是兄弟吗?你将袄子脱给他。”
   就这样,二姥爷偷鸡不成蚀把米。下半夜,吴山庙方向枪声震天,还好二姥爷也平平安安地回来了。
  
   四
   1941年农历二月初五,太姥姥走完了她操劳的一生。
   太姥姥死后,再也没有人约束二姥爷了。二姥爷仍然那样讲吃讲喝。逢圩赶集,推牌九、掷色子、出宝的赌博场子,也总能见到他的身影。没几年,田产就被他输的输、卖的卖,折腾尽了。
   没了田产,二姥爷在大郢也呆不下去了。他举家迁到杨后家当了佃户,做大地主杨家旺的田。解放后土地改革时,二姥爷被划成了贫农成份,分到大地主杨家旺的一石四斗种和三间房子。
   如果就这样一帆风顺到也不错,但是命运总喜欢捉弄人。
   土地改革后,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新名词让人眼花缭乱,大炼钢铁、大修水利、大办食堂更让人着了魔似的。什么:“一天等于二十年,共产主义在眼前”、“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口号喊的震天响。
   1958年,二姥爷在河堤上因为劳累过度生病死了。
   1959年春,虽然度过了寒冬,却迎来了连续三年的大饥荒。姥爷和姥姥家粮食吃完了,就用小白蒿、灰灰菜、山芋叶、南瓜蔓蒸菜团、煮菜汤吃。圩沟里落的有野菱角,就用火麻织成菱角衣,拉上来磨成面煮菜汤吃。野菜、菱角没有了,将榆树皮磨成面蒸粑粑吃,不但苦涩难咽,而且便秘难泄。好不容易挨到61年夏,接上了农垦米,虽然有了吃,胃却受不了。姥爷因消化不良,不治而终。
   二姥爷一家在杨后家落了孤,抓抓抢抢的事上不上场,日子过得更加凄惨。59年,先是二姥爷的大儿子随舅和孙子死了,团圆媳妇指子舅妈嫁人了;然后二儿子宽舅死了。60年,二姥姥带着三儿子落舅回到了大郢,但是仍然没有躲过死神的召唤。二姥姥死时连口棺材都没有,一只兔子笼通通亮,打掉一头放在里面,就这样憋曲着走完了一生。
  
   五
   1974年,姥姥因为哮喘病去世的。那时我才三岁,还骑在母亲的脖子上赖着不愿下来走路。
   2011年,我唯一的大舅,铁一样的身板,说走就走了。2013年,大大(舅母)也走了。我陪同母亲去奔丧,当我最后一次看见他们静静地躺在冰棺里时,鼻子酸酸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从大郢回来,老娘叹了口气说:“这是我最后一次走娘家了。”

共 283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罢此文,犹如经历了数十年的风霜雨雪,看到了世道的沧桑,人生的无常。这篇散文运用朴实清新的语言,介绍了母亲娘家的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变化,姥爷的一家、二姥爷的一家,十几人的命运,在时代的变迁里,清清楚楚地演绎着;不论在何时何地,人都应该勤劳俭朴,勤俭持家;吃喝嫖赌终究会败家;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家庭要团结,弟兄之间应该互相帮助;结尾母亲的话满含着无限的辛酸。问好作者,祝您佳作不断!【编辑:平淡如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5-22 08:22:27
  读罢此文,犹如经历了数十年的风霜雨雪,看到了世道的沧桑,人生的无常。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2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5-22 09:28:31
  欣赏老师佳作,学习品读:什么:“一天等于二十年,共产主义在眼前”、“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口号喊的震天响。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3 楼        文友:卢明        2017-05-24 16:51:40
  谢谢编辑老师的点评,我的事故能够得到大家的共鸣,是件非常非常开心的事。
卢明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